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西北的《流云奔水话杨骚——杨骚纪传》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著作。作者运用纪传第三人称全知叙事与第一人称限知叙事的叙述视角,拉近了读者与传主、叙述人的心理距离。作者对事实记述的审慎,显示了史家的公正,使杨骚与白薇的爱情悲剧更接近事实真相,使杨骚与鲁迅交往由于“误会”而中止的说法比较可信,令人赞赏和首肯。用“流云奔水”来形容本书整体风格与读者的审美感受,颇为贴切。书中小标题有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2.
杨西北的《流云奔水话杨骚——杨骚纪传》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著作。作者运用纪传第三人称全知叙事与第一人称限知叙事的叙述视角,拉近了读者与传主、叙述人的心理距离。作者对事实记述的审慎,显示了史家的公正,使杨骚与白薇的爱情悲剧更接近事实真相,使杨骚与鲁迅交往由于“误会”而中止的说法比较可信,令人赞赏和首肯。用“流云奔水”来形容本书整体风格与读者的审美感受,颇为贴切。书中小标题有丰富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杨西北撰写的《流云奔水话杨骚——杨骚纪传》,生动真实地讲述了一个诗人与战士的诞生和成长,同时对杨骚的内心感情有令人感动的开掘、理解与描摹。杨骚与白薇关系,虽然是一幕爱情的悲剧,但他们在一起时,在文学创作上相互影响,著译丰富,引人瞩目,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4.
杨西北撰写的《流云奔水话杨骚一杨骚纪传》,生动真实地讲述了一个诗人与战士的诞生和成长,同时对杨骚的内心感情有令人感动的开掘、理解与描摹。杨骚与白薇关系,虽然是一幕爱情的悲剧,但他们在一起时,在学创作上相互影响,译丰富,引人瞩目,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学遗产。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杨骚     
杨骚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他与鲁迅曾经相交,终又疏离,其间有着许多原因。但不可否认的是杨骚在认识鲁迅以后,其在思想、创作等诸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改变,并最终影响了他的一生。在鲁迅的影响下,杨骚为左翼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杨骚是中国诗歌会发起人之一,1930年代左翼诗歌的杰出代表。他的早期诗作偏于感伤抒情,后期诗作以写实见长。杨骚诗歌表现了现代精神,他用诗意的语言揭露时弊、感悟社会,展示了诗人由一个感伤的现代主义诗人升华为一名坚定的左翼斗士的心路历程。广泛多样的诗歌题材、鲜明生动的意象营造、现代口语的自然融入构成杨骚新诗的美学内蕴。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杨骚的闻名,主要在于他的诗歌和戏剧的成就,但他在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的贡献,也是相当可观的。在一九二八年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刚从南洋返沪的杨骚,就写了《革命文学与裨将》一文。一九三二年,杨骚又写了《关于文艺创作不振的感想》,参加“左联”机关刊物《北斗》月刊的讨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写下了大量高质量的文艺评论文章。一九三七年,他将散载于各报刊上的评论文章编成集。题名《忽就篇》,交由上海引擎出版社出版。抗战爆发以后,他辗转福州、重庆、新加坡等地从事救亡活动,  相似文献   

8.
话剧作为一种舶来品,起源于五四运动之后.闽籍作家杨骚以自己的话剧创作,曾为中国剧本文学的发展做出贡献.本文分析他从事话剧创作的成就与动机,肯定了杨骚的剧作代表着中国话剧剧本的雏形,反映了20世纪初期中国话剧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仍处于徘徊状态、尚未发展成熟的特定阶段.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杨骚在鲁迅的支持和影响下,投身现实的革命斗争,思想更加成熟。杨骚一生著述颇丰,正式出版的书有22本。他的翻译著作以文学作品为主。1930年6月,杨骚翻译的苏联小说《铁流》在上海出版,这部作品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杨骚给后人留下的遗产不仅仅是他的译作,还有他崇高的译德。  相似文献   

10.
杨骚是诗人,但在戏剧创作方面的成绩也相当可观,只是当今很少有所论及。杨骚的戏剧创作,和他写诗的历史差不多是同步。早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就有《心曲》问世,以后三十余年绵延未有中断。据目前掌握的材料,他一共创作了19个剧本。杨骚的剧作尽管从总体上看成就不很高,但对我国早期戏剧运动是作出重要贡献的,很多青年剧作者都受到过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杨义先生近年来的诸子学研究显示出其深厚的学术功力,并已经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不久前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四部著作新意迭出,论证扎实。四书采用了"全息"、"生命"、"还原"的治学研究方法,从身份确认到思想脉络,从文本考辨到文学特色,杨义先生对于先秦诸子研究中的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或者几个,而是一连串的综合性学术问题,有的是千百年来聚讼纷纭的疑难命题,有的则是前人很少或者几乎是没有关注过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甚至都可以称之为中华文明的"超级命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得到推进与解决,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先秦诸子,破解中华文明源头的文化密码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在对先秦诸子研究过程中,杨义先生始终坚持"大文学观"的治学思路与学术实践,可以说这四部书是其一贯的治学理念在诸子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杨慎每个文章理论观点的提出,皆能切中时弊.他从宗经观念出发,提出文道并重的观点.杨慎主张复古,但同时也提倡创新,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奇"的追求,杨慎所谓的"奇"是指一种新颖独创的风格,并非诘屈聱牙之风格.此外,杨慎还提出了"辞尚简要"的观点,主张从美的角度评价或鉴赏一篇文章的好坏.  相似文献   

13.
2011年6月22日,云南省与保山市的社科专家、学者聚集一堂,首次在杨善洲书记的家乡——保山市施甸县召开“杨善洲精神研讨会”,与会者对杨善洲精神的提出与形成、杨善洲精神的内涵及特征、杨善洲精神的时代价值等主要问题进行研讨,并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梳理与会专家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几个问题,以期使杨善洲精神的研究更全面、更深刻、更科学。  相似文献   

14.
杨蟠是宋代临海籍著名诗人,在担任杭州、温州、高邮等地地方官时,做过许多有益之事。其诗文大多已散佚,但仍然可见出清新、自然、高逸的风格,是对当时文坛绮靡风气的一个巨大冲击和革新。王安石对其文“愿造请所闻”,杨为王安石编的《唐百家诗选》(20卷)作“序”。欧阳修“称其诗”,愿“卧读杨蟠一千首”。苏轼与之“倡酬居多”,仅梅花和诗就20首。契嵩评其为“儒者才俊”、“诗赡”。因此,杨蟠完全称得上是北宋中期诗坛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5.
杨国翰传略     
云南云州 (今云县 )人杨国翰是清朝嘉庆年间云南“五华五才子”之一 ,嘉庆二十五年(1 82 0年 )进士 ,道光年间勤政清廉的地方官。其诗文在云南古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 ;在浙江各地为官期间 ,勤政亲民 ,政绩卓著 ,得到了道光帝、林则徐和百姓的赞誉  相似文献   

16.
作家出版社送来一本该社出版的“20世纪最后一本书”──《全国重点院校免试入学新生 作文选》,并希望写点什么,发表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博览群书》上。事实上,自1999年 亦是应报社记者之约,写了《张天天现象──当代教育观念面临挑战》以来,本人就一直对 这一批少年作家的作品及由此引出的社会反响十分关心。这些小作家都是从中小学走出来的 (如果没有记错,出第一本书时年龄最小的是张天天),作为一个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我想 ,还是从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角度谈几点看法,请同行和朋友指教。首先,这批小作家的破土出世,再一次提醒…  相似文献   

17.
杨氏夫妇所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一直以其鲜明的文化价值而著称,而这主要是与其所采用的异化策略分不开的。异化策略有助于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异化策略有利于促进文化的发展交流。  相似文献   

18.
浅析杨译《红楼梦》习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析了名翻译家扬宪益、戴乃迭夫妇对中国古典学名《红楼梦》习语的翻译,并探究了译对汉语习语翻译的策略和原则.  相似文献   

19.
《柳州师专学报》2022,(1):24-31
广西女作家杨映川始终坚守文学桂地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书写,其作品中的地理属性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在杨映川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作者将故事背景、人物成长都巧妙地融入地理空间叙事之中,展现了桂地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作品流动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并显示出其本色写作方式。本研究旨在从文学地理学研究角度出发,挖掘杨映川儿童文学作品内蕴的文学经验与地理、童年之间互相交融的生命意识,还原儿童文学本有的地理诗学传统。  相似文献   

20.
沩仰宗是禅宗五家七宗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沩仰宗禅诗研究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注仰宗禅诗的特色是:无心是产宗风生发于啐啄同时、能所双记、一超直入、日用是道、声色俱泯的美感特质;体用一如的宗风生发了回归人位、体用双彰、相即自在的美感特质。探讨沩仰诗的禅悟内涵和美感特质,透视潜蕴其中的佛心、禅韵、诗情,对建构2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