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数学,教材是我们老师的宝贝。然而,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教材中很多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都没有现成的例题,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就更难让学生理解了,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例题。可是,要离开教材去自己寻找例题。这可是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2.
反复拜读刘祥民老师的课例 ,不仅折服他有很强的分析组织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更惊叹他能大胆地进行“创新导学模式”的积极实践 ,使教师真正“当好家” ,学生真正能“做主”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笔者认为本课例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值得学习 .一、活化教材 ,坚持主导课例 1— 1丝毫找不出传统教法中“师传生受”的痕迹 ,没有一个知识点或结论是由教师直接指出和给予的 ,就连课题的名称也是在教师的诱导下由学生自己“说”出口的 .这些无不体现了教者的独具匠心 ,他将教材的思想转化为自己的思想 ,将教材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感受和…  相似文献   

3.
教数学,教材是我们老师的宝贝。然而,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教材中很多知识点和技能训练点都没有现成的例题,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就更难让学生理解了,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例题。可是,要离开教材去自己寻找例题。这可是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4.
新小学数学教材例题后边,紧跟着一个“做一做”的练习内容。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不间断的立即巩固所学知识,这自然很好。但我们针对一些知识连贯性较强的例题不妨更巧妙地利用一下“做一做”习题。办法是:先做“做一做”习题,后讲例题。在没有讲例题之前让学生先做习题,第一次这样做,学生一定会感到新奇,似乎眼前突然面对着从未见过的湖泊和草原,精神为之一根,注意力立即会高度集中起来。这时老师用激励的语言鼓舞学生:这道例题老师不讲,看哪个同学聪明能自己做出来?小学生好胜心切,老师一讲完就会皱着眉头做起来。但是例题没讲学…  相似文献   

5.
恢复高考制度近20多年来,我国语文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深受应试教育的干扰,教学偏重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有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举步维艰。另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老师急功近利,他们在阅读教材中刻意搜寻“知识点”,在阅读教学中训练“能力点”,结果,阅读教材被肢解得“千疮百孔”,而阅读教学内容不能指向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6.
“那时候,教室是旧平房,破木板、门板当黑板,晚上点的是煤油灯。学生们上课连座位都没有,坐的是砖,膝盖当书桌。老师讲课没统一教材,自己编教材。老师的备课本和学生的作业本用的是窗户纸。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实验已经进行了五年多,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编写的各种版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也在全国使用。这些新版教科书让人耳目一新,令师生们感到欣喜。与此同时,教师们在使用新版历史教科书中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值得关注。其中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在历史知识点大量减少,历史知识的连续性被割断的情况下,怎么讲历史。我们在给基层的历史教师进行新教材新理念培训的过程中,有不少老师反映,课程改革以前是老师为学生梳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现在是让学生自己梳理教材中的历史知识。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这一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出现了:以前一节课的历史知识点比较多,还能讲满45分钟的时间,现在知识点大幅度缩减,有时候不到20分钟就能把内容讲完。据一些市、县教研员反映,这种现象在县一级的中学历史教学中比较普遍。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处理好历史教学与历史教科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长大了像你     
快下课时,和学生们谈起了自己的童年。我讲了自己第一天入学的故事。老师年老慈祥,她用温柔的声音给我们讲课。那时的我还不知什么叫上课,平时自由玩耍惯了,在教室里时间一长,只觉得很闷,便尖叫了一声。老师的课被打断了,但她没有发火,仍然微笑着问我:“你怎么了?”我红着脸站起来没回答。老师继续温柔地说:“坚持一会儿,下课再出去玩,好吗?”我点点头坐下来。“那位老师真好!”一个学生大声说出来。“你就像那位老师,也对我们这么好!”另一个学生跟着说。一个女生站起来,轻声问:“李老师,你是跟那位老师学的吗?”“是…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接新班,第一天,就发现班上有个女同学上课注意力分散,老师布置的练习,其他同学都认真完成,独有她无动于衷,好像这一切跟她没有任何关系。向其他老师了解,知道她从一年级起,各门功课就一塌糊涂,被当作“编外学生”,而她也自暴自弃,对学习毫无兴趣。怎么办?是把她继续当作“编外”放任自流,还是唤醒那被压抑、被挫伤、被封闭的童心,让她重新拾回自尊、自信?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没有一生下来就差的学生,有的只是对他的教育不当。作为老师,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科学家、名人,但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教师不再是课程的单纯的消费者和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策划者及设计教材者”。教师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用”教材教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提供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达成目标的需要,悉心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改编、新编;“教”教材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注重结果,学生被视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其主体性培养和发展。丁老师在“时、分的认识”教学中,不按知识顺序“由上而下”进行教学,基于教材又再生教材,注重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  相似文献   

11.
圆圆的黄瓜     
有这样一道考试题:出示“黄瓜、荷叶、绿绿的、圆圆的”,让学生连一连。学生连成了“绿绿的荷叶、圆圆的黄瓜”,结果“圆圆的黄瓜”后面被打上了“×”,理由是现实生活中没有“圆圆的黄瓜”,应该是“绿绿的黄瓜”。由此我想到了我们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蔬菜水果课时所发生的事情。有一次,一位老师上黄瓜课,由于课堂上老师准备的黄瓜太少了,学生每人只分到一小段。当时,就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想法:“老师,我多想我手中的黄瓜长得胖点,长成像西瓜那么大就好了,这样我就能吃过瘾了。”学生认为手中的黄瓜长短已无法改…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改革力度不大。在课下,一说起新课改,每位农村学校教师都能说上几句“行话”,如:要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这些教育理念一旦运用到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便只留下了新课改理念的空壳。一是对课程改革认识肤浅: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排排坐”变成“方阵坐”就是合作学习与分组讨论;把过去的”你坐下”改为“嗨、嗨,你真棒”就是尊重学生人格、提高学生自信心;不切实际滥用多媒体就是运用先进的电教手段。二是教师对新教材的内涵挖掘不深入。现在使用的实验教材,内容简单了,难度有所降低,但覆盖面广了,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却更高了。曾有一位老师在上新课程的课时,因课文内容太少太“简单”而竟然讲起大学时学的知识点,结果学生一头雾水,许多听课的老师也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3.
不唯师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教《燕子》时有个学生问:“燕子在水面飞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于老师想了想,回答说:“燕子要吃水里的小虫、小虾,所以先用尾尖缓冲一下,不然燕子就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教师的话还没有落音,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吃的是水面上的飞虫,它不吃小虾。”于老师被学生“将”了一“军”,并没有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而是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不盲从,能坚持真理。试想,如果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兜头给学生浇一瓢冷水那么,他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被浇灭,哪里还…  相似文献   

14.
不唯师 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教《燕子》时,有个学生问:“燕子在水面飞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尾尖沾水?”于老师想了想,回答说:“燕子要吃水里的小虫、小虾,所以先用尾尖缓冲一下,不然燕子就会因惯性一头栽进水里。”教师的话还没有落音,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反驳:“不对。我在乡下观察过。燕子吃的是水面上的飞虫,它不吃小虾。”于老师被学生“将”了一“军”,并没有感到面子上过不去,而是表扬了这个学生,说他不盲从.能坚持真理。试想。如果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兜头给学生浇一瓢冷水,那么,他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被浇灭,哪里还会有能力去坚持已见?  相似文献   

15.
一、关注教材转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往我们的老师视自己为教育的“救世主”,把教材奉为“圣经”,捧着不放,忽略了对学生各方面的关注,只是用自己最大力量把教材上的知识灌输给学  相似文献   

16.
教材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的材料,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一直以来,我们都将“教材”等同于“教科书”。实际上,“教材”包括的内容很广泛。新课程改革即要求“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对教材的处理应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山东省桓台县实验学校的周云老师就着重讨论了教师钻研教材的角度,认为应从编者、学生、教师三种不同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剖析,力求做到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细致分析教材知识点,并能巧妙地展现新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战线广大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师爱更多地温润在平凡的日子里。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的主题就是“爱的教育”。霍懋征老师从教六十年深刻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老师提出,“让爱的阳学照亮深山”;黄静华老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盘振玉老师’用大山一样的情怀,让爱在大瑶山中不断延伸”;林崇德老师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不少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多年的教师,一直存有一个疑问:同样的教材,一样的学生,为什么有的老师带的班级考得出类拔萃,而有的老师“使劲”最大,却考得一塌糊涂?一直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我不得不慎重考虑一下这方面的原因及对策,并写成此文,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1“教”的失误在上课时,不少教师总怕学生听不懂,知识点被重复,一遍又一遍,虽然表面上看是尽职尽责把题目讲得透透彻彻了,在教师满足于“勤快”的同时使学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学习习惯,除了回答“是”与“不是”以外,似乎已无事可做了…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想象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找准音乐情绪与生活场景的交融点,并创造性地演示一组实用性音乐。通过这种演示,重新认识音乐的价值。二、教材分析:本课题从美学的角度,说明了音乐与人的生活的关系。教材重点列举了四首曲子。但是,如此宽泛的文化,应允许学生用自己接触过的其他作品、其他种类的实用性音乐来阐释本章节的知识点。而不管是教材以内还是教材以外的作品,其重点都不在“作者与作品”介绍,而在于体味出音乐情绪或风格与生活情景的交融点,并学会将之服务于人类生活。三、教学过程:(“实践与创造”部分)1.老师…  相似文献   

20.
《自然》教材和新课程中的《科学》教材中都有《水》这一课。同样的内容,但是反映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图或学生带来的图片材料,按图示“看一看”、“比一比”。然后老师费尽心思地讲解什么是液体,什么是固体。对学生的要求是背会相关概念。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也是照书上的图“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没有颜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