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易>是古人在实践活动中取得关于自然和社会知识的实践经验的总结、概括,是阐发自然和社会知识的根本之理,是古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思想武器,用现代历史观念及系统学证明,这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真理和科学.  相似文献   

2.
《周易》九、六之数是原始《易经》中固有的数占形式之一;九、六之数是原始数的产神秘物,其物质基础是早期人类历法观念所赖以产生的农业文明,其精神来源是上古神话中的日神传说;而爻符的原始含义是原始人把握自然的直观经验观照,与九、六的神话精神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幸福的天真     
在英文中,"天真"和"无知"是同一个词,有时这两者确实难以区分。古人认为雷电风雨都是神的力量,而人之所以遭受厄运均是命运的安排,对于自然和社会的有限知识使古人的想象空间十分巨大,使他们对天地万物充满了天真的幻想,于是大地和天空结合,美男子迷恋于水中的倒影,女孩在霎时间化成了月桂。没有人苛求其中的逻辑,一切偶然都是合理的。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神话。神话是天真的古人的话语,但是当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越来越接近科学,人类变得越来越理智,想象的空间却越变越小。  相似文献   

4.
古人认为,文学和文艺方法起源于摹仿自然或神灵,因而,向自然或神灵学习就是中国古代原始的文艺方法起源观。它的背后是中国文化起源于向自然或神灵学习。这种起源观生成的客观基础是人类原始的知识领悟力与客体知识要素的自然契合过程-中国古代文化的自生自发的创生过程。只不过童年的人类过分地夸张了自然的合目的性和客体的知识要素,把知识的自然获得理解成了神灵的恩赐,这是中国古代文艺起源与西方的摹仿说的基本区别。  相似文献   

5.
传统博物学是中国古人关于自然与社会的知识基础,其知识图景包括观察者、观察对象以及观察的范围和表述方式,体现的是社会和文化精神的变迁。宋朝时花卉的人工培育、种植进入繁盛期,品种愈出愈奇,分布渐趋广泛。可以说,两宋时期发生的转变将中国花卉文化史划分为唐至北宋和南宋至明清两个时间段。四十余种花卉专谱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诞生。北宋的花卉谱录主要为牡丹谱和芍药谱;而南宋以菊谱、梅谱、兰谱为主。从传统博物学的视域来考论时人博物知识的穷理精神,揭示两宋士人在不同境遇下识别、观察、认知花卉,进而在社会思潮逐渐“向内转”的过程中两宋士人群体撰写了不同于西方自然史的花卉“博物志”,呈现出时人多识以求、博物不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亚文明时代是从爻号、母系社会、神话时代演变过来的。由爻号演变的八卦,再由八卦演变的文字,最后由文王、周公释卦爻的《周易》,标志着中国完成了亚文明的时代。《周易》既是中国远古时研究宇宙和人类的亚文明时代的总结书,又是中国古代研究自然和社会的文明时代的计划书。  相似文献   

7.
古代山水散文除描写山水景观,同时蕴含着古人对生活的感悟思考,对自然的审美判断和评价。在中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通过古代山水散文的学习,在感受其中自然山水之美的同时,领略古人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这是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是较佳途径。它将有助于引导他们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所蕴涵的价值观,提高德行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五行是我国古人对自己生活的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看法。认为多姿多彩的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这里的五种物质是抽象化了的物质,除了原始含义外,有广泛的引伸意义。五行作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到我国传统化的各个方面,古人把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都归属于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反映了古人对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转化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五行是我国古人对自己生活的世界的基本认识和看法。认为多姿多彩的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组成的。这里的五种物质是抽象化了的物质、除了原始含义外,有广泛的引伸意义。五行作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渗透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古人把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都归属于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反映了古人对物质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转化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自然与人”的关系,反映厂中国古人的哲学:和谐的宇宙观,和谐的人生观。只不过在传统哲学中,“自然与人”常被表述为“天与人”,而和谐则往往被“天人合一”所替代。中国古人认为人源于天,是造化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天”(自然) 与“人”(社会、人性)的交应乳合,大化同  相似文献   

11.
古人创制形声造字法的启蒙老师是自然。自然制造了视觉冲击,自然开启了古人对结构和关系的思考。促使整个形声系统扩张的根本动力则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保驾护航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思想和心理意识。  相似文献   

12.
自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与兴趣培养浅说当阳市电教站王清泉(444100)古人云:乐学才能善求。培养兴趣,对于自然课堂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义务教育大纲指出:"自然教学不仅是知识教学,而且还包含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养成良...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从阅读中人们可以受到思想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种种知识,从而能够得到精神上的充实和享受。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意思并不是说多读些书就具有了写作能力,而是说博览群书能增长多方面的知识,头脑丰富了,写的时候自然会“有神”,决不会有枯竭之感。古人又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就是告诉人们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丰富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无讼”法律文化的历史根源于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观,其存在的基础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以及与此相连的宗法家族制度。无讼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的政治追求,也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准则,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古人创造了貌似和谐的古代文明。但是,“无讼”法律文化却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的理念相悖,并严重影响了当代社会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物质是否无限可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在历史上已经争论很久了,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普遍来自特殊又能指导特殊。即一方面,哲学是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革命力量;另一方面,正确的哲学思维对自然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论中的语言论多零星分散而又内容丰赡,是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本文梳理和研究了大量有关古人对文学语言的看法、主张,认为古人对文学语言功能的认识由表义到表情到表情(义)声结合,对文学语言风格的认识有自然质朴和雕饰丽之人论认识有言直平易和含蓄蕴籍文化,此餐古人还认识到文学语言与文学体制、创作主体、社会发展及文学发展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英语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的比重,  相似文献   

18.
论郑玄易学     
郑玄是汉代易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一方面,他推出爻辰说、五行说及九宫数说、爻体说等,使汉代象数易学发展到了又一高峰。尤其是独具特色的爻辰说,更成为他“多参天象”而与其后”全释人事”的王弼易学不同的重要标志另一方面,他继承古文费氏易学的传统,倾收于对经文进行义理性的诠释,倾心于揭示和把握由各种卦铩 象体现出来的天地变化之道,从而使象数易学烦琐,虚妄的端暴露无遗,并将其引入绝境。郑玄在易学由象数易学向玄学派易学转型过程中起着 激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唐好 《华章》2012,(15)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音乐作为文明的元素之一,和其他的文明元素一样,客观的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认知,见证了我们祖先的伟大的艺术创造力和才情.无论是作为事神之器还是教化之具,无论是作为休闲消遣还是精神享受,音乐一直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重要坐标.顺着这一个坐标,我们可以聆听古人先贤们与天地万物互相应和的旋律;顺着这些坐标,我们可以管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社会和文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20.
地理是一门渗透性很强的学科。不过,其有侧重点:自然地理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知识联系较多,而人文地理学则与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知识结合得较紧。也正因为如此,古人形容某人知识洲博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在实际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