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对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生态灾难,当代人对自然生态问题不再熟视无睹。但是人的生命意义在丧失、精神价值在消解,人们对自身精神生态的危机,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本文强调,与自然生态破坏一样,人类自身的精神生态严重失衡同样也可以毁灭人类。并就此阐述了,伦理规范的价值取向应由关注人类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拓展为关注人类自身的精神生态。  相似文献   

2.
日趋严重的自然生态危机,从本质上说源自于人们精神生态的失衡.精神价值的消解引发了自然生态的失衡,生命意义的淡化加速了自然生态危机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生态伦理精神是指各民族自古迄今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观念和精神信念,主要包括:义务精神、理性精神、和谐精神、发展精神.生态伦理精神引导人们改变对自然的态度,保护自然,尊重自然,从而达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研究和倡导生态伦理精神,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内涵,拓展伦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利于培育人们对自然的新看法,拓展人们的生态视野;有利于增强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促使人们自觉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人的主体性与生态伦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类愈来愈显示出不同于动物和自然界的本质和力量的今天,不能不强调人对自然的主体性。以实践这一对象性活动作为基础所理解的人的主体性包括人对自然和人对人自身两个方面。人对自然的主体性是基础,人对人自身的主体性则是人的本质即自由最终形成的内在根据。因此,在全面理解人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所表述的“人类的价值中心论”,不仅不能被抛弃,相反应该被发扬。生态伦理学是透过人与自然的关系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同一般伦理学一样,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就会使其指向发展错误的转移。  相似文献   

5.
诗歌中体现着生态伦理思想,从诗歌发展史来看,古代诗歌、浪漫派诗歌和现代派诗歌有着不同的生态伦理观念,其中现代派诗歌的观念蕴含了今天生态中心主义的许多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6.
精神生态危机与艺术伦理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作为对现实的超越性存在,它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对人类的精神生态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指向平衡人类精神生态的艺术理念。在现代艺术生态学新视界下,艺术还有滋养个体心性,推动人性优化生成的生态效应。人类经由艺术伦理生态达到对人类整体生存状况的体察,在获得感触的同时达到精神空间上的延伸和超越。艺术为人类的精神危机提供了弥合和消解的可能性,成为人类“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抵御精神生态深度失衡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生态伦理的立规立范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同一社会发展范畴下道德与文明依次递进的伦理哲学命题。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低碳经济时代,推动着生态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并行发展的同时,提示着生态伦理的建设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生态伦理的立规立范和教育用语研究发展,并经过生态伦理教育实施向生态法制伦理建设的强化,上升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下性发展的逻辑命题。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四个道德规范和个人品德规范为参照和思维对应,从日常社会生活中探寻生态伦理规范用语的提炼为基点,力求提出供学界探讨的生态道德用语研究及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性发展论题。  相似文献   

8.
艺术作为对现实的超越性存在,它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对人类的精神生态发生着深刻的影响。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有指向平衡人类精神生态的艺术理念。在现代艺术生态学新视界下,艺术还有滋养个体心性,推动人性优化生成的生态效应。人类经由艺术伦理生态达到对人类整体生存状况的体察,在获得感触的同时达到精神空间上的延伸和超越。艺术为人类的精神危机提供了弥合和消解的可能性,成为人类“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抵御精神生态深度失衡的家园。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所遵循的基本伦理精神形态,其伦理诉求体现为伦理价值观的过渡和伦理关系的变革。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社会伦理精神现状和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目标呼唤树立新的伦理精神,从伦理根基、格局、场域及评价指标角度出发,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伦理精神构建。这是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实现中国梦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追求的主要目标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然而现代生态伦理思想中无论是人类中心主义还是非人类中心主义都具有规范伦理的特征,而规范伦理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全面指导人们的生态道德生活。美德伦理因其内在德性以及伦理崇高性可以化解规范伦理的不可公度性,重构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应当借鉴当代国内外师德规范的研究成果,根据教育法律规范、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学校的职能、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以及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层次性与具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创新与完善高校教师师德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2.
13.
The Ethical Principles for Psychologists and Code of Conduct has been recently revised.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ode changed, and the language was made more specific. A number of points relevant to school psychology are explicitly stated in the code. A clear advantage of including these items in the code is the assistance to school psychologists negotiating ethical dilemmas in their work setting.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revisions in the code most applicable to school psychologists and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ree areas of the cod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the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odifiers in the code that guide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correct conduct, and diversity issues. © 2005 Wiley Periodicals, Inc. Psychol Schs 42: 433–445, 2005.  相似文献   

14.
人的独特性表现在具有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即物性与心性的双重属性,人的精神属性是其本质属性;大学世界的主体构成是师生两类人,由此决定了大学世界的“属人”性,既然大学世界是一个有别于自然世界的属人世界,那么便可推断出大学世界的根本属性,即大学世界的精神属性,因此,大学的精神世界在大学世界中就具有了根本性、决定性的意义。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精神世界,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精神世界的构成;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大学科学(求真)精神与人文(求善求美)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柱,对大学精神的坚守应是大学发展的永恒主题;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一是精心构筑净化大学精神世界的人为环境,二是突显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教育,三是强化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人们为认知世界和满足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要所进行的探索、创作活动即精神生产,它具有抽象性、创新性、传承性、长效性等基本特征。精神生产力,作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的能力,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精神生产改变的是人的主观精神世界。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相互作用、互促发展;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精神生产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是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具有同一性。  相似文献   

16.
用现代生命哲学的观点分析陶渊明的思想实质,可见到其内心深处有着深刻的精神矛盾,他对生命进行了形而上反思,尽管当时盛行的儒、道、玄、释各家思想都对陶渊明的思想发生过一定的影响,但陶渊明真正的质性在于他直面生存困境,敢于冒险,以自己的体验和纯真的性情,完成对生命的拷问,体现出生命意志的健康、强大、自由。  相似文献   

17.
十七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是与欧洲大陆理性主义伦理学不断争论中发展起来的,从最初的理性主义逐渐向情感主义转化,观点的转变首先体现在对道德感的重视,注重对人心理和道德感的研究。本文前人对伦理学研究的基础上,对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中的道德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不断加快、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时期,语言文化发生了蜕变。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人际交往的手段,它既服务于社会需要,又反作用于社会,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语言正逐渐成为一把双刃剑,充斥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在哪一个民族,哪一个时代,哪一个阶段,语言都应该是社会真、善、美的表达,而不应该沦为攻击、谩骂、诋毁的工具。本文就社会话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构建和谐的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炎帝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中华先民的杰出代表,原始农业文明的开拓者。他发明了耒耜、医药、陶器、乐器等,被人们尊称为"神农"。人们把新石器早期和中期的一系列重要发明、创造都归到他的名下。"炎帝神农氏"一词并非仅仅指某个人,而是指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为原始农业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的所有杰出先民。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崇拜属于祖先崇拜,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基础。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赖以建立的重要基石,炎陵和黄陵已经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