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临界流体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合成反应速率较慢,副反应多,而且需要在一定的溶剂中进行。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溶剂大多数为有机物,分离后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如果用超临界水或超临界CO2做溶剂,将产生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及其应用于化学反应纳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及其在萃取和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超临界流体概念、萃取原理、特点及其在萃取技术方面的应用,展示了超临界萃取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特性、萃取原理,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SFE溶剂萃取精油、油脂和色素及作为化学反应介质在日用化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研究基础、工艺原理与技术特点,以及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些应用。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近年来国际上取得迅速发展的新兴分离技术,对治理环境应用前景广泛。文章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环境分析申的应用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在药学本科实验教学平台上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实验,以牛蒡为原料,实验萃取获得牛蒡挥发油.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于药学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理解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超临界流体萃取土壤污染物的传质过程数据的缺失,分析了当前超临界流体萃取模型的优缺点,并在超临界流体萃取土壤污染物的过程是内扩散控制过程的基础之上,建立起基于微分床单元的质量守恒模型,再对模型进行求解与分析从而来模拟超临界流体萃取土壤污染物的传质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及其发展现状,并列举了其在现代分析领域的应用范围,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现代分析领域的发展前景和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催化超临界水氧化法是一种新兴且非常有效的废水处理方法 当水处于临界点以上时,溶解在超临界水中的O2或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将超临界水中的有机物快速氧化生成H2O和CO2等物质 本文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催化超临界水氧化的流程和反应机理及其特点,论述了该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设计了聚二甲基硅氧烷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和增稠性能实验.分别复配了不同浓度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与助溶剂煤油体系,研究了其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溶解和增稠规律.结果 显示:聚二甲基硅氧烷具有较好的增稠效果,而助溶剂煤油可以有效降低聚二甲基硅氧烷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压力.该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相态的变化,提高学生...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二(口恶)英类化合物的毒性与超临界流体的特性,以及应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使二(口恶)英类分解无毒化的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超临界CO2作为介质在高分子合成与制备中的研究应用.在超临界CO2介质中可以实施氟代单体的均相和非均相聚合,可以用超临界CO2溶胀聚合法渗透小分子添加剂、制备剃度共混物以及对聚合物纤维材料进行染色.此外,超临界CO2还可以用于聚合物微纤和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有机合成中副反应、副产物对反应收率有很大影响,减少副反应、副产物是提高产率的重要方法。该文设计制作了一种优化分馏柱,制作简便,分离效率高,可将沸点接近的产物/副产物从反应体系中分离,推动平衡正向进行,提高产率。将优化分馏柱用于5-羟甲基糠醛和乙酸乙酯的合成中,与普通合成方法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分馏柱降低了能耗,有效分离了副产物,提高了产品纯度,增加了产率。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级氧化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SCWO技术的特点、原理。综述了国内外SCWO在处理有机废水、固体废物、污泥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研究。论述了该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Resilience’ has become a popular goal in research, social policy, interventio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Reinforced by its conceptual and political slipperiness, resilience has become a key construct in school-based, universal interventions that aim to develop it as part of social and emotional competence or emotional well-being. Drawing on a case study of a popular behavioural programme used widely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primary schools, this paper uses a critical social understanding that combines bio-scientific and social constructionist ideas in order to evaluate key challenges for policy, research and practice framed around resilience. The paper argues that although critical social perspectives illuminate important contemporary manifestations of old problems with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s, and challenge narrow, moralising definitions of ‘risk’ and ‘vulnerability’, they coalesce with behavioural perspectives in a search for better state-sponsored responses to the shared question of how to build resilience amongst ‘vulnerable’ groups and individuals. Instead, we argue that critical sociologists need to resist responses that offer more sophisticated behavioural interventions and generate new forms of governance and subjectivity.  相似文献   

18.
根据灵敏电流计动框的运动理论给出一种确定灵敏电流计外临界电阻值的方法,通过测定灵敏电流计的自由振荡周期和欠阻尼状态下的衰减振荡周期,可以计算出灵敏电流计的外临界电阻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