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蔡乾 《现代语文》2009,(8):133-135
《女海盗金寡妇》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小说早期作品之一,由于被认为是博尔赫斯改写之作,而不被我国研究者重视。但这篇小说已经彰显了博尔赫斯创作生涯中的一些特殊之处,同时也展现出了博尔赫斯对中国形象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蔡乾 《现代语文》2009,(10):133-135
《女海盗金寡妇》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小说早期作品之一,由于被认为是博尔赫斯改写之作,而不被我国研究者重视。但这篇小说已经彰显了博尔赫斯创作生涯中的一些特殊之处,同时也展现出了博尔赫斯对中国形象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张弛写出了很出色的小说,这种小说在现代文坛似乎只有张弛一个人会写,作为可以与张弛相提并论的小说,我认为世界范围只有一个人与之相比,那就是博尔赫斯的小说……因为张弛的小说无论从哪些方面看,走的都是与博尔赫斯相反的道路。博尔赫斯喜爱故弄玄  相似文献   

4.
暴力、迷宫及镜子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经常出现的文学意象,也是跟随他多年的三个噩梦。阅读博尔赫斯传记会发现它们和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关。精神分析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是对无意识及童年受压抑欲望的反应。据此,用精神分析学理论解读博尔赫斯小说,为理解其人其小说打开了一扇门户。  相似文献   

5.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镜子"意象作为"抽象感知世界"重要的形式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博尔赫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和《特隆、乌巴克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讨论"镜子"意象是如何作为博尔赫斯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形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镜子"意象作为"抽象感知世界"重要的形式意义,可以说是他的小说创作的基础。通过分析博尔赫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叛徒与英雄的主题》和《特隆、乌巴克尔、奥比斯·特蒂乌斯》,讨论"镜子"意象是如何作为博尔赫斯小说"抽象感知世界"的形式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7.
书籍对于博尔赫斯这样一个学者型作家、失明的作家而言,就是知识的象征。作家的书籍崇拜即对于知识——这种神圣的令人尊敬的东西的崇拜。对“书、知识、智慧”的崇拜散落在小说中,显现为“书”、“图书馆”、“迷宫”三重意象。博尔赫斯并不信仰上帝,他的上帝就是知识。作为学者型的作家,一个智者、知识分子,博尔赫斯笔下充满这种对于“知识”的迷恋与恐惧。  相似文献   

8.
博尔赫斯小说中独特的叙事方式深深吸引了中国的作家们,催生了先锋派小说,选择格非作为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作家,通过小说文本分析,发现他在接受博尔赫斯影响下,又结合本土文化的创作事实,使作品偏向现实,倚重传统,旨在呼吁装帧重于内容的书籍市场对文本本身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链接: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诗集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热情》、《面前的月亮》、《圣马丁的手册》。读博尔赫斯,总感到面对的不是一个作为实体而存在着的人,而是一个游走在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幽灵。他被尊崇为“为作家写作的作家”,而他的文本——只能用这个空泛并且被用滥了无数次的词,因为博氏的作品实难区分出哪些是诗歌、哪些是小说或者随笔——早已超越了纯粹的写作而存在着。他是一个阅读者,他的一生不断在图书馆里阅读他人,而在写作的过程中,他又不断地用想象和宗教式的虔诚…  相似文献   

10.
刘震云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十分重要的作家,也被誉为"中国生活的批评家"。作为一位对时代思潮极为敏感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当代知识分子,刘震云对人的生存环境以及人的存在状态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他的小说往往于嬉笑怒骂中再现日常生活的琐碎,在幽默表述中揭示人物存在的荒谬与虚无。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角度切入刘震云的小说创作,解读小说在历史叙事中的人性关怀和文化反思,为其文学作品的研究与探讨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哲学中存在论与解释学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其存在论文艺观与解释学文艺观的相互依存性:文艺本质用存在去解释,对文艺作品的批评则是去解释其中的存在。这也就是解释学的循环结构的体现。海德格尔存在论与解释学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其文艺观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12.
生存是对人生活性状的描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生存问题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及人自身的内在的双重属性之相互影响与制约;生存观念既是对生存现实的反映,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的本性尤其是其自然属性的作用,由此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则使人类不得不寄希望于可持续发展观。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固然是人类活动的基点,但人的生存不应局限于此。只有人的生存观念有所提升,人的生存品质才会有实质性的改进,生存的意义才可能凸显,可持续发展或许才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3.
群体、社会和共同体是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反映了人的类存在的不同条件和性质.群体存在是人的类存在的原初形式和普遍状态,在人类共同生活的历史中具有基础性和发生学意义;人的社会存在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的类存在的物质总和,它为人的总体性存在提供条件和基础,但是,其固有的矛盾直接导致人的本质无法根本实现;在历史批判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并由此构建了全新的"自由人联合体"的未来理想人类共同体存在方式及其现实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存在性问题     
存在性问题是初中数学竞赛的难点之一,常出现在代数、数论、几何等问题中.就形式而言,又有如下若干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人的精神(意识)由理性、情感、意志三个部分组成。人作为精神存在物,也就是说,人是理性、情感、意志动物的统一体。一、人是理性动物。主要体现在:人是自觉的动物;人是能动的动物;人是有理想的动物。二、人是情感动物。情感对于人的作用有: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调节人的活动方式;制约人的能力的发挥;协调人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三、人是意志动物。意志对于人的作用有:对认识活动的调控;对实践活动的调控;对情感生活的调控。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与存在     
当今社会处于生存意义匮乏的时代,学在今天要为生存建构意义,须充分利用诗性语言的抽象化,多义性和非独立性特征,以隐喻的方式创建意义,学隐喻的意义生成有几种规律,类同与抽象,聚合原则,曲折及张力,但隐喻容易被简化和固态化,疏远鲜活的生存境遇,因此隐喻性作品必须始终与具体的现实历史保持联系,立足于真实的历史去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存在肯定或否定某些对象存在的命题以及X与Y是否相同的等值命题,以及在涉及到此时此刻的对象的命题时,可以通过检测的方法对主谓形式的命题和存在形式的命题进行区分,同时也会涉及到真实的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萨特的“现象一元论“实质上是观念一元论;“现象的存在“实质上是已被意识的观念存在,“自在的存在“作为“存在的现象“实质上是未被意识但又能被意识的观念存在;“自为的存在“是主观性的作为能知者、意欲者、能行者的人的自我意识.萨特的存在学说终究没能真正冲破“存在就是被感知“式的主观唯心主义的樊篱,从实质上说仍是贝克莱存在学说在20世纪的翻版或变形.  相似文献   

19.
生存和实践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体系中,实践无疑是其最根本的原则,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份重要理论文献里,马克思把这一思想阐释得尤为明晰。因而,对“实践”范畴的发现和深入研究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真正起点,也是全部唯物史观的理论大厦的根本性的基石。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逐步深化和现代性进程的加速,实践的内涵也正在不断扩展和拓宽,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这一范畴理解为“人类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这样一个水平上,而应当进一步发展和深化,这才是科学的和符合真理发展的。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前提,从实践与生存两个层面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20.
对90年代初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理论建设、学术讨论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综述,其中讨论的内容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特点,文化产品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及文艺工作者在此情况下将作何选择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