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学者往往关注组织冗余对企业绩效的最终影响,而对更为微观的企业探索的影响关注的较少。本文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惰性理论,以中国187个高科技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检验了组织冗余与企业探索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组织冗余对企业探索有显著的积极影响;(2)环境动态性对上述关系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单一的理论视角难以全面解释组织冗余对企业探索的影响,将资源基础理论和惰性理论结合起来能增进我们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知识集成有利于企业的知识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并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知识集成已经成为了知识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已有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已有研究过多地关注于知识集成的“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本体构建”等方面,而忽视了对动态环境下的知识集成运行机理的深入探讨。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知识集成在动态环境下由“平稳态”到“激发态”再到“新的平稳态”而变化的特点,提出了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知识集成模型(D-KIM)。该模型很好地揭示了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知识集成状态由于受外部环境(包括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等)带来的“外部扰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最后,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动态环境下的企业知识集成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动态环境下的组织柔性化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竞争条件从静态向动态转变。在动态环境下,企业的竞争也应是动态竞争。在分析环境与组织变革的关系基础上,提出组织柔性化趋势的必然性;企业应通过柔性战略来增强组织的柔性,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软科学》2015,(10):136-140
基于生产单元制造环境的复杂性,分析了生产单元内外部动态制造环境;在此基础上对动态制造环境下生产单元组织行为进行建模,从知识库、行为协议、反应协议对生产单元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描述组织行为。最后,以某摩托车发动机生产单元为研究对象,对所提生产单元组织行为建模方法进行应用。仿真结果证实了所提组织行为建模方法应对动态制造环境波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关于企业自组织及对环境自适应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动态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新整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首先比较研究竞争优势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比较优势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波特产业分析理论、企业能力理论,经过系统分析与评价,创造性地构建了动态环境下"网状"的、多层面的企业竞争优势新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铁路网建设越来越快,铁路网络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研究铁路运输动态车流组织,相关人员设计出了基于服务模式的时空网络。笔者对铁路运输动态车流组织的策略优化模型进行了探究,希望可以对解决大规模网络遗传算法提供一定帮助。动态车流组织的策略优化模型不但考虑了重空车运输,还考虑了运输站点装卸能力以及输送能力,这些影响因素对优化模型的目标有着一定影响,通过了解该模型的特点,可以找到基于整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有助于我国铁路网络更好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赵飞 《中国科技信息》2006,(24):106-107,109
液位控制是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典型控制之一,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液位控制早期大多采用PID控制方法实现,由于液位系统的非线性,大时滞,强耦合等特点,本文采用无模型控制方法对液位系统进行仿真。通过与PID的仿真结果比较可以看出,无模型控制方法在参数选择和控制效果上明显优于PID控制。  相似文献   

9.
从市场需求特征和科技水平变化角度分析环境变化对制造模式的影响以及制造模式的变化如何引发组织形态演进,并分析在不同组织形态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以及组织理论和管理思想.最后根据当前环境,通过对历史的回顾,预测将来企业组织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袁红军 《现代情报》2013,33(9):72-76
动态变化环境对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整合具有较强的适应与改变能力,表现为动态能力,将对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整合创新绩效产生重大影响,对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此,结合知识整合与动态能力内涵,构建了动态环境下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整合关系模型。该模型详细地剖析了在动态环境下由于受到内外部环境生成扰动的影响,知识流呈现为平缓——激活——跨越——平缓四阶段依次交替或飞跃交替变化的规律;该模型诸要素之间相互依存与作用,共同组成了动态环境下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整合的螺旋式运动,并明确强调动态能力对于提高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整合创新绩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曹红军  王以华 《软科学》2011,25(1):1-7,18
从环境动态性与信息管理、组织学习整合的框架出发,对上述因素在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以及影响企业绩效过程中的作用角色、路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对处于动态环境中的组织学习和动态能力的提升有正向的中介影响作用。此外,环境的动态变化也会通过信息管理与组织学习的正向中介作用积极地影响企业动态能力,进而通过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对企业的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柔性组织:动态竞争条件下的企业选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谢卫红  蓝海林  蒋峦 《软科学》2001,15(3):90-92
21世纪企业竞争环境将更加复杂,竞争互动将更加强烈,竞争优势将越来越不具有可保持性,企业战略需要针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不断进行调整。传统刚性组织已不适应动态竞争条件下企业战略的需要,柔性组织将成为动态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张颖 《中国科技信息》2006,9(23):116-117,119
在网络拥塞算法研究中,IP层实现的主动队列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将无模型自适应方法应用到主动列队管理中,并进行了与PI控制的比较研究,仿真结果说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比PI控制更快更稳定地达到平衡点,说明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在网络拥塞控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在对组织创新相关研完文献进行回顾、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组织创新动态演化理论模型,在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设,以中国高技术制造企业为调研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验证组织创新动态演化理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层面组织创新之间存在正向直接影响关系,且个体、群体以及组织层面的组织创新会对组织效能产生正向的直接作用,其中个体创新管理能力、群体创新氛围以及知识主导型组织创新是不同层面组织创新对组织效能影响最为重要的因素,并为企业有效实施组织创新提供具有操作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动态交通流量的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可变车道多为手动定时控制、感应控制而引起的可变车道利用率不高以及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首先对影响可变车道属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以实时的交通流量数据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交通流量的可变车道自适应控制方法,实时地改变可变车道的属性,充分利用可变车道,提高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PARAMICS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可变车道的利用率,减小信号交叉口的交通延误。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健  林则夫  辛然  莫衍 《科研管理》2001,22(5):69-74
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由内外部因素共同决定,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以电子数据交换(EDI)和INTERNET网上交易为基础的全新商务运作模式,它的兴起使企业生存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改变,并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借助经济演化理论的分析框架,论文对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系统发展演化的规律做出了一个初步的理论探索。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特性,论文在已有的企业自组织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借用生物隐喻研究方法以及系统论的分析思路,较为系统地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自组织演化的三大机制,即变异——搜寻机制、选择机制和适应性学习机制,描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系统发生演化的内在机理和图景。  相似文献   

18.
自我评价是组织识别自身优势及改进区域、追求持续改进的一种重要手段,自评模型的合理使用是确保自评结果有效性的关键。通过对自评过程中组织学习特点的研究,建立了基于组织学习的动态自评模型,并对动态模型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动态模型得以有效应用的五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中小型企业组织信息化的变革问题,首先,简单阐述了中小型组织的结构;其次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并试图通过从信息化、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小型企业组织发展进行研究;最后,运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信息流描述,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中小型企业组织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刘庆红  李硕  王晰巍 《情报科学》2006,24(11):1713-1717
本文在分析竞争情报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Web环境下利用企业信息门户EIP整合集成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竞争情报系统模型。在分析总体模型层次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基于Web集成环境下了利用关键词提取用户兴趣的数据采集方法、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的数据分析技术和网络经济环境下情报服务的功能。本文研究对推动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将提供一个理论上的指导框架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