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但部分教师忽视了本土资源对核心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本土资源可以成为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将本土资源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进而激发学生为建设美丽家乡而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2.
<正>《与朱元思书》编者安排在人教版八下第五单元第一篇,此文是一篇只有144字的短小精美的山水小品,景物引人入胜,情感朴实真挚,文字简练隽永。文中没有生僻字,读起来朗朗上口,课下注释详实,学生学起来应该没多大难度。于是在教学设计时,我想改变"朗读课文—介绍作者—时代背景—字词解析—文章翻译—内容分析"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希望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紧扣"语言"这根主线,通过学生读、说、议来达到"理解积累关键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体  相似文献   

3.
姜维 《考试周刊》2014,(79):13-13
作者以鄂州"三国文化"为例,论述了将本土文化融入旅游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并结合实例从校本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方法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旅游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贾小军 《天津教育》2020,(20):129-130
本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某种程度上记录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历史,而新课程要求我们适宜开发、利用课外语文教学资源。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本土文化的内涵,以及本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选择、渗透几方面加以论述,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5.
教学设想:本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1课,本单元是文言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教学时应从多角度、多层次阅读入手,欣赏文笔精华,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激发学习情趣。  相似文献   

6.
【设计思想】《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词兼美的山水小品.它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故而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只觉得景美、情美,词美。但传统中我们常把文言文的教学重  相似文献   

7.
孙丹 《黑河教育》2014,(8):24-24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理解文章景物描写的特点;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怀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文章主旨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章的声韵美、风景美和志趣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色领会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品味写景佳词妙句,把握课文的写景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创设的意境,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相似文献   

9.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词兼美的山水小品,它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使人读后确有悠然神往之感,故而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吟诵此文,只觉得景美,情美,词美。但传统教学巾我们常把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字字落实、句句翻译”上,将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懂”的层面上,于是文言文教学便成了字句翻译课、古汉语知识课。  相似文献   

10.
[教材解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  相似文献   

11.
<正>《与朱元思书》一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哪里?是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解释文中的文言字词,还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多种方法?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的藐视之情,还是感受作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如果是前者,这样的文言文学习太简单了。如果是后者,对于一名中学生来说,又谈何容易?笔者在执教《与朱元思书》时,设计了"诵读""亲睹""发现"三个环节,将教学重点放在文言语感的积累上。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183;语文》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第21课《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书信形式描绘富春江山水的美文。它以清丽的文字,明快的节奏,错落的韵致,隽永的意境成为山水小品文中的佳作,历久不衰。作为教材来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懂它,品味文章佳处,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这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4.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使本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甚至被认为将最终被强大的北美文化所取代和消灭。然而事实却是,尽管全球资本主义试图压制、吸收和同化本土的文化,它却同时增强了人们对本土的认识,刺激了本土文化的勃兴。在全球化时代。对本土文化最好的保护不是将它与外界的威胁相隔离,而是积极促进它们在这个新世界的流动,从而使它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5.
王丽 《考试周刊》2012,(21):70-71
通过高职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学习及掌握情况的调查问卷,表明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严重忽视本土文化的引导和学习,导致学生对本土文化在英语表达方面的严重缺失。作者就此提出应该在英语课内课外积极加强本土文化的学习,并且提出几项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城市雕塑是一门特定的空间艺术 ,一座城市雕塑应是一种不脱离本土文化的高度概括的艺术品 ;城市雕塑应与城市本土文化、城市地域文化、城市空间文化、城市传统文化等因素相融合  相似文献   

17.
比较法教学,是一种颇受欢迎的教学方法,几年来笔者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特别是在比较的途径上勇于开拓,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与朱元思书》一文的教学,比较的途径就有十二、三种之多.一、方言语音比较."自富阳至桐庐"一句中的"自"和"至"以及"望峰息心"中的"峰"与"在昼犹昏"中的"昏",由于方言所致,学生容易读错.他们往往把"自"与"至"都读成"zì",不能区别前者是舌尖前音,后者是舌尖后音;把"峰"读成"hēng",不习惯发唇齿音"f".对于这些语音,用比较法去纠正,让学生辨别、区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有自己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地域文化特色,如三秦文化、陇右文化、荆楚文化、关东文化、西域文化、青藏文化等等,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蕴藉丰富的民族个性。陇东跟其他地区一样.本土文化底蕴醇厚,充分挖掘其优秀价值.能够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有意义的资源。本文试探讨陇东本土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的价值所在及文化课程实施方案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20.
陶塑是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是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土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代代的传承,使其具有了独特的亲近性。为教育的开展,开发幼儿陶艺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加他们对本土地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