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词义探1、“就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长亭”语出庾信《哀江南赋》“水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句。细玩文意,长亭之长,短亭之短,当有所指。十里之距长于五里,自是题中应有之义,何须于亭之前,复赘长短?何古人之不惮烦若是?考“长”义即间距之较大者也.是既可言东西南北平行于地之长,何不可言由下而上垂直于地之长欤?后者犹言高。长亭之长,似可言高;短亭之亭,似可言矮。盖庾信之作,原为骈文。其前已有山高之语,其后更高为长,为避相犯故也。旁例可征如下:长冠《后汉书·舆服志》下:“长冠,一曰齐冠,高七  相似文献   

2.
唐洪 《文学教育(上)》2013,(17):107-109
亭作为中国古诗中一种独特之意象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蕴藉。不同类型的亭,诗人倾注了不同的情感和审美理想。本文通过对山水园林之亭,古迹之亭,长亭短亭等古诗歌常见亭意象的分析,揭示出亭意象所积淀的诗人的闲情哲思,评点历史忧国伤时,别愁思绪的人生感叹与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早的亭大致产生于周朝,设于边境,称为堡亭。设亭吏,是地方治安管理的一种设施,秦汉时扩大到了各地。后来民间有将亭设在交通要道上的习俗,作为休息、迎送之用,五里为短亭,十里为长亭。后来亭作为点缀,与园林建筑结合,成为景观中数量巨大的一种建筑形式。依亭的形式不同可进行分类,例如从形状上可分为八角亭、六角亭、四角亭、圆亭、扇亭等;从不同用途上分有交通要道上的路亭,城镇街市的街亭,桥边的桥亭,城楼上插旗的旗亭,烽火台上供望的警亭,水井的井亭,专为立碑的碑亭、钟亭、鼓亭……我国的四大名亭分别是:位于浙…  相似文献   

4.
长亭和短亭     
宋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句,许多戏剧中也有长亭送别的场景,那么何为“长亭”呢?最早的亭,是设置在边境上用来警备敌人入侵的建筑,也叫边亭,早在周代各国就普遍设置。亭有亭长或亭尉。还有戍卒,敌人来攻,亭吏便向邻亭报告消息,并设法抵抗。平  相似文献   

5.
文老,我国古人写离别之苦的诗歌特别多。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劳劳事》这首诗,我就很喜欢。他写道:“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我觉得这首诗写得明白如话,通俗易懂,又很感人。那么这“劳劳亭”在什么地方呢?劳劳亭在现在南京市区,它是当时人们送别友人的一座亭子。在我国古代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的说法。人们在这些亭子里与友人、亲  相似文献   

6.
亭: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材料、形状丰富多变,常设在园林中或风景名胜等地方。相传古代的大路边,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行人歇脚、避风躲雨,也是至亲、好友、情人送别之所。后来,主要是业务上和游览方便,设有邮亭、书亭;游  相似文献   

7.
人类旅游活动的历史十分悠久,伴随着古代旅游活动而产生的名词数量众多、内涵丰富。本文收集了“盘缠”、“传舍”、“置邮”、“逆旅”、“康衢”、“栈道”、“油壁车”、“画舫”、“长亭短亭”等9个古代有关旅游的名词,加以考证,推究其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三径 陶潜《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的句子 ,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剑先有是赠》 :“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长亭 驿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 ,五里设一短亭 ,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柳岸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 ,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如柳永《雨霖铃》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鸿鹄 《史记·陈涉世家》载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 ,后揭竿起义于大…  相似文献   

9.
本课所选的宋词二首,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漫》.《雨霖铃》是作者在离开对京时对话别情人之作.“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指晚秋的蝉,它们的鸣声是有气无力的,所以说“凄切”.这既点明了季节,而且创造出一种令人悒郁不舒的气氛.“长亭”点明了地点.古时驿路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长亭既为行人休息处,又为人们送别处.这里点出长亭暗喻离别之情.“晚”字点明了时间,这既使上文寒蝉的鸣声加重了凑切之感,又给下文“兰舟摧发”埋下伏笔.“骤雨初歇”的“骤雨”是说因为下了一阵急雨,所以船暂时未开,使得两人有下文“留恋”的机会.“初歇”则写雨停,而且天已“晚”,开船的人便不得不“摧发”了.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歌“问答体”句法研究谭汝为在古典诗歌中,一问一答的设问句殊为常见,如“云谁之思?美孟姜兮”(《诗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断其十指,不如伤其一指。”教学中四方出击、面面俱到,不若抓住重点讲深讲透效果好。本词中写景的词句是体会情景交融写作特点的关键,课堂上对这三句诗我都做了精讲,引导学生着重领会。   讲“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句词,我首先让学生思考:这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然后让学生展开想像抓住“凄切”“长亭”等重点词语,深入理解体会。同学们通过讨论得出结论:这一句作者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天气情况,用“寒蝉”“长亭”“骤雨”三个独立 的画面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突出…  相似文献   

12.
诗欣赏     
塞外孤月淡寒烟飘零雁凄声咽依稀往日浮华今番现朱颜翠袖人已远衣正单泪亦干叶落黄花悲晚秋忆相欢何以堪已是长亭更短亭杨柳岸更兼风雨路一段拨心弦自萧然诗欣赏@左永强~~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中有一个典雅的短句:“西风残照,衰草离披。”现略作解析。 “西风”在古诗词中常指秋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残照”与“残阳”“残晖”同义,指落日余晖。王实甫《长亭送别》:“四周山色中,一鞭残照里。”柳永《八声甘州》:“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相似文献   

14.
李莉 《阅读与鉴赏》2007,(12):79-79
《长亭送别》是《西厢记》中的精彩一折,历来作为经典篇目选人高中语文课本。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教材对《长亭送别》中莺莺、红娘来到长亭拜见老夫人的舞台提示内容“做到见夫人科”做了如下注释:做到做表示达到的动作。  相似文献   

15.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历来人们对此词评价颇高,将它与《忆秦娥》并称为“百代词典之祖”。  相似文献   

16.
燕子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文学》第5期“月月小说”栏推出的是阿成的《丑女》和《亲正》。“月月小说”是“精品栏”,阿成是老作家,按说,以精致为标准并不为过。然而,拜读完两篇作品后,不但大失所望,而且简直是大惑不解。且不说主题之无趣,情节之无理,单说语言之不通,就匪夷所思。有的句子嗲得不明不白,如“真的是很泪水的”,“很女学生地问对方”,“用日本电影的话说《这里有泉水》呀”(这一句,我不知道编辑该怎么改,反正书名号不能用于引语)。有的联想比喻看似有文化,其实有失分寸。如,写一个煤矿的“大老粗”送女友时依依不舍“唉,多走走吧。长亭连短亭啊。”写丑女水  相似文献   

18.
郭进中 《考试周刊》2012,(26):28-28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离别,是中国文学中经久不衰的创作母题。送别诗借助于意象的高度情思化,使得其情感含量大大增加,艺术感染力明显增强,具有超时空的审美价值。在古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长亭、短亭、阳关、古道、北梁、南浦、芳草、杨柳、夕阳、青灯、美酒等。  相似文献   

19.
在古代送别诗特别是唐宋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如:长亭、短亭,阳关、古道,北梁、南浦,芳草、杨柳,明月、夕阳,青灯、美酒等。这里我们想拈出最有代表性的意象,结合诗歌来加以分析。杨柳,是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个意象。  相似文献   

20.
王初《送王秀才谒池州吴都督》:“池阳去去跃雕鞍,十里长亭百草干。”晏几道《临江仙》:“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