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药》的主线就是“药”福建陈成龙《药》的线索是什么,似乎已有定论。历来的观点是:《药》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明线,即华老栓一家的遭遇;一条是暗线,即夏家的遭遇。现行的许多语文教学参考书都是持这种观点的。但我觉得这种定论似乎还值得商榷,所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徐耀武同志在《要在少讲多练上下功夫》(见《江苏教育》)1980年第4期)一文中,谈到“扼要板书,讲究艺术”这一问题时,举了鲁迅小说《药》做例子,在画出小说情节线索的板书简图以后,说:“这篇小说的情节结构特点是:两条线索交叉进行。……在小说一、二部分,明、暗线同时并行,第三部分,两条线索自然地交叉起来,第四部分,两条线索复叠为一。”这个板书设计,和所作的说明,值得商榷。徐文认为“小说一、二部分,明、暗线同时并行”,这是与原文意思相悖的。我认为在小说第一部分刑场买药的场面中,当华老栓用多年积攒的洋钱,换得饱蘸着烈士鲜血的人血馒头时,这两条线索就巧妙地通过人  相似文献   

3.
求同思维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对若干相异的人或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索,找出其相同的本质特征。它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陪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一、通过求同强化记忆。在小说知识复习中,涉及“明线暗线”的问题。为了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我列出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药》、《夜》四篇课文,让学生从异中求同,找出四篇小说在线索安排上的共同点:都有明、暗两条线索。  相似文献   

4.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讲读课例。课文主要写了‘哦”的作文获奖。叶圣陶先生亲自给“我”修改作文,并邀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到谆谆教诲的事。作者行文有两条线索:一条以‘哦”为线,写“我”的获奖、做客及受到的教诲,这是明线;另一条以“爬山虎”为线,写了爬山虎的色彩、特点,这是暗线。课文题目就揭示了暗线。以往学生虽然接触过含有明暗两条线索的课文,但都以明线为标题,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题目的含义。本文命题一改常规,巧设暗线且含义深刻隽永,学生在读了文章后与题目对照有种明显的“文不对题”的感觉,因此…  相似文献   

5.
署名林则徐的《西河郡林氏族谱序》,文德公以后有两条线索,明线写九郎公世系,暗线写五郎公世系。林序中提到“我开基祖三十六郎,字圣联。”与龙岩市龙门镇石牌前《林德春族谱》记载相吻合,为研究林则徐家族世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凡一篇记叙文,结构上都有一条明晰的线索。有的文章是以事为线索,如《夜走灵官峡》一文,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物为线索,如《小麻雀》一文,以小麻雀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景为线索,如《海滨仲夏夜》一文,以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彩和色彩的变化为线索;有的文章是以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一文,以“我”对小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线索,有的文章中又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一文的明线是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相别、怀念,暗线则是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又如《…  相似文献   

7.
一个中心写文章必须有一个中心,我们学过的文章,不论是哪种文体,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写的。《背影》的中心是表达父亲的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怀念之情。《金黄的大斗笠》的中心是表现快乐纯真的童心。《挖荠菜》的中心是叙写自己对小小荠菜的感情,告诫后人要珍惜幸福生活,试图借此达到两代人的沟通与理解。因此,确定一个集中鲜明的主题,是作文构思的首要工作。两条线索记叙文写作要设计两条线索:叙事线索和情理线索。一般来说,叙事线索是明线,情理线索是暗线。叙事线索是交代事情前因后果的路径,情理线索是作者抒情议论的路径。注意叙事…  相似文献   

8.
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鲁迅的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他的部分小说在教学上难度较大,《药》就是其中的一例。为了使学生清楚地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我采取了从情节入手,掌握明暗两条线索,分析人物形象,归纳主题思想的教学方法。 讲课前,我按课文提示给学生布置了几个问题:1.小说写了几个场面,2.写了几个主要人物,3.小说采用明暗双线安排情节,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连接这两条线索的纽带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要根据题材、中心思想和写作意图而定,从表达效果出发选用不同线索。一篇文章一般只有一条线索。如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是以母亲这一人物为线索的;李健吾《雨中登泰山》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的;鲁迅的《藤野先生》是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的。有的文章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在阅读分析过程中,需要仔细的思考。如夏衍的《包身工》,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为主要线索,写她们从黎明被喝着起床到黄昏疲惫不堪地放工回来,过着非人的悲惨生活;以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形成、发展和必将灭亡作副线,深刻的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又如鲁迅的《药》,以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和小栓之死为明线,以革命者夏瑜的斗争,被杀害,血被吃为暗线,小说中两条线索交织,揭示了复杂的主题思想,既揭露了封建统治者  相似文献   

10.
依照教材提示和教参解说,《药》是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交叉发展的矛盾冲突来形成基本情节的。长期以来,大家也都这样认为,似乎已成定论。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作品,就会发现这一定论有诸多纰漏。所谓“明”和“暗”或者说“实”与“虚”两条线,都很难说得通。因为“明线”写到华小栓的死变成了“暗线”(侧面虚写);而“暗线”写到夏瑜的血被吃又变成了“明线”(正面实写)。除此之外,作品的中心内容之一的“茶客谈药”,似乎仅仅是作为交代情节发展和间接描写暗线的“过场”;至于坟场设祭与所谓“明”、“暗”两线若即若离,坟场的气氛渲染更使…  相似文献   

11.
×××同学问:《背影》结构的精巧,表现在哪里?表面上看《背影》似行云流水,好像谈不上有什么严谨巧妙之处;实际上其结构是极其精美的。本文采用的是双线结构法,全文安排了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所谓明线,指的是以时间、空间为顺序来记事写人的外在线索。作者写了四件事:徐州见父、回家奔丧、南京送  相似文献   

12.
李兴华 《学语文》2005,(6):13-13
依照教材提示和《教参》说明。鲁迅的小说《药》是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交叉发展。构成一组矛盾,形成基本情节。长期以来。大家也都是这样来讲。似乎已成定论。但是,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作品。就会发现这一定论有诸多纰漏。所谓“明”和“暗”或者说“实”和“虚”两条线,都很难说得通。“明线”写到华小栓的死变成了“暗线”(侧面虚写):“暗线”夏琦的血被吃又变成了“明线”(正面写实)。除此之外。作品的中心内容之一的“茶客谈药”,似乎仅仅是作为交待情节发展、同接描写暗线的“道具”:至于坟场的气氛渲染更使人坠入扑朔迷离的云雾中。其实。教材提示中的所谓“明线”和“暗线”在概念上是含混不清的.用以标示、  相似文献   

13.
《药》是“双线结构”的说法在学术界和中学语文界至今占着统治地位。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对于《药》的结构的正确理解应当是:小说以老栓为儿子买药治病的经历和结局这一情节的联系性为叙事线索,运用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叙述了华、夏两家有两条基本情节线索贯穿其中的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我们可以称这种结构为“一写二”结构。“一”指的是一条叙事线索,“二”指的是被叙述的两个故事。“双线结构”说中的“双线”指的是“两条故事线索”,《药》只有一条叙事线索的事实在“双线结构”这个概括语中没有得到体现。而不与叙事线索相联系的故事线索属于题材范畴,不属于结构范畴,所以“双线”与“结构”这两个概念在这里联系在一起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4.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10):54-55
明清传奇之一《桃花扇》是一部不朽的历史剧名著。其主旨,即剧中《开场》中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全剧有两大线索:一是明线,即“离合之情”,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线索;一是暗线,即“兴亡之感”,作者在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他本人在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时的感怀之情。  相似文献   

15.
鲁迅说过:“孤独的精神界的战士,虽然为民众战斗,往往为这‘所为’而灭亡。”(《华盖集·这个与那个》,《药》里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夏瑜的悲剧就是这样造成的。《药》的突出特点是双线结构:一条明线,写华老栓等群众的愚昧、麻木;一条暗线,写革命家夏瑜的清醒、悲哀。明暗线的交织可用屈原的一句话“众皆沉醉我独醒”来概括。《药》里写群众的沉睡麻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一致认定人血馍头包治痨病;二是一致攻击嘲笑革命家夏瑜。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文章,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不仅能使教学中的难点迎刃而解,而且也使教学显得灵活多变,充分展现教学艺术的魅力。下面我结合教学体会,谈谈小说教学的切入点。一、扣题切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明线索,有的暗点主题,有的展示环境。题目有时就是文章的极好的切入点。如教授《药》一文,我以“为什么用药做题目,题目能否换成《华老栓买药》《夏瑜的故事》”为切入点展开深入讨论。据此顺利地理出了本文的双线结构,领悟了本文深刻的主题。《药》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华老栓一家,暗线是夏瑜一家。明线是主线…  相似文献   

17.
<包法利夫人>情节的分析表明:该部作品不但存在一条明线,同时还有两条暗线.本论文在展现这两条线索具有暗线的性质、特征之后,又对暗线存在的必要性、必然性进行了分析.这两条暗线的存在不单是客观环境的必然结果,也是作者主观目的的必然要求.剥开爱玛这个暗核,我们就能发现其丰富的内涵.本文欲通过分析暗线的艺术效果以及暗线存在的原因和功能揭示其存在的必然性,揭示其独特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8.
一《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一篇抒情散文。向来脍炙人口,令人爱不释手,不愧是一篇典范性的抒情文章。它的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的,因此,正确分析准确理解文章景中之情,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那么,作者是怎样运用写景来表情的呢?笔者想抓住行文的线索来谈一谈。二本文的行文线索有两条: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就是游踪,作者夜游荷塘的行踪:走出家门——漫步路上——荷塘观赏——目击四周——回到家中。另一条暗线是,隐匿于景物文字  相似文献   

19.
[教例] 教鲁迅小说《药》。在学生基本明确了作品有两个故事、两条线索以后,我设计、提出了一组问题:一、假如我们把小说分成夏瑜牺牲、华老栓买药两个故事写,那么会形成怎样的两个主题?二、改写后的主题与作品原有的主题在反映问题的本质上和深度上,将有什么不同?三、作品为什么把华老栓买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和儿子病死、华大妈上坟作为明线,把夏瑜因革命被杀的故事作为暗线,而不是相反?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四、作品  相似文献   

20.
《药》不是“双线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通行的语文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都认为小说《药》有明、暗两条线索,即所谓“双线结构”。如:“由于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可以安排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这在小说中出现得比较多,例如《药》、《智取生辰纲》等都是这样。”(高中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