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集邮》2000,(7):7-7
《中国集邮》的“集邮茶座”栏目很受邮人欢迎,但是总是在一个地方办有缺陷,似乎也应当有各地的邮友们加盟,才能体现邮友俱乐部的广泛性、参与性。由江西邮协的王洪新建议,并经《中国集邮》特邀,请了几位江西邮人也来品品“茶”。  相似文献   

2.
夜郎 《上海集邮》2006,(9):30-31
华邮第一贵票究竟是哪枚?很多邮友首先想到的会是红印花小1元,但明年初将重出江湖的“翡翠姐”很可能会改写这一记录。说起翡翠姐,可能不少新邮友还不知它是何方神圣?这也难怪,翡翠姐完全可以套用一句歌词,“不当大哥好多年”(至今已有35年未曾流通),许多邮友已渐渐淡忘了。这次复出预计将于明年1月由英国拍卖商斯宾克在每年一度的香港拍卖会上推出,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估价将在250-350万港元之间,翡翠姐此次复出极有可能刷新华邮拍卖的最高价。  相似文献   

3.
曹东辉 《集邮博览》2010,(12):76-77
我有一位俄罗斯邮友,叫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维奇·拉弗列西切夫——本名弗拉基米尔,父名亚历山大,姓拉弗列西切夫。1989年3月,一位波兰邮友在给我的信件中夹了一个贴苏联列宁邮票的实寄封,寄信人就是苏联列宁格勒的拉弗列西切夫。我当时很想与苏联邮友通信交换邮票,就用英文写了一  相似文献   

4.
近日,编辑部收到沧州读者张春清老师的来信,建议《集邮博览》开辟一个“小资料”专栏,并热心地整理了两篇小资料供邮友们分享。我们觉得这个提议颇为实用,不仅符合《集邮博览》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的办刊宗旨,且对邮友们的集藏活动助益良多。因此,欢迎广大读者将自己所整理的小资料发过来与邮友们共享,一起完善我们的资料库,一起享受集邮的快乐。  相似文献   

5.
集邮真好     
正2013年年末,在我八十寿辰时,收到了十几位邮友寄赠的纪念封、片,让我欣喜万分。邮友们八仙过海、各尽所长,封、片的设计很有创意,令人爱不释手。同时,也让我由衷的感慨:集邮真好!集邮使人心情愉快,集邮使人健康长寿,集邮使人朋友多多,集邮使人更有智慧。承蒙多位邮友的关爱、鞭策和鼓励,令  相似文献   

6.
张明贤展示普138分12度齿票实寄封(参见041140),希望邮友共同寻觅发现新品。为此,介绍两件新票与邮友共赏:  相似文献   

7.
在即将举行的中国’99世界邮展的荣誉类邮集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林文琰先生的“华邮珍品和孤品”具有25框(400片)和2个展柜的规模,成为这次大活动中的一个显眼的“之最”。这些展品既令人目不暇接,又值得仔细品味。很感谢林先生应本刊之约同意事先刊出部分展品的彩色图片,这对于无缘赴京参观的邮友们自可略饱眼福,同时或许也能为来到现场的邮友  相似文献   

8.
郑挥 《上海集邮》2006,(4):36-38
近在网上见有不少邮友在努力收集和研究我国大专院校的实寄邮品,兴趣十足。远的可以追根溯源到清代、民国和解放初期的一些名牌大学。改革开放以后大专院校猛增,相关邮品更是繁花似锦,要收集齐全十分不易。大专院校的信封、函件、录取通知书等蕴涵着我国高校历史化、教育化、知识界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迁以及私人情感等等……总之,很化的。下面介绍来自两所历史悠久、具有深刻化背景的高校的实寄封,供邮友赏析。  相似文献   

9.
《集邮博览》2010,(8):79-79
您有与外国邮友交往的经历么?您想让更多人了解您与外国邮友交往的故事么?快快行动起来吧!让大家了解您的外国邮友是如何集邮的!  相似文献   

10.
邮友是集邮者在集邮活动中相互交流中自发、自愿、自然形成的一个群体。它的称谓,平凡而普通,但它让我从邮品中体味了人品,从交往中感悟了真情。邮品有价,能从市场买到,而邮友的交情则是无价的,需要彼此用心去培育呵护。邮友好似一本读不完的邮书,让我不断地收获信息,增长邮识,丰富邮藏;邮友又像一扇打开的窗,让我经常看到外面多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集邮兴起了集邮旅游,游山玩水兼会邮友的集邮旅游活动已不足为奇,如90年代全国邮展时,上海、北京、重庆、天津都有各地邮人云集。笔亦曾随虹口邮协赴苏州与苏州邮协联谊,随卢工集邮沙龙赴南京举办辨伪邮展,甚至曾和几位邮友约齐,远赴新加坡参观,95世界邮展。可是,追本朔源,我国的集邮团体旅游究竟始自何时?又是由谁首先倡导的呢?  相似文献   

12.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1,(9):64-67
湖北秭归邮友山川供职于邮政部门,他本人平时并不集邮。不过,这并不妨碍他萌生以邮戳作为台湾之行纪念品的小小愿望,并且极力将愿望化为“索戳”的实际行动。虽然最后行动以失败而告终,但却留下了一篇令我们莞尔的趣文。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2月12日虽然过去了,但带给邮友们的乐趣却是永恒的。在众多的该日趣味邮品中,我收有一枚来自哈尔滨邮友寄的封,巧合中蕴含着制作者的巧思。收到后,我把封传到网上供邮友们观览,有不少邮友惊叹其为"神器"!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能说明该封的趣味性:12枚1角的邮票排列成"12"的字样,  相似文献   

14.
《邮友信 箱》是无锡崇安 区工人俱乐部 集邮小组的一 份邮刊。1959年 8月创刊。 《邮友信箱》起初是《集邮通讯》的副刊,每月随《集 邮通讯》订户附赠。此刊实际上是集邮小组组员的交流 平台,主要刊登组员的征让信息,在联络邮人、促进邮 友交流、邮品流通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尤其是自1960 年3月后,《集邮通讯》停刊,《邮友信箱》逐渐由副刊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时候,我忽然收到《老区邮声》试刊号。该刊主编是王坤,这位邮友我不认识,从地址看是四川省巴中市水宁镇斯连小学。也许他是小学校的教职工吧。试刊词很短,但很有气势。摘录如下:“巴中,  相似文献   

16.
出差外地半月,刚回珠海就见桌上已积下厚厚一叠各地邮友的来信。上海邮友俞海燕的信里说是受沪上诸多聋人集邮之嘱托,要我为迎来成立15周年的“上海聋人邮苑”写一短,为上海的聋人集邮作些鼓呼。看信后,我即拿起桌上的电话,准备告诉海燕,我出差刚回,但一定遵嘱在近日撰写此。  相似文献   

17.
双首日邮品     
崔刚 《中国集邮》2001,(12):32-32
集邮已有5年多了,与各地邮友们互寄新邮首日自然封一直没有间断过。我认为这是专题邮集的基础,也是集邮研究的最好素材。我在收集新邮首日自然封的过程中,也在邮友们的指点下,制作了一些特色邮品,如双首日邮品。  相似文献   

18.
孙君毅的《邮学词典》原版于1946年10月在开封出版,属“甲戌丛书”之一,是我国最早的邮学词典,原版书已极稀见,但有无锡、遵义两种再版本。图1,1984年孙君毅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无锡集邮研究会再版发行,窦莲荪、陈文龙作序,程炳坤作后记,马任全、张包子俊,赵善长题词,并附录海外邮友的一篇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笔者曾去东阳市参加浙江省邮展,同时参加了《中国现代科学家(四)》邮票的首发活动。笔者很少有亲赴原地的机会,因此不会错失良机,就给全国各地的邮友奇发了戳片。可没想到有一些收到戳片的邮友,特地将明信片寄回,告知我纪念邮戳没有销邮资,很遗憾!希望下次寄发纪念邮戳时一定销邮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付排之际,惊悉水原先生已于去年11月28日病逝,终年69岁。市邮协和上海一些邮友均已发去唁电。本刊谨以此文,对这位在集邮界长期从事中日友好活动的邮友,表示深切的悼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