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指称转喻是一种认知上的“概念参照点”现象。人称代词间接回指不同于有定名词短语作为间接回指,在于其转喻过程属于“二度搭桥”,需要耗损更多的认知努力。但如果两个参照点之间容易建立起密切的概念关系就会减少这种耗损,在经济原则上就具有了优选性。构建一个“双核概念参照转喻模型”来整合回指识解和转喻识解两种语言现象,可以为人称代词间接回指在语篇中的释义机制提供解释力。  相似文献   

2.
杨怏 《文教资料》2006,(17):147-149
本文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为指导分析新闻英语中的名词性间接回指实例。分析表明:在形式上,名词性间接回指的基本组成要素是先行项和名词性回指项;在意义上,它是受认知主体的认知域所限制的基体——侧重有机结合体。因此名词性间接回指的意义是心理实体而非语篇中的词语或者外在世界中的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3.
在间接回指的释义过程中,回指语和其隐性先行语之间能够建立起心理实体的同指关系,是由于转喻的操作机制在起作用。这一过程中,相关概念能够被有效地激活和接受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而且,回指语和隐性先行语必须是同一理想化认知模型之内的概念映现,才能实现转喻的概念框架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信息等级、激活状态、可及性、语境、记忆时间等对英语名词性间接回指的三种类型进行认知分析.指示名词性间接回指是强势形式的认知级别,有定名词间接回指多具有唯一可识的突显性特点,而非限定性名词间接回指具备类别可识性,对其的认知构建过程是一个连续体.  相似文献   

5.
代词间接回指作为有理据的语言现象,具有语言学、语用学和社会学上的意义。本文基于认知视角,以英汉小说为语料来源,从主观化和主观化对等探讨在识解基础上的小说代词间接回指语翻译。结论如下:1)代词间接回指可借助代词的突显、触发语激发的认知框架和百科知识框架获得所指对象的识解;代词间接回指的深层认知动因是主观化,是对回指对象的主观化情绪表达和评价;2)代词间接回指语的翻译是在尽量保持原文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原文和译文中该代词回指语的主观化对等,即说话人对代词间接回指对象的主观情绪和评价的对等。  相似文献   

6.
当一个代词在就近的语篇中没有明确的先行成分时就叫做无预示代词。无预示代词回指不仅是语言表层的共指关系,也是交际双方根据话语建立的心理表征中突出的实体,而语境等语用因素在无预示代词回指这一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程红红 《考试周刊》2009,(19):23-24
间接回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回指释义,即先行项的确定。回指释义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概念的连通及认知推理过程。本文首先对三种较有影响的理论模式进行了总结和评述,提出了:只有综合考虑语言形式的衔接、概念语义的连贯,以及多种话语篇章的语境因素才能搜寻到真正的先行项,进而完成间接回指释义。  相似文献   

8.
回指是话语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第三人称代词回指则是回指的一种。在第三人称代词回指中,有时会出现先行语状态变化的现象,即先行语的实质未发生变化,但其形态发生了变化。从语境中的经济原则、就近理解原则和认知语境等角度对此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为正确地理解语篇。  相似文献   

9.
传统意义上,回指主要指篇章中指称代词、名词与其先行词的对应关系。作为语言一种范畴和语义表现形式,体貌作为语篇回指研究的可能性以及回指机制的研究未能得到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本文采用兰纳克的认知语法体貌分析框架,依据回指研究的基本理念,尝试勾画出认知语法视角下的体貌回指认知图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语篇间接回指的转喻问题。语言学界公认转喻的主要功能是指称。语料分析表明,在语篇中间接回指的转喻机制受到语义关联关系、认知框架转化和概念突显属性的制约,语言具有转喻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1.
自上世纪80年代隐喻被引入认知领域后,认知心理学对隐喻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隐喻的认知属性作了分析:隐喻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思维形式,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隐喻的三种理论阐述了隐喻反映客观事物的认知方式;隐喻作用于感知觉、思维、想象,影响它们反映客观世界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认知结构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结构理论以认知结构为研究核心。纵向分析表明,不同的心理学家对认知结构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认识,但是都强调了认知结构建构的性质,认知结构与学习的互动关系,突出了学生中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听讲式接受学习仍是传统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但它存在着很多固有的缺陷。从认知负荷的观点来看,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很难有效地解决学生认知负荷的个别差异,大部分学生不能满负荷学习;学生也很难有效地使用认知资源、认知容量、认知策略和信息外存。剖析这些影响学习荻取知识和技能的因素,可给课堂教学改革以启迪。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国际音乐知觉与认知联合会,欧洲、北美、亚太等地区及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阿根廷等国的音乐认知学术组织进行了简单介绍,使我们粗略地了解了国际音乐认知学术研究领域的发展,对我国音乐心理学研究将起到借鉴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识的主体以群体的形式与客体相对应。这一群体又是多种多样十分复杂的,人们对此划分的标准也各有差异,这就不利于对认识群体的了解和把握。笔者试从认识论的角度,从认识的客体方面进行分类,即以主体的认识对象来划分。这既可以促进对认识群体研究的深化,同时对调动认识群体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中式英语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表达中套用汉语规则和习惯而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语言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产生中式英语的原因有很多,如环境、文化等。本文从“中式英语”的定义和主要表现出发,从认知心理学和认知模式两个的产生角度来阐述“中式英语”的产生原因。最后从认知的角度提出相关的能尽量克服“中式英语”产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贝克认知疗法是认知行为疗法中典型理论之一。它是在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相互结合与补充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一疗法的核心是通过改变认知歪曲来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它在处理焦虑、抑郁症等方面疗效显著,但对积极情绪的关注不够,需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认知教学设计理论比较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领域的学习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不断有新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模型出现。该提出了一个比较认知教学设计模型的框架,包含学习类型、学习控制、学习焦点、学习分组、学习交互、学习支持几个维度,可以用来作为理解各种教学设计模型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转喻的本质是通过某事物的突显特征或与其的特殊关系来辨认该事物,而隐喻则是将熟悉的认知概念映射到陌生的认知领域,生成新的概念借以理解陌生的事物。本文以hand/手为语料,从转喻和隐喻的角度来分析它一词多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