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零宏惠 《高教论坛》2004,(5):137-141,164
外交是处理主权国家之间的事务,语言是外交工作的重要载体,通常被称为外交辞令。外交辞令有其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独特之处,其显著特征就是讲究策略和礼貌。外交辞令常常被运用在发布公告、公布会谈结果、回答敏感性问题以及缓和交际气氛等活动中。模糊辞令简洁性、灵活性和概括性的特点恰好满足了外交辞令的要求。从语用原则的视角,我们可以发现模糊辞令在外交语境下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2.
春秋论谏辞令大多收在《左传》和《国语》这两部史书中,虽然它们依附于史书,但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论谏辞令多运用“总分”式结构,在修辞上主要运用对比、排比、比喻、引用等手法.论谏辞令作家运用以上修辞手法和对辞令结构的精心安排,使文章说理更完整,气势更畅达.  相似文献   

3.
教学语言的特殊性 ,应当说是它的反馈机制。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信息的传导过程。在主体、客体和媒体之间 ,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呈现着十分活跃、瞬息多变、交叉往复的状态。教师的教学语言便必须根据信息交流的具体情况 ,进行灵活调整。教学语言的这种灵活性和应变力 ,是达成教学目标 ,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这是因为 :———课堂教学的关系具有复杂性。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 ,构成了极为复杂的关系。从教的角度说 ,教师是主体 ,学生是客体 ,教材是媒体 ,这似乎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从学的角…  相似文献   

4.
西周春秋时期的经典对辞令的高度关注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现象,从《尚书》对“辞尚体要”的提倡,到《诗经》对 “巧言如簧”的批评、对“出言有章”的艳羡,到孔子对辞令“辞达”、“慎言”的具体要求的提出,《左传》对辞令“三不朽” 的价值判断,《老子》对辞令“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反动”,三礼辞令交际功能的强调以及《周易》“修辞立其诚”的 哲学之思,共同构成西周春秋时期关注辞令的脉络,体现出中国思想史上最有意义时代对辞令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态势为当时风云人物脱颖而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强烈的功名事业心、丰厚的学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以及为自己营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利用非常规手段引起当权者的关注,或得到民众的推戴等,使当时许多杰出人物走上历史的前台,干出惊人的业绩;而脱离实际、不切实用或对求职服务对象缺乏了解,是当时一些才德之士求职失败的原因。春秋战国时代风云人物求职成败的经验教训,对今天人们的求职具有多方面启示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左传》的行人辞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记叙了春秋时代列国之间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保存了许多有力而精彩的行人辞令。这些辞令,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而且也真切地说明了政治斗争、社交活动和论辩思维的辩证关系。单就古代散文而言,《左传》的行人辞令,可  相似文献   

7.
《左传》善于写行人辞令,其中的记言文字.有不少是出使它国的史臣专用之辞.这类文字,典而美,博而奥、婉约有致、简洁精练,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这些辞令作用非常:有的一言丧师.有的片言救国,《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体育作为一种兵家训练的重要手段,带有浓重的的军事色彩.本文分别从兵器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耐力训练、水上训练等方面介绍了春秋战国军事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乐舞于唐代空前兴盛。唐人雅俗观、乐舞价值观的变化,是唐代乐舞特别是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俗舞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乐舞对唐代社会的影响有三:一、与唐人生活关系大为密切,是人们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也是文人士大夫抒情言志的工具;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中外文化的交流,不仅本身是融合与交流的重要内容,还影响到服饰、雕塑等方面;三、提高了诗人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扩大了唐诗的题材,其中的佳作更是唐诗宝库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0.
《左传》善于写行人辞令,其中的记言文字,有不少是出使它国的史臣专用之辞,这类文字,典而美,博而奥,婉约有致,简洁精练,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这些辞令作用非常:有的一言丧师,有的片言救国,《烛之武退秦师》就是典型的一例。秦晋两国军队联合入侵郑国,兵临城下,在此危急关头,郑文公接受佚之狐的建议,面请烛之武说服秦军退兵。烛之武却马上推辞:“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委婉地暗示自己年轻时没有得到重用,现在老了,更不愿意再找麻烦了。两个语气词的连用则含蓄而坚决地发泄出其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满腹委屈牢骚,也吊足了郑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战国策》的说辞所表现出的纵横驰骋,引喻谐调;词藻富丽,准确传神;巧用寓言,形象生动等三个显著方面来浅析该书中所展现的辞令风格。  相似文献   

12.
福建开发较晚,教育起步也较迟。据文献所载,西晋太康三年(282年)福建设晋安郡,刘宋时期,阮弥之任晋安太守时开始兴办学校,当时社会出现“家有诗书,市无器斗”现象。(《福建《通志·名宦》)虞愿任晋安太守时,“初立学堂,教授子弟”(《南史·虞愿传》)。此外,一些中原人士移居闽地时,断断续续地办过学堂,虽然影响都不大,但为以后教育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蔡敏 《毕节学院学报》2011,29(9):110-114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广泛使用、牛耕技术的推广和水利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带来了商业交换的扩大;而金属铸币的使用,则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原来政治、军事据点性质的各国都邑,同时成为商贾辐辏的工商大都会。频繁的商业活动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使"大一统"的理念率先在经济领域得以实践。  相似文献   

14.
周利 《黑河学院学报》2022,(6):167-169+173
中华武术历史的悠久,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成为了一项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成分。武术的发展为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也是其形成的重要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武术发展与频繁的战争、社会动荡、政治纷争关系密切,表现在兵器发展与拳术变化方面,不同的兵器形成武术的不同特点。武术的发展结合文化的内涵形成武术思想,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社会流动主要体现为楚王族集团的变动和士阶层的流动,其中既有旧贵族的衰落和新贵族的兴起,也有楚人才的外流和异族人的流入。相对而言,战国时期楚国社会的流动性比春秋时期要强,但没有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封君制成为社会流动的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6.
《左传》的辞令(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传》的辞令除在语言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外,还表现出了极高的论说技巧,值得今人认真地研究,例如烛之武何以能凭一席空谈使秦穆公退兵?申叔时何以能使楚庄王将已经吞并的陈国重新封立?逢丑父何以能  相似文献   

17.
姜桂林 《历史学习》2007,(12):10-10
西周初期实行土地国有,到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完全合法化,新的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经以下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左传》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史学名著,同时在文学语言方面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它的辞令,言近而旨远,辞简而义深,委婉含蓄,雍容典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是应对语言的典范,诚如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所言:“寻《左氏》载诸大夫词令、行人应答,其文曲而美,其语博而奥”。本文拟就以下三个方面对《左传》的辞令进行探讨,所谓野人献芹,尚乞博雅君子辱教。  相似文献   

19.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解放时期,是理性精神崛起,全新的音乐教育形态的诞生的时期。官学与私学的并存是这一时期显著特点,这不仅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促进了当时音乐教育的发展,对后世音乐教育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争霸兼并战争和制度改革,文书工作有了长足发展,承前启后,对后世的文书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