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综合课程,因为它不仅是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是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相似文献   

2.
当代社会高等教育的目的已不局限于纯粹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展示,创造力的思考与体现。简笔画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概括能力、观察分析能力的最好课程,这一门课程不应该在成长的过程中被抛弃,应该在被忽视或遗忘之前奔跑前行。本文就高职院校中开设简笔画公共选修课的体会,浅谈高职院校开设简笔画公选课程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雕塑专业的学生来说浮雕课是一门比较难修的课程。现阶段浮雕课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反过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脱节的。知识只有得到释放、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让学生有一种真正的成就感。在此我主要想强调浮雕课的实题化教学,即在有限的课时内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安排的更为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4.
对于雕塑专业的学生来说浮雕课是一门比较难修的课程。现阶段浮雕课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反过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脱节的。知识只有得到释放、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让学生有一种真正的成就感。在此我主要想强调浮雕课的实题化教学,即在有限的课时内把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安排的更为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5.
许立 《时代教育》2006,(12):17-17
“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门亮点课程。这门课程改革最后要能够得到全面成功,主要应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和因素,比如:教师的学习精神与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改革精神与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运用等等。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和体验,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增进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见.这是一门综合性、经验型的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新课程。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综合性的显性德育课程。它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拓展和深化儿童生活经验为目的,具有强烈的生活性。课程基本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不局限于课堂,而是体现为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的春风扑面而来,中华民族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一门崭新的课程——品德与社会也就应运而生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  相似文献   

11.
所谓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主要教学方式的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包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其特质是:(1)跨学科性。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习惯于分科课程,各门学科往往局限于本门学科的知识体系、逻辑体系和从事探究活动,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研究性课程强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主选择问题进行跨学科探究。因此,研究性课程超越了学科的视界,立足于每一个完整人的整体生活。(2)“体验性”。传统的课程类型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使青少年缺乏直接体验。研究性学习课程要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新世纪课程改革中新开设的课程,也是一门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儿童的生活是这门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工具性实用技术课程。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要求的一种基本技能。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开设这门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应用操作能力,不仅是对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培养,也为学生学习其他知识提供有力的智力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丁月 《教育革新》2007,(4):15-15
综合实践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是一门融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为一体的新型的活动课。它没有现成的教材.也没有经验可借鉴,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紧密联系.让学科领域的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并与学生的生活、社会文化、科技等内容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把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本上、课堂里,使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探索、交流、参与和解决过程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本文旨在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弊端,并围绕以学生社会实践、自主学习为主的基础上,对新教学模式进行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中高年级才开设的一门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课程,主要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为教学目的。但不论家长还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往往都不够重视,认为这门课程不是主科,期末考试也就占综合科的30%,尤其是它不像语文课程有优美的词句,也不像音乐课程能陶冶人的情操,教学中教师纯粹以说教为主,学生对课程毫无兴趣,作业完成情况更是令人担忧。鉴于此,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兴趣,本文从三方面进行了探究,以期全面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社会》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一门崭新课程。作为一门融合了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综合课程,它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选材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上都勇于创新,特别是在“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过分追求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强调能力的培养,这犹如给传统的社会课教学吹来一阵春风——清新悦人。  相似文献   

19.
学习化社会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学习化社会”(又称“社会化学习”)是指学习成为整个社会成员一项经常性的重要活动。这个概念是由法国的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提出的。其要点是:①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按照某些预定的组织规划、需要和见解去训练未来社会的领袖,或想一劳永逸地培养一定规格的青年”,而是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即“培养正常的人”。②受教育的时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年龄”,而是向着“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③教育活动超越学校的范围,即“把教育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④这种极其普…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着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这一宗旨,将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困惑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给予基本的价值导向的同时,让学生直接面对这些问题,通过调查、讨论或辩论提升认识,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更理智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