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华 《文化学刊》2015,(3):180-182
高校图书馆一直都是整个学校的学术资源,为学校的学术研究以及相关的教学工作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当下社会中,学生对于图书馆文化的重视度逐渐的加深,图书馆不仅仅是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书籍资源,同时也代表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很大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对高校图书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概述了图书馆用户的不同类型,以及在网络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将进行怎样的服务来应对网络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为代表的因特网的迅速崛起,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图书馆也因此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高校图书馆在走过传统图书馆阶段,向自动化图书馆阶段迈进之时,又迎来了数字图书馆阶段。这将是图书馆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在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过渡、转变、发展的新形势下,读者工作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帮助学生获取各类信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营造良好学风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数字环境下,学生的阅读行为逐渐发生改变,其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校图书馆为了跟上时代发展脚步,必须由传统图书馆模式向以数字资源为主导的复合式图书馆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学生阅读行为的变化有利于带动图书馆管理模式、服务平台等的改革、创新。本文从数字环境下高校学生阅读行为变化入手,重点研究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应对策略,以期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有机生命体。"长尾理论"为新时期图书馆的转型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图书馆结合自身"长尾"现象,从资源建设(上游)、管理服务(中游)、用户行为导向(下游)等三方面实行转型发展与探索,以期构建完整的信息服务生态体系,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升馆藏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建设“智慧社会”的总任务,智能化、智慧化、数字化成为新时期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研究探索打造智慧图书馆和建设国家智慧图书馆体系成为未来图书馆业界发展的一种必然。近些年,伴随着新技术的诞生及在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我国图书馆业界正大力推动新技术的运用,从理论探讨逐渐向实质性推进建设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高度重视用户需求,注重利用信息科技将服务目标、图书馆网络资源和互联网紧密结合,克服信息的不对称现况,摆脱时空限制,完成精准服务。  相似文献   

6.
于积亮 《职业圈》2010,(9):256-257
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电子出版业和信息服务业两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变革,两大行业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依靠互联网有效的知识链接技术以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来解决信息的传播和服务所面临的问题,成为图书馆无法回避的挑战。同时也是图书馆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也在悄悄发生着转变,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泛在知识服务中将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电子出版业和信息服务业两个行业产生巨大的变革,两大行业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依靠互联网有效的知识链接技术以及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来解决信息的传播和服务所面临的问题,成为图书馆无法回避的挑战,同时也是图书馆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也在悄悄发生着转变,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泛在知识服务中将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8.
赵秀华 《职业圈》2012,(27):72-73
一、中小型图书馆提高流通服务质量的意义 第一,形势的发展需要中小型图书馆提高流通服务质量。当前各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等都在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的“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精神,响应国家号召,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对广大读者免费开放。因此,随着图书馆大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中小型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出了严俊的考验。无论是信息咨询、藏书质量、服务态度、借阅环境等方面都给中小型图书馆提出了无形的要求,作为读者。每个图书馆都是免费开放的.我就可以选’,择那家服务质量好去就支那家.无形中不但提高了图书馆的知名度,而且提高了图书流通率。达到了书有所用。物有所值。因此,形势发展需要中小型图书馆必须提高流通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李爽 《文化学刊》2023,(4):162-165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图书馆管理、运营以及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管理的融合打造了新时代的智慧图书馆,增加了图书馆的智慧服务项目,实现了图书馆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创新了图书馆自身的服务功能,为公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阅读体验。用户数据和馆藏数据的管理是智慧图书馆运营中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将介绍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与功能,分析智慧图书馆透明数据的具体管理模式及其结构,总结当前智慧图书馆透明数据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需求的变化,知识服务正在向"个性化"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对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念及服务模式的论述,提出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高校图书馆建设不能只局限于借阅及整理文献资料,也应适应时代的步伐进行适当改革。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为此,高校图书馆应建立信息资源系统,研究并运用硬件技术,展开信息化服务管理模式,开展个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正以崭新的面貌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并不断给人们提供新的机遇,提出新的挑战,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主要集散地,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如何运作与发展,如何开发本地区文献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有效地为本地  相似文献   

13.
如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学生获取资源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开始探索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式,以使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紧跟时代步伐。本文从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概念出发,分析个性化信息服务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发挥的作用,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覃向阳 《职业圈》2013,(3):153-153,155
21世纪经济飞速发展,县级图书馆担当着知识宝库和信息枢纽的巨大作用。面临重大挑战,那么县级图书馆应如何适应发展,图书馆员又怎样适应社会需要,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员的工作内容日益丰富,信息的数字化、网络化对图书馆员的信息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图书馆员的队伍建设,让图书馆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才能适应社会需要,提高服务质量。那么图书馆员的素养以职业精神和专业水准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施建兵 《职业圈》2008,(4):216-217
信息时代要求高校图书馆改进服务工作,树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培养新型图书馆服务人才,强化图书馆人性化、精品化和个性化服务,并提供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资料、数据信息的聚集之地,高校师生通过图书馆查阅资料来辅助完成教学、科研工作,因此,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及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及教育事业的进步,对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图书馆文化的相关概念、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现状、信息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思路等几个方面来讨论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这一话题,从而为我国的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要求高校图书馆改进服务工作,树立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的观念,培养新型图书馆服务人才,强化图书馆人性化、精品化和个性化服务,并提供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图书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管理要与时俱进,因此在图书馆科学管理中引入人本原理尤为重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实践中去,是时代的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要培养人、善用人、造福人。  相似文献   

19.
李文武 《职业圈》2011,(21):62-6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图书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这就要求图书馆的管理要与时俱进,因此在图书馆科学管理中引入人本原理尤为重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图书馆科学管理的实践中去,是时代的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本,要培养人、善用人、造福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已不再局限于图书阅读、期刊文献借阅、文献传递等传统功能,而是呈现出多样化和智慧化的发展趋势,图书馆服务模式正在从“以资源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利用互联网技术及信息技术手段对资源进行整合,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智慧服务。该文通过阐述智慧图书馆及智慧服务理论,分析智慧服务发展必要性,提出智慧服务目前发展的困境,从构建优化智慧服务体系、深化智慧服务内容、打造专业化智慧馆员队伍三方面来破除当前困境,提升图书馆智慧化水平,为今后公共图书馆智慧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