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通过,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也正式由原来的管理型开始向服务型转变。这些就要求公务人员转变原有行政人格中与服务理念相冲突的行为习惯和价值信念,以公共、负责、民主、平等的精神重新塑造服务型的行政人格,以满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型政府体制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先生的“婚姻围城”哲学入木三分地剖析了两性关系.在我看来,行政也有其“行政围城”,公务员就是“围城”建设的承担者,而行政人格则是“围城”的灵魂,它体现了行政人员在行政系统中的主体性地位和作用.据统计2011年国家公务员确认参加考试的人数为103万,“国考”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考”.在如此庞大的人群争嫁给“行政”的同时,层出不穷的贪污受贿等事件也折射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缺失.本文将针对“公务员热”这一现象,结合行政人格建设的重要性,对加强行政人格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行政人员在人格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通过制度的刚性架构重塑行政人格是中国民主化、制度化的迫切要求,制度的先天缺陷以及我国的现状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与行政人格相关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建构服务型政府己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主导趋势和目标选择,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政府管理模式,需要强有力的主体基础,需要高素质的执政队伍,而关系到公务员素质能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公务员的行政人格,所以对当前行政人格现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道德体现人的品行和性格两个方面,而社会道德则反映社会民众整体素质水平,也同时反映这个社会的民族信仰和理念。“5.12”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楷模,作为国家行政伦理主体的公务员、国家机关,在处理“5.12”抗震救灾这样的事务时到底应具备什么样的伦理道德呢?本文先进行概念梳理然后进行论述,得出行政伦理主体应具备的三方面的伦理道德观点,进而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启动必然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乡镇干部队伍,因此,在新时期,探索我国乡镇干部行政人格的塑造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化作为一种影响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动的“软件要素”,持久地影响着行政人员对行为方式的选择,由此产生出政治文化与行政人格的契合。本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探讨行政人格的塑造,深入剖析行政人格异化的政治文化因素,试图对乡镇干部行政人格的塑造提供借鉴与助益。  相似文献   

7.
道德体现人的品行和性格两个方面,而社会道德则反映社会民众整体素质水平,也同时反映这个社会的民族信仰和理念。“5.12”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楷模,作为国家行政伦理主体的公务员、国家机关,在处理“5.12”抗震救灾这样的事务时到底应具备什么样的伦理道德呢?本文先进行概念梳理然后进行论述,得出行政伦理主体应具备的三方面的伦理道德观点,进而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8.
体制化与人格化、行为规范与行为方式、权力精英与教师角色三者之间的冲突是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行政人格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调整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行政人格冲突的路径较多,但从学校管理角度来说,高校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人员通过作风建设、知识学习和自我修养等措施来调整是最为基本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师德建设与教师人格塑造的关系入手,阐述职业伦理视域下,教师人格塑造的现状与成因,探寻教师人格塑造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11.
文章以现代行政伦理理论为分析工具,对孟子行政人格思想所呈现出的三个特征进行评析:理想主义的行政人格构想;融合的行政人格;独立的行政人格。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更多学者对孟子行政人格思想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伦理思想中的和谐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其核心的伦理思想对于现阶段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在涉及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人际关系、实践原则的三个方面,“德治”、“忠恕”、“中庸”等一系列的儒家伦理精神都可以起到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模式,和谐说到底是人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个体人格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永恒追求。和谐人格是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现实层面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和谐社会国民人格的基本范式;和谐文化是塑造和谐人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人格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通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阶梯。健全和谐的道德人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基础和精神支撑,它的基本要求是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和谐、规则意识和自律意识的和谐、自主意识和宽容意识的和谐、传统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弘扬孝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儒学孝文化内涵博大渊深,既是人伦道德的根本,也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既是修身齐家的瑰宝,也是治国平天下之大法。因此研究和弘扬它的合理内核,并结合当前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和时代精神,不断充实其内容,强化其功能,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格是一种历史范畴,个体人格的完善必须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相一致。现代编辑的理想人格是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的德行人格、文化人格、审美人格的和谐统一与完美结合,“和谐人格”是现代编辑理想人格的本质特征。现代编辑理想人格的塑造必须通过编辑自身人格的提升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正面影响这种双重路径共同达成。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多维的。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根本关系。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失衡是社会失调的主要原因。建立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的有效调整机制,前提就是法治政府和公民社会的独立空间。这是形成各社会阶层利益有效表达,协调利益关系达成和谐社会的机制保证。行政法通过限制政府权力并保障公民权利,形成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有效互动,从而,在行政法治之下实现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行政执法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事务的一种最普遍形式,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推进依法行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阈下马克思人格思想的价值跃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人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从历史唯物论出发,对人格进行了系统阐述,折射出了人格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现阶段,深度挖掘马克思的人格思想,对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人格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