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Zeta电位测定手段研究了ATO(Sb掺杂SnO2)包覆TiO2粉体的包覆机理,用XRD、TEM、XPS和LCR数字电桥等对包覆粉体的物相、形态、表面元素组成及其导电性能测试分析加以佐证,并建立了相应的包覆模型.结果表明,ATO包覆TiO2粉体的机理是色散吸引力和粒子间的静电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pH=2时ATO与TiO2与Zeta电位产生的协同静电作用最佳,与XRD、TEM、XPS和LCR数字电桥等实验分析的结果相一致,由包覆模型计算的单层最大包覆量15%的结论与试验的包覆粉体电阻率转折临界点吻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合成二氧化硅包覆的银纳米三角片。方法:纯化之后的银纳米三角片分散在不同浓度的原硅酸四乙酯(TEOS)乙醇溶液中,直接使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促使TEOS水解缩合,形成不同厚度的二氧化硅壳层。结果:通过调节体系的pH值以及TEOS乙醇溶液的浓度,可得到均匀的、不同厚度的包覆在银纳米三角片表面的二氧化硅壳层(10±1nm、18±1nm)。结论: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的pH值促使TEOS水解缩合,能有效地避免银纳米三角片的聚集和刻蚀,并且可在银纳米三角片表面形成均匀的二氧化硅壳层,硅壳的厚度取决于溶液中TEOS的浓度,TEOS浓度越大,二氧化硅壳层越厚。  相似文献   

3.
采用燃烧法制备镍锌铁氧体包覆电气石复合粉体,通过XRD、SEM、EDS等测试对复合粉体进行了表征,并分别测试了镍锌铁氧体、镍锌铁氧体包覆电气石复合粉体的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燃烧法可将镍锌铁氧体有效包覆在电气石表面.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包覆之后复合粉体被磁化、保留磁性的能力均有所增强,达到改善电气石表面磁性的目的 .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包覆结构的形成与剪切温度和基体分子量的关系,采用了等规聚丙烯(iPP)/玻璃纤维(GF)复合材料单纤维牵引体系。通过固定纤维牵引速率、逐步降低剪切温度(低于基体熔点)的方法,对实时采集的偏光显微镜图片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基体,包覆结构的厚度随剪切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且基体分子量越低,这一变化趋势越明显;对于同一剪切温度,包覆结构的厚度随基体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形成包覆结构的最高剪切温度随基体分子量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1977年,麦克德尔米德、黑格尔和白川英树共同发现了掺杂态的聚乙炔具有类似于金属一样的电导率.自此,经过近40年的发展,导电高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材料,已经成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热点研究领域.但是,聚吡咯难溶难熔,很难进行常规的加工成型,这成为阻碍其实用化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包覆型超细黄色颜料BiVO4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BiVO4黄色颜料的耐高温性,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和氧氯化锆(ZrOCl2·8H2O)的水解反应,在BiVO4表面形成SiO2·ZrO2(ZrSiO4)膜,使包覆后的BiVO4黄色颜料可耐1000℃以上的高温.讨论了ZrOCl2·8H2O浓度、pH值、Na4P4O7用量对SiO2·ZrO2(ZrSiO4)包覆BiVO4效果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差热分析仪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水热法制备的不同稀土Nd掺杂量的铁钴合金/钴铁氧体纳米复合物为前驱体,用三聚氰胺作还原剂和碳源在高温条件下高纯氮气氛中合成出了碳包覆的掺杂稀土Nd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XRD表征结果显示,碳包覆的掺杂稀土Nd的Fe-Co合金纳米颗粒中Nd以氧化物Nd2O3的形式存在,TEM观察颗粒尺寸为50nm左右,VSM性能测试表明其饱和磁化强度随Nd掺杂量的增大而减小,矫顽力增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蒸发-热解炭化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系列碳源包覆的碳包覆球形石墨电池负极材料。利用XRD和SEM分析技术研究了碳源种类和碳包覆量对碳包覆球形石墨材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葡萄糖、沥青和酚醛树脂做碳源能够制备出具有碳核-壳结构的碳包覆球形石墨材料;随碳源加入量增加,碳包覆球形石墨材料的碳壳增加;酚醛树脂做碳源能够制备出具有光滑致密的碳核-壳结构的碳包覆球形石墨电池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9.
采用纳米包覆的方法用环糊精将退黑激素包覆于其纳米级环状孔中,制成干粉,再与豆粕(或大豆)的提取物--大豆异黄酮复配,得到了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保健品,讨论了环糊精的类型、用量及溶剂对包埋率的影响,并对其复合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给出各种情况下金属包覆四层平板波导的色散方程及其复数传播常数的高级近似解。  相似文献   

11.
采用DEFORM-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FVSO812铝合金半球形件在升温条件下的包覆拉深工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用不同的包覆材料对工件产生的作用差异较大.包覆板选用双钢板时,拉深工艺极大改善了工件的应变和应力分布状态,降低甚至避免了拉深过程中发生断裂的危险性;对比实验结果,损伤区域的预测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从石墨改性的本质出发,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表面包覆法和掺杂其它元素等.通过改性处理,可有效降低石墨的比表面积,从而大幅度提高石墨负极材料的首次可逆容量和库仑效率,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和无机物在纳米及分子级水平上的复合,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化学、物理和材料等许多学科的前沿领域,显示出重要的科学意义和良好的应用前景。简要综述了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及其制备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制备出了Fe3O4、Fe3O4/C、Fe3O4/C/Pd纳米粒子,并将其应用于Suzuki偶联反应.以Fe3O4为载体通过溶剂热法将C包覆在Fe3O4上,再在得到的复合材料上包覆Pd得到Fe3O4/C/Pd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对结果进行粒径形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Suzuki反应在以DMF/H2O(V/V=1)为溶剂,Na2CO3为碱时,在反应温度为80℃下,反应5 h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程娟 《培训与研究》2009,26(8):62-63
CuTAPP(meso-四(4-氨基苯基)卟啉铜)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金属卟啉,而Fe3O4则是具有超顺磁性特点的磁性纳米粒子,通过合成CuTAPP—Fe3O4复合粒子,对其进行表征,得出了其尺寸在纳米范围,且此纳米复合粒子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超顺磁性的特点,我们推定,CuTAPP—Fe3O4纳米复合粒子是一种适合于用作固定化酶载体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
CuTAPP(meso-四(4-氨基苯基)卟啉铜)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金属卟啉,而Fe3O4则是具有超顺磁性特点的磁性纳米粒子,通过合成CuTAPP—Fe3O4复合粒子,对其进行表征,得出了其尺寸在纳米范围,且此纳米复合粒子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超顺磁性的特点,我们推定,CuTAPP—Fe3O4纳米复合粒子是一种适合于用作固定化酶载体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改变反先驱体中氯金酸含量,用水热法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负载。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分析仪(IR)、同步热分析仪(TG)、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得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均匀负载。负载金纳米颗粒在对活性炭组成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活性炭的热稳定性。随着负载量的增加,金纳米颗粒附着在活性炭的孔洞上引起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逐渐减小。将活性炭负载金纳米颗粒的复合物对苯酚进行吸附处理,通过调整负载金纳米颗粒的数量可对活性炭吸附性能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8.
当前锂离子电池的的普遍应用,使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非常关注,而磷酸亚铁锂作为正极材料有很多优点如无毒性,对环境友好,原材料来源丰富,比容量高,循环性能好等,但电子导电率较低和锂离子迁移速率较低的缺点,成为其商业化的难题之一。以葡萄糖为C源对材料进行掺杂及包覆,用XRD、恒流充放电研究了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包覆后的材料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不会变化,并且电化学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表面活性剂包覆多金属氧酸盐复合物([(C18H37)2(CH3)2N]8[SiW11O39])的催化氧化体系被发展出来,该催化体系可成功应用于催化吡啶类化合物的氮氧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和硫化合物的氧化反应.催化剂在特定溶剂中具有温度控制的溶解性能,该特性在催化氧化反应体系中可用来实现催化剂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20.
以柠檬酸为络合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钙钛矿型结构的稀土复合氧化物LaCoO3纳米材料,借助热重分析(TG)、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测试手段对凝胶前驱物和所得纳米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LaCoO3纳米材料为沿钙钛矿结构三重轴发生形变而形成的菱方晶系,其产物的平均粒径约为38nm,且颗粒均匀;将所得纳米材料制成气敏元件并测试其气敏性能,结果发现在248℃时LaCoO3纳米材料对甲醛的灵敏度最高为21,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乙醇除外),通过将来进一步提高对乙醇气体的选择性,该材料很有希望成为一种检测甲醛的敏感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