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  相似文献   

2.
金兰 《家长》2022,(22):18-19
<正>教育,是教师、家长、学生的三方合作,只有三方目标一致,才能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只有家长与老师配合默契,才能让孩子的成长稳步前进,越来越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老师与家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牵着孩子的手带孩子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老师就像孩子的第二任家长,带领孩子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家长和老师不可或缺,只有当二者形成合力,配合得当,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助力。  相似文献   

3.
说起家长、老师之间的相处之道,可以说是许多家长、老师都很关注的问题。很多老师在学生违反了纪律、学习总是很差的时候,或者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受阻后,也会找家长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但是,就像孩子害怕老师一样,许多家长害怕老师的“召见”。因为有的老师就像训斥  相似文献   

4.
藏起爱心     
藏起爱心文/张彩英下午,接孩子的时间到了,家长们陆续来到活动室门口。一男孩像以往一样,在门口换鞋子,笨拙地系着鞋带。老师走过来,俯下身子,一边亲切地和孩子说着话,一边从孩子手里拿过鞋带熟练地打结。男孩的家长很感动:“老师真好,快谢谢老师!”家长拉着孩...  相似文献   

5.
家长们说:现在的老师缺乏爱心,对孩子动辄训斥、罚站、罚写字。孩子要是犯了错,家长都得被劈头盖脸地训斥、羞辱一顿。“无论你在外头多么有头脸,在老师面前,你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挨训。”还要给老师陪小心、陪笑脸,生怕惹了老师累及孩子。  相似文献   

6.
老师想你了     
在幼儿园里,你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生病在家休息几天后,再回到幼儿园总是哭哭啼啼的,不愿让家长离开,弄得家长也很难过,不放心把哭着闹着的孩子交给老师。怎样才能让孩子像以往那  相似文献   

7.
情景之一在办公室,经常看到一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一遇到学生的问题或错误,动不动就打电话用命令式的口气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也不管家长是否有时间来。在这些老师看来,叫家长来学校是最好的办法。在叫家长时,也不管家长是不是有时间与精力。如果家长没事还好,如果家长有自己的事,只好丢下自己的事来学校挨批。家长不敢得罪老师啊,怕老师不管自己的孩子,怕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打击报复,怕老师说“你们家长对孩子都不管,我老师还管什么呢?”更有些老师跟家长说话的态度,就像家长跟他有仇,一幅盛气凌人的架势,用训斥的口气,用命令的口气让家长…  相似文献   

8.
我家小孩刚上小学时,作业马虎了事,字迹潦草,不能按时完成,有时干脆不做作业,老师捎信让我到学校去一趟。我看了孩子的作业,听了老师的介绍后,满肚子气,心里焦急万分。最后和老师协商,孩子的作业先由家长签字,后交老师批改。这办法真灵,从那以后没有发现孩子作业拖拉、马虎的现象。我们家长非常高兴,每次都很乐意地给孩子“签字”。但到小学三年级时,孩子对家长“签字”渐渐产生反感情绪,每次作业不像以前那样主动叫家长给他签字,而是变成家长要  相似文献   

9.
关颖 《班主任》2015,(4):37-38
老师与家长是教育的"天然同盟者",有着相同的教育目标,但是涉及孩子的具体问题时,彼此又有不同的立场。有人说,"孩子是父母眼中的树,教师眼中的林"。家长只关心自己的孩子,老师再细致、再周到的工作也不可能像家长那样对每一个学生都下那么大的功夫;老师对承担的某一门课负责,而家长对孩子的各门功课都要过问;老师在乎自己任课期间、在校时间学生的表现,而家长要对孩子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像一颗璀璨的小星星,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光之处。这颗小星星不仅需要好老师,更需要好家长。要想成为一位好老师、好家长,我们就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才能与孩子一同成长。  相似文献   

11.
徐静 《广西教育》2005,(1A):88-89
孩子就像一只小船,而老师和家长就像船上的双桨,双桨用力均衡,小船才能顺利前进。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成功教育需要家长、老师建立健康、和谐的关系。只有家长和老师之间积极配合,主动协调,才能形成育人合力,发挥最佳的教育效果。就此,我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2.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同样一个孩子同样一件事,老师和家长的评价在某些地方往往会有分歧。例如有个孩子,上一年级时偷拿了家里几毛钱,到小摊上买零食吃。老师发现后,严肃地批评了他,并希望家长能配合教育。谁知家长却不以为然,他觉得总共没多少钱,再说也没花在别人身上,老师有些小题大作了。像这种老师和家长在教育上意见的不一致,时有发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13.
开学初家长跟老师打"招呼",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好座位的情况相信每个班主任都碰到过,我当然也不例外。像徐老师那样,跟一个家长还没解释清楚,另一个家长又过来提这种要求时,老师究竟该如何处理呢?依我看,这时如果老师耐着性子逐个跟家长  相似文献   

14.
王俊卿 《教书育人》2013,(20):46-4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永远的老师。每一个人都曾经在家里当过"孩子"或"家长",家庭教育要伴随人一生;不管你曾经是孩子的角色还是家长角色,家庭教育是永远存在的。家庭教育虽然不像学校教育正规却比较"自由";虽然没有课表却随时可以"上课";虽然没有教材却总在家庭成员中"阅读"。家庭教育在充满亲情的互动中增加了认同的难度,又在血缘关系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仙人掌 《湖北教育》2007,(10):63-63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学习,学文化、学技能、学做人。所以,现在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自主学习。就像所有的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吃饭一样,是一项必须的技能。可以说,家长征教孩子吃饭,说话,走路时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允许孩子失败,容忍孩子慢一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在接送孩子时很想和老师谈话,可又担心占用老师的时间,总是欲言又止。每当观察出家长这种情形,我们就赶快问家长,这时家长才开口说。   家长接送孩子时的家园沟通,是家长和老师联系、搞好家园共育的有效环节。家长送孩子入园后,不要急着和孩子说“再见”就走;接孩子时,也不要领了孩子就回家。我们鼓励家长接送孩子时做到以下四点:   一、送孩子入园时,家长向带班老师简单地汇报孩子在家里的行为表现、饮食睡眠情况和孩子近来的想法,让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配合老师搞好晨检,以利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  相似文献   

17.
通晓新媒体是新生代孩子的必备技能 新媒体时代来临,网络从未像今天这样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少家长感觉“孩子不听话了,被网络带坏了”,面对“顽皮”的孩子,许多家长采取了“断网”等严格控制措施,却无法收回孩子的心. 孩子们现在可以通过网络知道他想要了解的任何信息,而不用像以前一样对父母的话深信不疑.也有一些家长表示,从来没有一个时代的孩子像今天这样难教育,因为信息时代动摇了父母和老师的权威地位.我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家长存在这样的误区,觉得是网络带坏了孩子.  相似文献   

18.
俞雪芽 《家长》2013,(Z1):38-40
现实生活中,家长都会为孩子付出很多,而忘记了自身的发展,这是没有必要的,家长自己努力的行为,实际上比喋喋不休的教育孩子更加有作用。家长:老师,您好!我儿子好像得了考试焦虑症,我想咨询一下。咨询师:您带孩子看过心理医生了吗?家长:没有,是我根据孩子的表现觉得像,但又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默默无闻的孩子,用极端一点儿的话来说,就是“被忽视的孩子”。话题要从幼儿园的“开放日”谈起。每到开放日,孩子们就会特别兴奋,那些性格外向的孩子格外活跃,但是也有些孩子只是把这种喜悦放在心上,挂在脸上,却并不急于表现自己。这让他们的家长很不满意,于是有的家长就会把火发向孩子,就像任利萍老师文中的那位家长;也有的  相似文献   

20.
<正>关于家长"陪读"这件事,恐怕每一位家长都"心有余悸"。从孩子上小学有了家庭作业开始,大人孩子就像被绑上了一架看不见的"战车"——"不写作业,母慈子孝、又搂又抱;一写作业,大呼小叫,又哭又闹。"几乎成了小学生家庭的"日播剧"。甚至,由于家长的"陪读",还会引发学校与家庭的矛盾。家长往往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和老师就应该负责孩子的学习,为什么总要家长督促?学校和老师常常很委屈:一个孩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