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朱渭波 《编辑学报》2015,27(5):509-510
古有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此联是明朝忠臣杨继盛的名句.杨一生为反强权,与奸臣严嵩对立,把生死都置之度外,在他第2次被诬陷下狱,临刑前在狱中墙上题了这一述志诗. 中国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十分推崇杨的品德,早在1913年主编《晨报》副刊时,就在创刊号上选刊了“铁肩担道义”一句作为本期警语.后来章士钊之妻吴弱男请李大钊写条幅以作纪念,李大钊便手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联,此联在杨继盛的名句上改动了一个字,实是李大钊自己的述志和写照.  相似文献   

2.
邵飘萍创办《京报》伊始,就书写“铁肩辣手”四个大字,悬挂于编辑部办公室的正面墙上,勉励同仁齐心协力办好报纸。“铁肩辣手”出于明代杨椒山的诗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成为我国新闻工作者共同的精神财富,应该成为我们新闻工作者形象的具体展示。  相似文献   

3.
关键词一:正义 翻开中外新闻史,“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者代有人出。一名有职业抱负的优秀记者,不仅要忠实见证和记录社会变迁的轨迹。还要积极参与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邵飘萍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乱世飘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等.1926年,因发表文章揭露张作霖统治的种种黑暗而被杀害. 可以说,“风骨”是邵飘萍的一个标签.1918年10月5日,《京报》创刊,邵飘萍在编辑室写下“铁肩辣手”,勉励同仁“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相似文献   

5.
袁伟 《视听纵横》2007,(3):117-117
记者,这是一个多么崇高而神圣的称谓。在西方,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我国著名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曾经寄语记者,"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记者的新闻道德是和一般的社会道德交融在一起的,像水与乳那样难于分开。著名记者邵飘萍在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中论述"外交记者之资格与准备"这一问题时,把"品性"作为记者资格的第一要素.邵飘萍认为:  相似文献   

6.
进入这个行当,尤其是对生存于新闻富矿上的中国媒体人来说,新闻理想主义是一束几乎永不黯淡的光芒,可以罩住一代代有着文艺青年印记的传媒人,仿佛这就是通往"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职业荣誉的坦途.  相似文献   

7.
带血的黎明     
狄马 《出版参考》2005,(5):23-24
1918年10月5日,一份带有强烈启蒙主义色彩的报纸在北京前门外三眼井诞生了。它凝聚着一位渴望新闻救国的报人数年的心血与梦想,以致它的主编邵飘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京报》创立的当天,就在编辑部挥毫提笔,写下“铁肩辣手”四个大字,赠与办报的同仁——鼓励他们和自己一样“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而这盘空错硬的诗句,最终也像符咒一样伴随着邵飘萍走完困厄、流亡、缉捕、囚禁直至杀戮的一生。  相似文献   

8.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的名联。这是他从明代文人杨继盛的对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中换化而来的。此联的意思是说:坚实的双肩负责起世间的正道情义,灵巧的双手书写出流传的诗文篇章。笔者认为,作为党刊编辑,在实践自己的职业理想时  相似文献   

9.
带血的黎明     
狄马 《出版参考》2005,(14):23-24
<京报>铁手 1918年10月5日,一份带有强烈启蒙主义色彩的报纸在北京前门外三眼井诞生了.它凝聚着一位渴望新闻救国的报人数年的心血与梦想,以致它的主编邵飘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京报>创立的当天,就在编辑部挥毫提笔,写下"铁肩辣手"四个大字,赠与办报的同仁--鼓励他们和自己一样"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而这盘空错硬的诗句,最终也像符咒一样伴随着邵飘萍走完困厄、流亡、缉捕、囚禁直至杀戮的一生.  相似文献   

10.
林溪声 《新闻传播》2006,(11):48-50
邵飘萍是我国近现代新闻史上着名的新闻记者、报刊事业家、新闻翠论家和新闻教育家。他“以新闻记者终其身”为唯一嗜好。以“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为终生恪守的信条,不畏强权,敢于坚持真理与正义,为进步的新闻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心血以至生命。怀念邵飘萍,就是对今日新闻工作者和教育者的激励与期许。[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铁肩担道义,妙手章”。记两个字,充满着神圣和崇高。  相似文献   

12.
曹鹏 《新闻记者》2007,(5):27-28
四月初在著名书法家王乃壮府上,蒙老先生青眼相加主动提出要给我写幅字,让我说写什么内容,我说那就写一副对联吧。“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写过的名联,新闻史上都要记一笔的。  相似文献   

13.
田丹 《北京档案》2020,(2):42-45
20世纪初,李大钊像无数仁人志士一样为挽救民族危亡,探求救国真理,不断锐意革新,最终他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大地上高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李大钊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之时,也是他任职、任教于北京大学时期,当时他的工作地点在北京大学第一院即北大红楼。如今,当我们驻足北大红楼,就会想起他书写过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一联,此对联既是他前最喜爱的,也是他一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正直人格风范的光辉写照。  相似文献   

14.
《档案天地》2020,(7):3-3
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就义9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河北省档案局(馆)、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省委省直工委、河北省社科院、李大钊纪念馆、河北博物院联合举办了"铁肩担道义——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档案文献展"。2017年6月29日,在河北博物院正式开展,展期两个月,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15.
赵:朱老师,您好! 新闻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热情的工作。“铁肩担道义,妙手章”,很多优秀的新闻人都称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您理解的“新闻理想”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6.
一位战士报道员,热衷于写一些军营“探秘”“纪实”之类的稿件,内容或是道听途说,或是干脆一把剪刀,一瓶浆糊,东拼西凑,结果因编造的一篇《磨坊里的惨叫声》而触犯了法律,受到了劳动教养的处罚。前几年,有人借写小说来丑化人民军队的形象,也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两个事例都说明,从事写作不讲政治要吃苦头。李大钊有两句很有名的话:“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道义即有政治的含义,写文章不讲政治就没有灵魂。不仅写一篇文章、一篇报道,要讲政治,作为一名军人,最起码的首先也要做到政治上的合格,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闻媒体,尤其是党报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就是要有李大钊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样的铁肩,是用来承担社会道义的,这样的道义,就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只有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才能赢得受众信赖,才能有公信力。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的话:“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这是中国新闻界历来的优秀传统,也是一代又一代新闻人共同的理想抱负。不过,近年来,有些新闻人淡忘了职业理想,“利”字当先,动辄以曝光负面消息为由,大搞新闻敲诈、有偿新闻、有偿不闻,严重侵蚀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始时的美好和纯净,让我们充满了热情与憧憬。到后来,或许因为忙着赶路,有人忘记了出发时的目标,弄丢了心中的梦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坚持什么,远离什么,需要我们时时警醒。  相似文献   

19.
“现在,是我们青春中的青春。”这话是李大钊先辈说的。对于正处二十年华的《生活报》来说,非常适用。十年前为庆贺《生活报》十岁生日,我曾著文《生活,多么美好卜“一个孩子长到十岁,还是一个孩子。一个报纸长到十岁,该是成熟的时候了。生活报已经十岁了,她正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不觉间又是十年过去了,我已从《生活报》的友人变成了《生活报》的同人,就更应该为他们写点什么了,于是我便想起了大钊先生的这句赞扬“五四”青年的话。以此送给每天都给我“美好生活”的《生活报》的同事。  相似文献   

20.
薛斌 《新闻采编》2001,(6):25-25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中影响大、震憾力强、见效快的一种监督方式。但从新闻报道的大众媒介性质出发,从批评性报道敏感性强的特点出发。握有稿件生杀大权的新闻单位的老总们一定要对批评报道严格把关。笔者认为,根据新闻报道中批评报道的一般规律起码应把好以下五关。 把好动机关 做到监督人者也要受监督 “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对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不规行为,或对千人共唾的道德沦丧事件,疾恶如仇,奋笔疾书,将其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是一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品质。但如果从一己的私利出发,泄私愤、图报复,老子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