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师同学生一起作文,叫做“下水”。师生同“下水”,同感共鸣,不失为激发和捕捉灵感的一种妙法。“下水作文”的辅导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收到效果,甚至在复习迎考时可以立竿见影,  相似文献   

2.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04.2、19登了一篇文章,《下水作文利与弊》,作者万继允总结说:“下水作文是定势思维作文的一种体现”,“下水作文弊大于利,实在不可取”。我个人认为下水作文利大于弊,万先生对“下水作文”的看法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老师长期不写作文,只是下达“写作”任务,作文课堂难以真正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本期刊登《老师“下水作文”走进心灵共同创造》一文或许能解答我们心中的困惑。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就必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而来。下水作文有人称之为同题作文,同话题、同标题、同主题、同题材,似乎都可称为“同题”。又有人争论说,同题作文并非下水作文云云。无论说法有何不同,所指范围有何差异,我看实质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说,语文老师必须“下水”,亲自写文章,给学生提供示范或参考,启迪学生的思维和联想,以便学生完成写作任务和提高写作水平。这本来是一件极好的值得提倡的事情,却由于种种原因,曾经引起过广泛的争议,本该提倡的也就不那么提倡了。  相似文献   

5.
作教学,往往提倡教师“下水作”,即教师亲自作.现身说法,为学生作提供较好的借鉴,使之更便捷、更清晰地认识写作的基本方法,准确把握写作的要领,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6.
7.
我曾经看到一位著名教育家所说的话:“对于只会讲文章不会写文章的人,严格地说来,只能算“半个语文教师”。由此可见,练习写作,这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经常练的最过硬的功夫,写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语文教师质量的好坏。多年来,我坚持写“下水作文”,觉得我们教师写写“下水作文”,好处确实是很多的。一、坚持长期写“下水作文”,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鲁迅说得好,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啥时挤啥时有。我就利用点滴业余时间来练笔,我让学生每写一篇文章,我都先写一篇所谓的“下水作文”,后来,我就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写作文,学生在下面写,我就在前面讲台上  相似文献   

8.
9.
余汉炎 《课外阅读》2011,(12):362-362
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同堂同时同题的“下水作文”模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师生同堂竞技,营造紧张激烈的竞争环境,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教师在“下水”过程中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把写作的愉悦传递给学生,实现师生互动,快乐作文。在同堂同时同题“下水作文”中,教师应坚持竞争的公平公正、深度适中、鼓励为主、形式多样性原则,以便更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曾把教师结合教学,经常动笔写"一般文章"(不仅是指与学生同题的作文,更是指结合教学的种种实用文字)形象地称之为"教师下水",不仅撰写专文而且多次在书信中大力提倡,号召教师要"善写".斗转星移,如今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现状如何呢?一位教研室老师的156份调查统计表显示:平时喜欢动笔经常写一些文章的有29人,占18.5%;有106位老师只是迫于学校有关奖惩制度的压力,每学期写上1~2篇以"应付差事";另有21位老师近三年内除了写些教学小结外,没有写过其他文章.发表文章的只有13位,仅占8.3%.以所见所闻,深感这种现状不容人乐观.以某省级重点学校为例,该校现有语文教师12人,能够经常动笔写写的有3人,占25%;偶尔写一写的有2人,占16.7%;很少写的有7人,占58.3%.与学生作同题作文的记录是零.当然,这只是个别学校的情况,"点"不一定能代表"面",但窥一斑可以见全豹,共性常于个性之中体现出来.如果以主动"下水"者寡,而很少"下水"者众来概括目前语文教师"下水作文"的现状,恐不为过.  相似文献   

11.
12.
李小青 《文教资料》2011,(27):54-55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写“下水文”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一个窗口——对写作要求、学生的思想、写作实际水平进行深入了解的窗口;这是一把钥匙——一把引导学生,督促学生认真写作的钥匙,是作文教学中一把对口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师的重要研究课题,我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教学法,老师指导,学生写作,结果模式统一,内容统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接着用“多写多练”方法,虽然解放了学生思想,对学生练笔有些好处,但字数上千,废话连篇,仍达不到写作教学的理想效果。近几年来,我以下水作文为突破口,探索提高作文教学的规律,真是受益匪浅。具体做法有如下五点:  相似文献   

14.
李维鼎 《湖南教育》2004,(17):34-35
凡“体验”都由于“验”而“独特”。据我的理解,“以身体之”就是“人”在“环境”中,开放眼、耳、鼻、舌、身去全方面感觉,与“环境”相互作用,演化出各种各样的“事”。“以心验之”,就是在亲历、实践的“事”中,让五官与“心”接通,使感觉“往心里去”,同心里原有的“经验”汇合、振荡和重组。前者若是“走过四季”,重于感受,后者便是“走过自己”,重于感觉。在“走过四季”中“走过自己”,“走过自己”也就是走过“四季”中的“自己”。人与人不同,心与心相异,五官所“感”,心灵所“受”当然各各不同。因此,“独特”是“体验”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姜琴 《广西教育》2010,(28):55-5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谋求作文教学的高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心愿。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实践证明,教师常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16.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以后,一直为作文教学这个难题所困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他认为:要激发和发展学生求知欲,教师本身要具有吸引力。抱着不妨一试的心态,我全身心投入了一些语文教学前辈倡导的“下水作文”这项教改实践。一年多来,先后共写了各类体裁的“下水作文”20多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师写“下水作文”是陶行知、叶圣陶等教育家早就提倡并付诸实践的教学活动。先辈们所写的“下水作文”不乏优秀之作。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影响很大的作品之一。下面就我近年来在写“下水作文”中的体会浅谈,以求抛砖引玉。古语道:写文章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所谓“有物”即有内容可写。“有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新的课程改革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人的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写作”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素养。这种素养包括一个人的学识、能力、技艺、知识视野、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许多教师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下水文”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自己撰写的文章。它一般要能体现本次习作的要求,接近或略高于学生的习作水准,为学生提供范例,是写作指导中较有效的手段之一。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觉得创造性地运用“下水文”,沟通了师生的情感,确实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不过,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少些预设,多些生成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预设性的“下水文”对学生的消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对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教师预设的“下水文”对他们的写作无异于是“禁锢”。依赖性、模仿性使得整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