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最近,笔者在湖南省双峰县发现一份我国儿童图书馆的珍贵史料——《湘乡青树镇议事会第一次报告书》.收藏这一珍贵史料的是双峰县十竹乡八十三岁的老人——王子奎先生.王子奎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祖父王焜(字质先)是光绪二十七年贡生、青树镇第一任议长.自王焜起,王家便有收藏古旧习惯.王子奎先生从小受其影响,曾收其祖父、叔伯、父亲的遗书、手迹、器物集于一室,名曰尚泊堂.其中有不少珍品,《湘乡青树镇议事会第一次报告书》即为其中珍品之一.《报告书》是王焜1912年7月充任议  相似文献   

2.
刘国钧早期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确立了“教育救国”思想,通过对J·杜威教育思想的研究,明确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性,首篇译文即是关于儿童教育的《福禄伯之教育原理》.刘国钧从新文化运动中的“儿童的发现”到“儿童的教育”,及至“儿童图书馆的建设”,即《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学》一文的发表,形成了领先于当时的图书馆建设的思想的逻辑发展过程,亦成为刘国钧早期学术思想演进中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3.
近几个月来,见到了一些同仁撰文提出“图书馆是生产力”的观点,如陈晓君同志写的“图书馆也是生产力”一文(《图书馆学刊》,1992年,第2期),廖子良同志引用的“图书馆是生产力”(《图书馆界》,1992年,第1期)和“图书馆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一部分”(《图书馆界》,1991年,第4期)等。今年,广西图书馆学会召开的年会,也对  相似文献   

4.
在图书馆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都有各自的特性和不同的方针、任务。少年儿童图书馆和其它类型的图书馆虽然于基本形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它却具有着自己独特的概念、性质和特点。一、儿童图书馆的性质什么是儿童图书馆?对于这个问题,我国图书馆界至今说法各异,例如《图书馆学辞典》(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将“少年儿童图书馆”一词解释为:“系校外教育机关,也为共产主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刘国钧等先生在《图书馆目录》(高教出版社1957年8月版)一书中提出:“儿童图书馆(室)是对少年儿童进行文化教育、培养他们共产主义觉悟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地。”在文化部1981年举办的“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  相似文献   

5.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 )》(以下简称《少图法》)自 1991年 5月刊行以来 ,我国各级公共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均采用它作为馆藏文献的分类标准。 1998年 8月又出版了经过修订的《少图法》第二版。在推广《少图法》过程中 ,不少基层工作者提及采用《少图法》分类标引时 ,在使用“0”问题上较复杂 ,不易掌握。为此 ,笔者结合使用《少图法》类分图书的实践 ,针对《少图法》类号中有关“0”的问题加以解剖 ,找出其规律 ,便于图书编目人员更好地使用和掌握。从现象上看 ,《少图法》在用“0”这个符号上是比较复…  相似文献   

6.
再论波普尔的“世界3”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学刊》1984年第一期发表了刘洪波同志的《波普尔“世界3”理论与图书馆学理论基础》一文(以下简称“刘文”,)对我们在《图书馆学刊》1983年第二期发表的《试论图书馆学新的理论基础》一文(以下简称“试论”),提出了“不敢苟同”的意见。我们的“试论”本来只是一篇评介性的文章,目的就是要为图书馆学的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7.
来函照登     
《黑龙江图书馆》编辑部:贵刊1987年第5期张树华《早期的北大图书馆学系》一文提到“从图专改为图书馆学系,从二年(三年)制改为四年制…”,这里没有明确提到1950年和1951年考入的三年制生仍属图书馆学系,这两届的毕业文凭也都印有“图书馆学系”  相似文献   

8.
《江苏图书馆学报》(’87/1)发表孙云畴撰《纪念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李小缘先生》一文,指出李小缘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倡导人之一。认为:“新图书馆运动的内容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促进从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的过渡,现在常听到  相似文献   

9.
“儿童优先”是指导公共图书馆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鉴于历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有独立建制的少年儿童图书馆专门标准,而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成人馆标准)中未成年人部分未受重视且缺乏专门研究,本文在“儿童优先”相关研究基础上,以《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所提出的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与法律保护诸方面目标为依据,调查国内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实践现状,结合图书馆评估标准的特点,提出基于“儿童优先”原则的指标体系框架,引导儿童服务创新,推进儿童智慧服务,促进公共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来信征答     
宋苏里同志: 你来信询问“孙毓修在什么时间将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介绍到中国”的问题。我们查阅了《教育杂志》,认为1910年说比较可靠。因为孙毓修著《图书馆》一文是连载文章,从宣统元年(1909年)连载至宣统二年(1910年)。关于“杜威分类法”一段,是刊在宣统二年第十期第五十六页。1909年说,可能是从《图书馆》一文从宣统元年开始刊载的日期计算。至于刘国钧教授的1904年(光绪三十年)说,按照现有资料,当时《教育杂志》尚未创刊。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学刊》1985年第一期发表的刘洪波同志《再论图书馆理论基础》(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再次对拙作提出疑义。并进一步指出:“在读者看来,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并指出我们的“不少观点似是而非,破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纯洁性与唯一性”。即是有“读者”,又有刘洪波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以下简称“儿童本”),读后颇有所感,愿谈些意见。一、《中图法》是准备做为“国家标准”颁布、全国各图书馆执行的一种分类法。做为“国家标准”是必须执行的,而“标准”只能是一个,而不能有多个,其它一些分类法,都将逐步由《中图法》代替。多种分类法混用的局面,将逐步统一到“标准化”轨道上来。——既然如此,它的趋势应是由“分”到“合”,而不该再由“合”走向“分”的格局。这样,对现在出现的“儿童本”的做法,是令人不解的。二、一部标准化的分类法原则上应使它能类分各种图书,各类型图书馆都应使用。如果其一类型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界对我国古代图书馆的评价大多认为是“藏书为主,用书为辅”(如《江苏图书馆学报》1985年第1期“编后”开头就是这样说的),对现今流通服务工作中一些保守现象的批评,动辄说是封建藏书楼思想.古代的图书馆真是重藏轻用或只藏不用吗?考证史料,并非如此.(图书馆这一概念是近代使用的,中国古代并无这一明确的学术概念,本文姑借用之.) (一) 中国古代历朝均有关于图书馆活动的记载.先秦典籍《周礼》(即《周官》)一书首先提出了“辟藏”的早期图书馆观念.《周礼》明确提出古代“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稽考  相似文献   

14.
刘国钧于1919年开始发表研究论文,是年共发文7篇,其中有5篇为译文,其内容则以实用主义教育为主。以“教育救国”为逻辑起点,《近代图书馆之性质》是刘国钧图书馆学术思想之起点,成为首位在读非图书馆专业学生发表图书馆学研究论文者,及首位专论现代图书馆性质者。受杜威思想之影响,又于1921年发表了《儿童图书馆和儿童文学》一文,1923年起又从儿童中心论向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升华,完成了由译介消化吸收到创建中国图书馆学的蜕变。  相似文献   

15.
《“款目”到底是什么?》一文提出的文际上是一个图书馆学术语的定义问题。我认为我国的图书馆学术语应当尽可能与国际通用的相应术语一致,因而根据具有国际标准性质的《英美编目条例第二版》(以下简称AACR2)有关规定提出以下看法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一文是刘国钧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论著中相当重要的一篇.重读《近代图书馆之性质及功用》,在分析1919-1922年刘国钧其他若干著译佚文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学术思潮背景,进一步梳理发现:除受约翰·杜威思想的影响外,“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外各种学说思潮,特别是教育思潮,亦促发形成了刘国钧的图书馆“自动”观;其对图书馆“社会化”和“平民化”的认识也是从教育学中的“社会化”和“平民化”推演而来.他的图书馆制度观具有先见之明.  相似文献   

17.
本刊上期与《图书馆杂志》2002年第1期同时刊出了何维义《建立图书馆日机制刍议》一文(《图书馆杂志》上题名改为《刍议建立图书馆日机制》)。事后作者来信称:“2001年8月下旬,本人先将该拙作用E-mail发给了贵刊,20几天……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学通讯》1985年第3期刊出《应该转变图书馆学研究的方向》(以下简称《转变》)以后,图书馆学界掀起了理论研究热。但这股热目前的归宿却为“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理论超前发展”、“应降低理论研究层次”等等。图书馆学界不少人又走上了新的图书馆学“振兴之路”。对此,笔者想谈一些自己的看法。如果审视一下1985年以来图书馆学研究发展的主要轨迹,我觉得是很有意思的。《转变》一文本来抨击的是图书馆学缺乏理  相似文献   

19.
最近,读了潘鈜同志写的《从思想上、理论上找根源——再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的原因》(下称《再谈》)一文,颇受教益。但对文章中把图书馆归结为服务性行业,并认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缓慢的思想根源是人们轻视服务性行业这一论断有不同看法。《再谈》认为:“轻视图书馆工作具体思想表现就是鄙视服务性行业,社会上一般人认为图书馆工作是服务性的侍候人的工作,低人一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版)》(以下简称为《中图法(儿版)》)是为适应儿童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图书分类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遵循儿童和中学生利用图书的特点和检索习惯,在化部图书馆司、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电教司、普教司的亲切关怀和支持下,在中图法编委会的直接领导下,由《中图法(儿版)》分编委会编成。它突出儿童与中小学献的保证原则,所列的类目是客观事物和问题的反映,有类可用,有类就有书,类不虚设;它突出儿童和中小学读的保证原则,它依据儿童与中小学图书馆馆藏献的内容和特点而编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