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三角函数内容的重要基础部分,也是中等师范学校批数与初等函数》的重要内容之一,学习三角函数可以使找们对函数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本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把初中时学生学过的0°—180°之间的角的三角函数推广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对本章的重点问题谈谈个人体会。一、角的概念的推广1、关于课本P103两个例题的教学例1、找出与下列各角相同终边的周内角,并指明它们分别属于第几象限,(1)1000°;(2)—120°;(3)—950°2′;(4)-1080°;例2,写出与下列各角有相同终边的角的集合S,(1)60°;(2)—21…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第三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来认识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角,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折角、做活动角,进一步感知角,进而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形成关于角的正确表象。(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3)学会用直尺画角。通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建议 (一)观察实物,感…  相似文献   

3.
微格教学(Micro Teaching)是一种源于西方的教师培训方法,在欧美等国经数十年的实践推广已取得显著效果,它传人中国也有十多年的历史,教育教学人员逐渐了解、熟悉它,但就笔者的经验和观察,初次接触微格教学的老师,对它仍有一定程度的隔膜和怀疑(微格教学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它能否真的提高教学能力),在初学的一段时间里这种心理尤为明显,这对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极为不利。如何使学员端正态度,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人微格教学的学习中,笔者认为高质量的评价不失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重视中小…  相似文献   

4.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认识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三角函数定义的教学进行从整体到局部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教学的主干问题设计. 一、整体把握,使教学线索清晰,层次分明 三角函数是以函数为主线,刻画周期现象的数学模型.高中学习的三角函数是在初中学过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通过用旋转的观点将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并使角与实数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然后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以下简称坐标系)和单位圆重新定义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因此,三角函数是函数的下位概念,  相似文献   

5.
如何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学会学习?笔者应用布鲁纳发现法理论和泰勒学习经验十大原则以及部分心理学家的理论,提出了课堂角色互换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且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历史课堂教学的角色互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1.备课阶段:首先,运用劳伦斯·斯滕豪斯(L。STEN-HOUSE)过程模式的理论和泰勒‘学习经验的选择准则’(要为学生制定超出原有水平但又能达到的标准),根据学生的习得知识(起点)和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终点),设置最近发展区,制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选择部分内容较…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浙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边与角""梯形的边与角"两课内容的重组。 教学过程: 一、学习准备 1.明确学习主题,唤起知识经验。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四边形。请看大屏幕,这些图形(如图1)中哪些是四边形?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2005,(12):15-16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中学历史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方案,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在探索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相当实效。为适应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要求,配合课程改革推广的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依据《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提出以下几点改进课堂教学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吕晓娟 《人民教育》2023,(18):44-47
教学方式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之一,是落实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关键。要以加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学科实践教学(实验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作业设计、考试命题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等为重点,开展攻坚探索,形成教学方式变革的专业支撑机制、精品课遴选引领的教学研究机制及典型范例,提炼出教学重点难点改革攻坚经验,加强教学方式变革的成果推广,使课堂教学形成新气象。  相似文献   

9.
1.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主题式教学模式是基于教师根据“数学走向生活,生活走向数学”的教学理念,将初中数学中某些知识点还原为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抛出,让学生通过经验积累(自主探索、实践体验)、经验整合(分享交流、推理归纳)、经验提升(形成新知)。在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适度介入,帮助学生梳理、分析判断提升的状态中,共同构建师生互动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人类教育的初始阶段,往往从模仿和记忆开始。东方人如此,在早期的希腊教育中也很盛行。导致“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发生转换的标志性事件是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感觉”和“情感”的重视。“发现学习”与“情境教学”的前提性理念是重视儿童的“感觉经验”以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培根、夸美纽斯等人提升了“感觉”、“经验”的价值,其教育理想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之上;而卢梭、裴斯泰罗齐、福禄培尔等人使儿童的“情感”备受关注,他们的教育理想建立在“情感教育”(或“人格教育”)基础之上。20世纪初杜威将“感觉”(杜威将之发展为“经验”、“做中学”、“思雏五步法”)和“情感”(杜威将之发展为“儿童需要”、“儿童中心”)两个主题一起纳入他的“经验教学论”(或称之为“经验课程论”、“体验课程论”)中。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教学“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前认真地分析了学生的学情状况,如已有的知识结构和智力水平等;也研究了教材,认为一节课的容量只能学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规律,变化的结果即四季和五带可放到下一节课去学,并进行练习巩固。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和掌握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规律。2.根据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纬度、不同日期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α可以推广到任意角──对《猜想和证明》一文的补充湖北易明松看了贵刊10期董汉章、张蒙鑫二同志所著《arcsin(sina)=π-α的猜想和证明》后,觉得α推广到任意角。现论述中k为整数)下面证明此公式;(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三职业高中)α可以推广到任意...  相似文献   

13.
一、让变式练习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上海市青浦数学教改经验中的“变式练习”具有排除干扰,提高新旧知识的可辨性;扩展新知识的应用范围,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功能。在教学中,我们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变式训练”做了一些新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几何基本作图教学时,以往先示范讲解,学生通过模仿会依样画图,再对五个基本作图一起作变化训练,学生学习时困难较大,没有积极性。我在教学时采用以下新的变式步骤。(1)画角平分线。先提出问题,能用什么方法平分已知角?(量角器度量平分)接着问如果限定只有直…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在证明三角形全等中经常要用到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发现不少学生不能灵活应用这一知识,宜集中训练这一知识点的应用,让学生熟练掌握.现编纂习题如下:  相似文献   

15.
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其核心是思维能力的培养。“学贵心悟”(北宋·张载语)和“行成于思”(唐·韩愈语)等中国古代教育家们的教育哲学观念和思想,已深刻地阐释了这个道理。教育理论和中学历史教学法以及一系列学科的诸多教学实践表明,兴趣的激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过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兴趣、思维、知识、经验和学习等要素构成了复杂的因果反馈关系网络:兴趣是思维的前提,知识和经验是思维的基础;而要获得知识和经验,则必须学习。现代心理学及其若干分支学科,如学习心理学和智育心理学等的研…  相似文献   

16.
如何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操作性学习,即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进行自主的探究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角与直角》一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一、找准教学起点,借助学具想像角的表象建立与概念形成比较抽象,教学时必须找准知识起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哪些物体有角,哪些物体没有角,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五个图形(硬纸板做成)分成两类。学生把有角的…  相似文献   

17.
为分享信息技术给中小学教师带来的益处,推动中国基础教育和师范教育信息化进程,宣传和交流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经验,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携手《中国远程教育》杂志面向全国举办“信息技术改变了我”大型有奖征文活动,并于日前在京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8.
公开课为教师之间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提供了一个平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的一些公开课。执教者为了赢得评价者(评委和听课教师)的肯定,往往把教学设计的重点由“关注学生的感受”转移到“关注听者的感受”,忽视学生的学习体验。公开课渐渐演变成教师的表演课和作秀课,使其失去常态化和真实性。另一方面,公开课过分追求完美,以至于耗时费力,精雕细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教学是观摩教学的俗称,是各类学校(多数为中小学)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或推广教学经验,开展进一步教研活动的一种教学实践形式。其旨在推进课堂教学富有成效地进行,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其教学方法,在不断实验、革新的基础上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化。由此,可以说它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探索性突破与创新,又是对现有教学的一种超越性变革。  相似文献   

20.
郭子平 《山东教育》2005,(19):89-90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的阐述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动词,并且在具体目标中多次提到“经历、体验”,明确了体验作为数学教学的过程性目标之一,突出了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取上,要让他们亲身去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在过程中去体验和感情数学,丰富自己的学习经历和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