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敦煌残卷不是《氏族志》,不是《姓氏录》,不是否定孙子故里“惠民说”的铁证,它是当时关于“氏族郡望”的常识性、普及性抄件,它以原始史料的形式,证明了孙子故里“惠民说”的合理性、科学性,证明《元和姓纂》的编写体例是孙子故里考证“条其源系,考其郡望”的重要依据,证明《元和姓纂》的编写体例是弄清孙子故里郡望的关键所在。敦煌残卷的编撰年代应为天宝年间,更具体一点说应为天宝十年前后。  相似文献   

2.
邓文宽教授的论文集《敦煌吐鲁番天文历法研究》即将出版。这是他继刊出《敦煌吐鲁番学耕耘录》(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96)之后的第二本论文集,也是与他的《敦煌天文历法文献辑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和(敦煌吐鲁番出土历书》(河南教育出版社,1997)两部大型文书汇刊与校释相配套的又一部力作。两部文书汇编和即将刊出的本论文集可以说是三位一体,反映了文宽多年来孜孜研究敦煌、吐鲁番、黑城子出土的以及散失天下若干晚期的天文历法文书的概貌。  相似文献   

3.
《姓氏录》写作年代考华林甫关于敦煌文书北图8418号(位字79号)《姓氏录》的写作年代,前贤论述颇多。若从沿革地理的角度来看,还有再作讨论的必要。《姓氏录》著录了八十五郡的三百九十八姓,今残存六十六郡、二百五十九姓,每郡下注有州名。若从中国古代政区沿...  相似文献   

4.
宁可、郝春文教授辑校的《敦煌社邑文书辑校》一书1997年8月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书中收录敦煌社邑文书343件,吐鲁番社邑文书2件;附录与社邑有关的文书22件,涉及社邑的文书的有关部分16件,敦煌莫高窟社邑发愿文与社人题名58件;另附参考论著目录...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等文章的系年,诸家有所不同。其中或有均误系者,今据有关典籍资料重加考订,如《道州文宣王庙碑》乃改系于元和十一年。亦有考其准确作年者,如认为《大鉴禅师碑》应作于元和十年十一月至元和十一年正月之间。又有考定何者为是者,如以为《陆文通墓表》之作年,最早应是元和元年初。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道州文宣王庙碑》等文章的系年,诸家有所不同。其中或有均误系者,今据有关典籍资料重加考订,如《道州文宣王庙碑》乃改系于元和十一年。亦有考其准确作年者,如认为《大鉴禅师碑》应作于元和十年十一月至元和十一年正月之间。又有考定何者为是者,如以为《陆文通墓表》之作年,最早应是元和元年初。  相似文献   

7.
春秋乐安是妫姓孙氏祖堂,学术界普遍认可乐安为孙武故里。《元和姓纂》明确记载"魏故属乐安",考索唐代重视郡望的时风,辨析孙氏碑志关于乐安与安乐的记载,春秋乐安在唐魏州元城县(今大名县东南部)。考察乐安孙氏的播迁地,今大名县束馆镇是孙武后裔北迁后的居住地,马陵之战后孙膑始率族自束馆镇迁往齐安乐(今山东阳谷县安乐镇)。由分流乐安的分支郡望回溯寻根,确证束馆镇就是春秋乐安的今地。  相似文献   

8.
《旧唐书》卷40《地理志》云:“瓜州,下都督府,隋敦煌郡之常乐县。武德五年置瓜州,仍立总管府,管西、沙、肃三州。八年罢都督、贞观中复为都督府。天宝元年为晋昌郡。乾元元年复为瓜州。”唐代瓜州(晋昌郡)治所位于何处?学界对此历来看法不一。向达(《两关杂考》)、阎文儒(《河西考古杂记记》)、齐陈骏(《敦煌沿革与人口》)和吴祁骧、余尧(《汉代的敦煌郡》)等先生主张其位于今安西县桥子乡南8公里的锁阳城废墟。《明一统志》卷37、《大清一统志》卷213、陶保廉《辛卯侍行记》卷5、王仲荦先生《北周地理志》卷2等则谓其位于安西县东,《甘肃通志》卷23、《重修肃州新志》、《安西采访录》等则认为其位于安西县城西南,王北辰先生(《甘肃锁阳城的历史演变》)则又指认安西县南的桥子乡所在地可当于唐瓜州城址。诸说各有其见,言人人殊。近年,孙修身先生又撰文《唐代瓜州晋昌郡郡治及其有关问题考》(载《敦煌研究》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出土文书》载有两件族谱:一件出于1973年发掘的阿斯塔那113号墓,释文本第3册定名为《高昌某氏残谱》(63至64页),图文对照本第1册改名为《某氏残族谱》(333页);一件出于1966年发掘的阿斯塔那50号墓,释文本第3册定名为《某氏族谱》(179至184页),图文对照本第1册承袭不改(382至384页)。关于前一件族谱,笔者曾经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关于孙子故里的争论共有三大分歧,即孙书采邑乐安是不是孙子故里的所在?乐安今望在何处?孙武是不是孙书之孙?以孙书采邑乐安与孙氏的得姓之源、祖籍之地、郡望由来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根据,论证了乐安是孙子故里的真正所在。从先秦封邑制度,古代孙氏族谱中乐安名称的演变,《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的体例,唐改棣州为乐安郡的背景和唐以后以乐安爵号封孙氏的史实等五个方面,论证了今山东省惠民县是孙子故里的唯一所在。综合各种史料驳斥了否定孙武是孙书之孙从而否定孙子故里在乐安的错误意见。  相似文献   

11.
敦煌县博物馆藏《大唐都督杨公记德颂》碑(简称《杨公碑》)与莫高窟148窟前室之《大唐陇西李府君修功德碑记》(简称《大历碑》),是属于同一时期之碑刻,由于残缺,其撰写人姓名均已湮失。经初步考定,《杨公碑》所颂之杨公为河西兼伊西庭节度使、沙州都督杨休明,他于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死于任上。因此,这块碑应立于此时或其后不久。碑文首行残存“……冥安丞…支度判官杨(?)”等字迹,应为碑文作者之题名。冥安即汉敦煌郡冥安县旧地,唐置瓜州于此,属河西节度使。由于这一时期之河西史事很少见于记载,这位“冥安丞”杨某亦不知为何人。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可为推测的线索。  相似文献   

12.
宋之问,《旧唐书本传》说他是虢州弘农人.《新唐书本传》说他字延清,汾州人.前说是指他的郡望,后说是指他的家乡.《旧唐书》说他弱冠知名,尤长五言诗.《唐书》说:甫冠(即年二十),武后召与杨炯分直习艺馆.按此事约当在调露元年(679).则宋之问当生于高宗显庆五年(660).  相似文献   

13.
(一)《腊八燃灯分配窟龛名数》(以下简称《腊》卷)中两次提到的“灵图寺”,是敦煌唐宋时代的著名寺院。关于它的始建,敦煌遗书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有如下记载:瑞石右唐乾封元年,百姓严洪爽于城西李先王庙侧得上件瑞石,其色翠碧,上有赤文,作古字云:“卜代卅,卜年七百”,其表奏为上瑞。当封岳并天,成置寺观,号为万寿。此州以得此瑞石,遂寺观自号灵图。S.5448《敦煌录》也有类似记载。  相似文献   

14.
吴武陵,中唐元和时人,以名儒、文章、史学、气节著称,两《唐书》本传记其事多有脱略,其生平行实学界鲜有人关注。今钩沉载籍,对其生平事迹作系统考索及辨析。知吴武陵本名偘,郡望濮阳,信州贵溪人。元和二年进士擢第,次年流永州。约元和十年北还,为裴度器遇,以史才直史馆。长庆初,擢户部员外郎。宝历元年,为桂管观察使李渤副使。大和元年,入为太学博士,因《阿房宫赋》荐杜牧登第。后出为韶州刺史,约大和七年因党争牵连,以赃贬潘州司户参军,八年卒。  相似文献   

15.
《尚书·舜典》追记我国传说中的尧、舜时代,舜曾经“窜三苗于三危”。“三危”究竟为今之何地,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古今学者对“三危”地望有以下十余种说法: 1、认为三危为今甘肃省敦煌县东南的三危山。持此说者最众。西晋杜预说:“允姓,阴戎之祖,与三苗俱放三危者。瓜州,今敦煌。”(《左传》昭公九年注)其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又记载:“三危山在敦煌县南”;唐代李泰的《括地志》也说:“三危山在沙州东南三十里,山有三峰故名”;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说得更为清楚,“三  相似文献   

16.
《永乐大典·潮州府·建置沿革》载,潮州于“天宝元年(742年)改潮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州。”韩愈贬为潮州刺史时(819年)有“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之句;李德裕《过恶溪》诗亦云:“潮阳未到人先说,海气昏昏水拍天。”诗中的“潮阳”就是潮州。直到北宋初,陈尧佐诗中乃称潮州为潮阳。  相似文献   

17.
妙句之妙     
唐代号称"东南雄州"的苏州,物阜民丰。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当时的苏州居民已达十万户。宝历元年(公元825年)诗人白居易到那里任刺史,即登上西大门(阊门)门楼,写下了《登阊门闲望》,"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是该诗中最著名的两句。 苏州阊门内外,一向被称为"富贵温柔之乡",白居易登楼环顾,繁荣景象尽收眼  相似文献   

18.
《太公家教》是敦煌文献中写本最多的家教类蒙书,一直以来深受关注,论著篇章多达数十种.其内容为梳理经典要义并改写成琅琅上口的韵语短句,同时集录当时社会流行的足以发人深省的谚语,展现雅俗融合的"格言谚语体"特色.因其易于接受、便于口传、利于记忆因而广泛流传,影响久远.本文特从《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文词教林》《新集文词九经抄》等变文、蒙书的援引以及在《太公家教》基础上改写创作的通俗训诫诗一卷本《王梵志诗》入手,考见其在敦煌社会的接受与影响.又从吐鲁番文书及吐蕃文《太公家教》写本残卷、唐代长沙窑瓷器遗存所见的字句题词及典籍记述等,亦可考知其在敦煌以外的流传与影响的情况;说明此蒙书具有传承性、变异性与集体性的特色,彰显出传统蒙书的社会价值及其对中国俗文化的意义,也开阔童蒙文化研究的另一视野.  相似文献   

19.
施萍亭同志于《敦煌研究》1989年第2期刊文介绍敦煌研究院藏元延祐三年(1316)永昌税使司文书,并对其中许多问题进行详考,读后甚有教益。但施萍亭同志认为此件文书的性质不是“官给公据”、也不是“税契”,而是“红契”,笔者却以为欠妥。元代契约,存世不多,目前仅见福建晋江陈埭丁姓家谱所录元代买卖田宅的契书两组(共8件),安徽省博物馆藏徽州祁门《郑氏誊契簿》所录元代地契13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至大元年(1308)徽州路祁门县在城税使司颁契尾一件,敦煌研究院藏延祐三年永昌税使司文书一件。其中,有关奴婢买卖的,仅上述延祐三年永昌税使司文书一件,故尤应重视。该件虽无标题,但若联系东晋以降税契文书的演变,联系元代“典卖田宅人口头疋”税契手续,就不准判明其性质。  相似文献   

20.
就中国古代散文而言,韩愈最具高名,享极盛誉,唐时起即奉为一代文宗,尤以苏轼所谓“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韩文公庙碑》)从道德、文章两方面做出了最高评价,以为文比班马,德配孔孟,当作后世文人楷模。故今人钱钟书称其“千秋万岁,名不寂寞矣”,其崇高、隆盛的地位无以复加,罕有匹敌。韩愈(768—824),字退之,中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中进士。曾任吏部侍郎,称“韩吏部”;又谥曰“文”,故后世称“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存世。韩愈在思想上以尧舜孔孟的道统继承人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