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陆法系的典型代表国家是德国,其法学教育理念突出系统性和理论性,一方面强调法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强调实践技能的训练。2003年德国《法学教育改革法》希望通过改革使德国的法学教育与职业导向相结合,同时在"欧洲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法律人的"国际化"专业素质。德国通过持续改革完善其法学教育制度的积极努力值得我国学习,我国应在法学教育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注重法科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国际化方向的法学内容、增强现行法学教育学科设置的灵活性与科学性并严格法律人才培养制度,从而保证我国法律职业队伍的基本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学法学教育定位及改革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多年来,我国法学教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至今法学教育存有定位的争议、自身发展、司法考试制度矛盾及其他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我国法学教育改革应树立科学的法学教育理念,面对我国法学教育为基础性教育的现实,借鉴德国成功经验,选择既遵循法学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又能使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互动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双元制模式的启迪及深化职教改革的思考■蒋仁达八十年代初,我国高层领导和国家教委领导决定引进德国双元制模式,进行与原联邦德国开展双元制模式合作试点,以期借鉴双元制精神,保进我国的职教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制度和职教模式。《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  相似文献   

4.
以企业为主、技能为主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为第二次大战后的德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成为德国经济新启动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宪制”以突出专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有力地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当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典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手段,德国“双元制”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与特色,有着自己的经济体制、企业制度和办学体制。学习德国“双元制”经验,必须根据我国实际,利用“双元制”的优势,走我国自己的…  相似文献   

5.
双元制是德国独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职业教育制度.本文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优势,分析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特点,最后探讨了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走向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元制是德国独具特色且卓有成效的职业教育制度.本文介绍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内涵、优势,分析了当前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走向,最后探讨了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所具有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人才是实现法治理想的关键因素。为了培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德国法学教育除注重学校的理论教学外,还非常重视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而确立了以联邦和州法律为基础与保障,高校、政府、法院、律所等(“校政院所”)法律实践的多主体协同合作育人的法律见习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德国经验。德国法律见习制度的经验对于完善我国法学教育的实践环节,推动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法学实践的相互助益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曾经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过巨大贡献,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制度。准确把握我国国情、辩证地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示范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五国的法学学位与法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五国法学学位与法学教育制度,包括各级法学学位及相应的法学教育的学制、招生要求、教学内容、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等。  相似文献   

10.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制度曾经为德国的经济腾飞做出过巨大贡献,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制度。准确把握我国国情、辩证地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推进机电一体化技术国家示范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带来的对教育的重视不足、资金投入不到位以及传统法文化的影响,我国教育制度在制定上内容空泛、体系零散且在执行上效力不足。这些问题不但是制约我国教育法制进程的痼疾,更是消极依法治教的主要表现。因此,应当通过构建公众的教育法律认同感、加强资金和智力投入、组建高素质的教育执法队伍等手段来修复教育制度的不足,推进依法治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1996年开展法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以来,法律硕士作为我国高等法律教育体系中的新生事物取得了长足发展.法律硕士教育的开展,一方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高层次法律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又给我国法学教育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法律硕士教育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教育与培养方式具有区别于传统法学教育的特点,法律硕士教育的影响将渐行渐深.  相似文献   

13.
对高校管理法治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高校管理法治化,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依法治校方面还存在“人治”传统影响、法制不健全、普法教育力度不够等影响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制度体系、构建法治环境、建设法治文化”等措施,以实现高校管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14.
法学教育的基础性矛盾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教育目标的高期望值与现实法律人才需求多元化、大众化的矛盾、“经院式”教学模式与社会对法律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的矛盾。造成这些矛盾的具体成因,既有教育观念上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政府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海开展终身教育立法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区之一,上海应该在终身教育立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科学发展观为终身教育立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终身教育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终身教育立法的理论基础,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是上海开展终身教育立法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美国高等教育法治化具有三大特征。第一,法系的非单一性,表现为由高等教育成文法与判例法构成的法文化共同形成对高等教育立法体系及相应法治活动的空间。第二,立法机制的分权性,体现为高等教育立法活动是以分立与制衡法理学为理论基础。第三,立法内容的实用性,这反映出实用主义法哲学对高等教育法治活动效力的深层影响。高等教育的法治化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勃兴与创新,同时,也为我国高等教育提出借鉴性思考。即在法制化进程中注意逐步建立高等教育判例法制度,注重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立法的适度分权,增强高等教育法律的可操作性和变化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分析方法,创造性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教育法制建设的一系列思想、观点、原理与方法,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理论体系。依法治教集中体现我国教育法制理论精髓,已成为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基本方略。教育领域必须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全面实行依法治教。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高等学校任务体系的持续扩张,高等学校法律地位变革的功能导向不断强化。在大陆法系国家,高等学校通常具有基本权主体、国家机构或公法设施以及民事主体或公法意义上的法人等“多重”且“交叠”的法律地位。在英美法系国家,高等学校作为“混合型机构”的特征日益凸显。经由普通法与成文法的持续发展,形塑出高等学校作为自治机构、公共当局、非营利性机构以及贸易实体或法人等不同类型且富有“张力”的法律地位。高等学校法律地位变革中功能导向的强化,既为高等教育治理中多元利益的整合提供了可能,也客观上导致高等学校作为学术机构本质的式微,并衍生出自治权限萎缩、利益冲突状况加剧、教师权利危机凸显等诸多风险。在此背景下,如何调整学术子系统与法律系统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构成大学法研究的前沿议题。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法修订首先必须对职业教育进行明确的定位,如职业教育法的性质定位、职业教育法的职能定位、职业教育法的作用范畴定位等;二是审慎对待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热点入法问题,需要从轻重缓急来分别对待各类问题,需要从可行性上认真研究进入职业教育法的问题;三是职业教育法修订要从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建设来考虑,可以从不同的行政主体或调整关系分别从其他相关法律等多方面进行逐步立法共同组成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自2008年司法部允许在校大三生报考司法考试以来,司法考试以前所未有之势直接影响着大学法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在二者紧张冲突的背后,实际上已暗含着二者契合的因素,特别在法学教育的目标上更是体现着二者对接的必然。在司法考试深刻影响法学教育的同时,我们期待着二者有一个良性的互动,达致有机的融合,以共同为培养法律职业人才这一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