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邮乘》是中国早期邮刊中的著名珍本,它是“邮王”周今觉的心血与邮识的结晶。陈志川曾高度评价说:“如果没有《邮乘》一书,也许现在中国的集邮家仍会迷恋于美观大形的杂俎西邮。而今日国邮之能被国人所注意者,《邮乘》一书可居相当之功绩矣。”《邮乘》以其开创性的华邮  相似文献   

2.
在古典华邮中,红印花邮票声誉极高。而在华人中开创红印花邮票研究先河者当属周今觉。1931年12月出版的《邮学月刊》第4卷的"三周年纪念号"(图1,刘广实先生藏品)上曾刊发周今觉《红印花小2分版式之研究》一文。此文乃周今觉看到英国邮学家克礼门(A.B.clements)在《斯科特邮票月刊》上发表的红  相似文献   

3.
我在《关于文献集邮的研究内容》一文中说“用笔名发表的文章,可研究其真实作者”。这里展开来谈。集邮界从来就有使用笔名的习惯。《国粹邮刊》第4期就披露了多位集邮家的笔名:周今觉(铸秋、寄闲、邮史氏),张赓伯(翔九),张包子俊(俊、善、御风、风),叶颂蕃(叶闲),陈葆藩(一芹)。这篇早期的集邮文献研究随笔还张冠李戴,把张包子俊的另一笔名“冷然”记在了陈复祥的名下,以致后者不得不向邮友说明,近10年内撰写邮文没有用过别名。  相似文献   

4.
我在读邮学书、刊、报时,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即同一问题,各说各的;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文章内表述同一个问题时,也出现歧异,今仅举一例。《中国集邮史》在介绍周今觉的《邮话》发表时间上,前后不一致: (1)该书P44这样写:“中国著名集邮家周今觉,最早的集邮文章《邮话》,就是在《晶报》发表的,从1924  相似文献   

5.
解放前的集邮文献获奖非常少,只有三部:一本是蜚声海内外的《邮乘》杂志。1926年10月美国第二届国际邮展在纽约举行,上海周今觉先生选送了他主编的《邮乘》杂志4册参加了本次邮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2000年第2期,曾经发表过我的《周今觉的生卒年份》一文,后有邮友来信,认为该文对周今觉出生年份是1879年的考证,只是运用了合理的逻辑推理方法。依  相似文献   

7.
周煦良(1896-1984)中国集邮家、翻译家、教授。1955年向上海文物管理委员会(后转到北京)捐献外文邮刊2500册。其中包括英国皇家集邮学会早期会刊《伦敦集邮家》300余册,著名的《大英集邮》杂志200余册,这批邮刊中许多是其父、号称“中国邮王”周今觉的  相似文献   

8.
与《集邮博览》杂志相伴20多年,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情,其中印象较深的是我参加的“邮学团北京行”活动。这是我与《集邮博览》的一次零距离接触。2009年杂志第8期刊登了于9月举办“邮学团北京行”活动的启事,我立刻被吸引住了,并产生了马上前往参加的强烈愿望。尽管当年4月,我刚参加了我所在市的离退休老干部赴京参观考察活动,而且这次“邮学团”安排的有些活动,如参观“鸟巢”、“水立方”、国家大剧院等,我于几个月前也都已参观过,但我仍执意不肯放过这次机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邮史研究》(北京李国庆邮社编)2005年第四期刊出方立武先生的《钱万能的集邮轨迹》一文,读来颇有趣味。其中写道:“钱万能为进军邮坛,取得诸位信任,在 1936年8月又捐赠《华邮珍史》和《邮声》各一册给甲戌邮票会图书部。“紧接着方先生提出:“但不知这两部是怎样的一本书?”的问题。我认为,研究这个问题是关乎发掘中国集邮文献及其历史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邮票会会长周今觉在集邮发展道路上,有一事值得一提,那就是参加了举世闻名的费拉里遗集的拍卖,并拍得了部分华邮珍品。这是周今觉敢于走向世界,不遗余力从外国人手中购回流失于海外早期华邮珍品的突出表现。周今觉是当年参与竞拍费拉里遗集的唯一中国集邮家。  相似文献   

11.
1929年秋天,勤于觅邮访友的姜治方从日本东京回到上海。此时父亲姜济寰已被国民政府委任为“行政院参议”,住上海薛华立路,过着厚禄清悠的生活。五叔姜浚寰在法国巴黎办厂,收入甚丰,决定资助姜治方去巴黎读书。姜治方在上海办理赴法护照,等待出国期间,又开始了他的集邮访友。他首先想到的是去中华邮票会拜访周今觉会长。  相似文献   

12.
1925年10月1日,上海“中华邮票会”主持人周今觉(1878-1949)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大型正式邮刊《邮乘》(中华邮票会会刊),从创刊号至1929年7月出版最后一期,共出版三卷9期,第一卷出刊2期,第二卷出刊4期,第三卷出刊3期。在1927年6月20日出版的《邮乘》第三卷第1期和9月20日出版的第2期上,两次刊登了一则  相似文献   

13.
周今觉自1923年开始集邮,兴致极高,到处购买邮票,结交邮友。这年的12月,他购买了外籍邮商薛多尔(T.Siddal)的一部中国商埠邮票集。1924年初,周今觉主动写信给比他小二十多岁的青年集邮家陈复祥。陈复祥劝他不要漫无边际地收集邮票,并指点他从当时发行的中国邮票收集起,慢慢向前追到1878年,我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陈复祥又将原神州邮票研究会会员,业邮者区甘源介绍给周今觉。1927年冬,周氏回忆道“区甘源,在闸北做邮  相似文献   

14.
唐黎标 《武当》2009,(10):42-42
我在日本留学的第四个年头,同朋友安纪子一起去练“传说中”的柔道。经过几个月的练习,现在我已经是柔道“黄带”了。  相似文献   

15.
我和《集邮博览》相识已有30个年头了。伴随她同行,见证了她从单色到套色,从铅印到胶印,一直到全彩,从“丑鸭”到“凤凰”的变迁。第一次见到《北京集邮》是1982年10月,是北京一位邮友寄给我的。这本由北京市集邮协会主办的《北京集邮》创刊号,虽然只有32页,但设置了“邮票百科”、“邮风与邮德”、“邮学研究”、“世界邮坛”等栏目,文章精彩且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于一体,让我一见钟情。  相似文献   

16.
我与《集邮博览》从相识、相知到相处快30年了。 北京市集邮协会成立于1981年10月30日。翌年7月,《北京集邮》创刊,即《集邮博览》的前身。我是市邮协成立时的第一批会员,有幸在第一时间成为刊物的读者。还记得第一期有32页,设有“集邮百科”、“邮学研究”、“邮票与北京”等栏目,内容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 11月29日下午,上海市化工集邮协会举办“邮王”周今觉诞辰13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海集邮界近50人参加座谈。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集邮协会”成立日期:1953年8月9日会刊:“中国邮刊·会务简讯”。(二)高雄市邮学会成立日期:1956年8月26日会刊:《宝岛邮讯》。(三)台南市邮学会成立日期:1959年8月23日会刊:《成功邮刊》。(四)台中市中兴邮学会成立日期:1968年9月8日  相似文献   

19.
集邮界有句名言: “惠我以邮票,不如惠我以邮识。”倘若没有集邮文献资料的搜集,倘若没有集邮报刊供阅览,倘若没有集邮图书出版,要进行邮学研究,将会收效甚微。由此, “惠我以邮识”的说法日益为邮人所接受。集邮文献的范围较广,大体可分为:集邮学术专著、集邮工具书、邮票目录和图鉴、邮政和集邮史料、集邮普及知识读物和专题邮票图集、图册等。笔者对集邮学术  相似文献   

20.
“你好像练过?”道人李元泳见了赵南哲就问。“练过什么?”赵南哲感到奇怪。“就是练气,也叫气功。”“我对这些并不熟悉。”“那就奇怪了,虽然不是很强,但是你身上确实有真气。你过去从没有参禅什么的吗?”啊,参禅。赵南哲在日本留学时节确实和木谷先生学过参禅。即使现在,赵南哲偶尔也会呆在屋里参禅,以去心头之烦闷。“在日本和木谷先生学过。不过这不是气功,应陔说是一种念佛的方法。”“路虽然千差,但必归正道。你既然入了途,还是要走正道。这一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