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君 《职业圈》2008,(16):82-84
初识齐白石老人的后人还是15年前的事。 那时我在光明日报社工作,因工作的缘故结识了时任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主席、齐白石四子齐良迟先生,因经常参加该会举办的活动便结识了许多齐派画家。对齐派画逐渐有了一些了解。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大写意国画风格,  相似文献   

2.
初识齐白石老人的后人还是15年前的事. 那时我在光明日报社工作,因工作的缘故结识了时任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的主席、齐白石四子齐良迟先生,因经常参加该会举办的活动便结识了许多齐派画家.对齐派画逐渐有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3.
我对刘洪川先生从事年画木刻和艺术收藏的成就早已知晓。日前,我到他住宅探访,看了他的作品和收藏,实在大为惊讶和赞佩。  相似文献   

4.
应舍法  仇欢 《文化交流》2011,(12):60-62
金秋的西子湖畔,天高气爽,在如织的游人中,一对老夫妻在白堤上匆匆行走,"楼外楼到了!"面带微笑的服务小姐热情地把两位老人引进餐厅,待老人落座后,服务小姐又递上菜单,请老人点菜。两位老人一边商量一边点菜。10多分钟后菜上来了,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西湖醋鱼、  相似文献   

5.
打开《20世纪油画展作品集》,第一页便是艺术大师李铁夫的那幅《未完成的老人像》。 李铁夫是最早走出国门向西方人学习油画艺术并达到很深造诣的中国画家,并最早参加“国际画理学会”;他客居英、美、加等国探索研究西方绘画达40年之久。为了取得西方绘画的真“经”,他师出多门,穷60余年之精力苦苦追求探索西方绘画艺术,甚至为了艺术终身不娶,将一生完全献给了绘画事业。  相似文献   

6.
木习 《文化交流》2010,(12):10-11
杜旭平从小就喜爱书法,牢记父辈“颜筋柳骨”之说,百练不厌地临摹颜柳帖,从小夯实了书法功底。后来他成了部队军官,依然利用一切时间在书法的天地里奔驰不息。1991年转业到省级机关后,仍然乐此不疲,书法才华日渐显露,艺术风格日趋成熟。他博纳诸家之长,又融入自己的审美观点,形成了气势沉雄、清冷道劲、溢满阳刚之气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晚宋权臣贾似道是宋季影响最大的艺术鉴藏家。恩荫入仕的贾似道迫切需要文学艺术来装点、打造风雅儒帅形象,金石文物粉饰太平的功用又契合了他好大喜功的心理需求。权位为贾似道的艺术鉴藏提供了财力、物力,使他能无所忌惮地搜罗、索要、侵占大量艺术品,并进行专人专项管理。他召集门客刊书刻帖,聚集文士品赏艺术、悠游唱和,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宋季风雅的繁盛。在收受雅贿、以艺术品为介质进行钱权交易的同时,贾似道又将艺术品用作权力斡旋的武器。他的艺术鉴藏呈现着权欲的底色,文雅风流中掺杂着贪、诈、粗、豪的权贵气息。后世往往因贾氏的权奸身份而贬低其艺术鉴藏成就。这段建立在权位基础上的团队协作式的艺术活动,打造了鉴藏史上的辉煌,也见证了晚宋政局的贪腐奢靡之风。  相似文献   

8.
殷秀芳 《职业圈》2007,(9X):104-105
巴赫(1685~1750)的作品集巴洛克风格之大成,是巴洛克艺术的顶峰,但是他的作品并不为他所在的时代所接受,一直到他去世后才逐渐被发现和挖掘,并被尊称为“复调音乐大师”及“欧洲音乐之父”。《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大型器乐作品,它富于独创性的对比绚丽多彩,复调技法华丽、高超,旋律活跃、宏伟,文章通过对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分析,探究了其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职业圈》2014,(4):126-127
何真权,三十年对手指画艺术的追求与探索,使得苏仙丑鬼(何真权)的手指焦墨画,在书画界自成一派。他突破了手指画多指向于大写意,很难接近工笔与素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巴赫(1685~1750)的作品集巴洛克风格之大成,是巴洛克艺术的顶峰,但是他的作品并不为他所在的时代所接受,一直到他去世后才逐渐被发现和挖掘,并被尊称为"复调音乐大师"及"欧洲音乐之父".<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大型器乐作品,它富于独创性的对比绚丽多彩,复调技法华丽、高超,旋律活跃、宏伟,文章通过对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的分析,探究了其音乐的艺术特色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画这国粹在当代怎样实现中西技法和艺术精神有机完美结合,进一步展现民族风采,中国画研究院一级画家李延声锲而不舍地探索与创新引人注目。李延声教授早年就读广州美院附中,而后毕业于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1978年入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生班深造。先后从学于3个最好的美术学院,接着在中国画研究的最高机构——中国画研究院连续工作20余年,有着如此经历的画家并不多见。长期的艺术实践,他练就了坚实的造型功力,而且培养了他为振兴中国画的献身精神。他知道,绘画不分中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1月,文化老人周有光先生迎来了他111岁华诞。古人云:七十古稀,八十、九十称耄耋,一百岁为期颐。现在周先生已经111岁了。周有光的一生分了三个阶段:50岁以前他是个经济学家;50岁到85岁,他是语言文字学家,他的精力都倾注在语言学上;85岁以后,他是启蒙思想家。1988年12月31日,82  相似文献   

13.
情满天津     
严冬又快降临,但武玉轩老人再也不必为过冬发愁了。他所住的居民楼属于天津的老城区,没有供暖设备,一到冬天,就得提前预备上千斤的煤和大白菜。这对于孤身一人的他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如今,天津师范大学生物系93级的同学自愿挑起了这副担子,同学们在楼道里为老人码好了过冬用的煤和大白菜。平时,他们还每星期到老人家来一两次,为老人扫地、洗衣、做饭。拆洗被子。象这样助  相似文献   

14.
临终关怀     
有位女孩报名参加了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所谓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就是照顾一些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的老人的起居。女孩照顾的是一位癌症患者,老人的子女在国外,老人自己有不少积蓄。女孩去之前,老人的医生告诉她,老人已经对自己绝望了,希望她能安慰他。每个星期六,女孩准时来到老人身边,和他说话,讲故事。护士给他打吊针的时候,女孩帮他揉手臂。医生发现,自从女孩来了之后,老人的精神有了很  相似文献   

15.
友人陈君,任某副局长的秘书已有多年。因职业关系,平时言语谨慎,性格内敛,很少向外人谈个人的得失。近日他和我难得相聚,多喝了几杯,兴之所至,道出了不少当秘书的甘苦,也不乏牢骚,这里透露几句。"你问我:世界上啥工作最好做?我的看法是:选好了一个秘书,是副局长以上的领导最好做。为啥?他的主要工作是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6.
正罗工柳是一位作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大家,也是一位美术教育的名师。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展现出革命文艺理想、彰显时代精神的绚丽光彩,成为中国美术在现当代历史中前行的标志。他的艺术观念和美术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培养新型艺术人才富有重要的启示。在浙江宁波美丽的东钱湖畔,由华茂集团建造的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罗工柳专馆中收藏着他的大量作品,部分精品日前开始展出。  相似文献   

17.
去年年底,我听说了一个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最近我又听说了一个99岁的老人的生活。比较两位老人的命运,我不由得感慨万千。关于102岁高龄老人的遭遇,是她的大孙子讲给我听的。她是个农民,一直到70多岁也下地干活,90多岁了,她还一直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儿。直到最近一两年她才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作为一个农民,她当然没有退休金,晚年就完全要靠儿子赡养。据她的大孙子说,她先是靠大儿子生活,日子还过得去。后来,她到小儿子家生活,日子就艰难了。特别是最后一两年,她竟然一日三餐都吃不全,更说不上什么有营养的。有时大孙子送一点好吃的去,但没有时间喂她,让他的叔叔喂.可后来一了解,他的小叔叔竟没有喂老人家。  相似文献   

18.
根雕艺术是从泥土中走出的民间艺术,展示着民族文化的魅力。它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独特的艺术珍品,不仅走进了豪宅深院,也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很难想像,大自然的泥土中蕴藏着鲜为人知的奇形异状的美。那些被忽视的、被抛弃的各种乔、灌木及竹的废根,和自然界的景物一样,同样具有幽雅的形态,蕴藏着生命的内在活力。根雕艺术创作追求的是自然天趣的美。罗丹曾说过:“在艺者的眼中,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锐利的慧眼,注视到一切众生万物之核心,如能发见其品性,就是透入外形,触到它内心的‘真’。这‘真’也即是‘美’。”信奉自然应是根…  相似文献   

19.
李彦 《职业圈》2010,(33):102-103
过度合理化效应的概念还记得那个聪明的犹太老人吗?屋外的街道上突然来了一群爱踢球的青年,他们非常吵闹而且总是打碎他的玻璃。但是他们个个身强力壮,瘦小的老人是无法阻止他们的到来的。有一天,老人叫住青年们,对他们说:“欢迎你们到这踢球,每次我都给你们十美元作为奖励。”青年们自然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20.
吴捷是一个残疾人,追求梦想,为自己的生命注入艺术的斑斓色彩。从另一个角度讲,他的十年笋壳梦,也生动诠释了中国民间艺术是如何丰富如何变得多彩而出人意料。正是有无数像他这样的民间艺术工作者,在田头,在海岛,在大山,在村野,不断探索新的艺术形式,不断创造出新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