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谢霞 《精武》2012,(31):38-39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上是改革后新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正>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努力为学生营造自我探索、团结合作、共同提高、勇于实践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发现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对快速跑学习的兴  相似文献   

3.
李亮 《体育教学》2008,(10):33-34
一,指导思想 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发展学生自练、自创、自编、自议、自评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满足学生身心需要,达到健身目的。  相似文献   

4.
徐涌 《中华武术》2013,(8):12-14
一、指导思想本设计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发展为重心,把学生主动学习发展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学中采用多种游戏练习形式,结合实际教学情境和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掌握方法和技能。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  相似文献   

5.
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理念本堂课以“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和体育新课程标准为宗旨,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关注不同学生不同需求,让每一个学生受益;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增强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就必需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心理承受能力有限等,使得学生在心理这方面显得压力很大。本文就高中体育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作简要的分析,以促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不但身体健康,而且心理也健康。  相似文献   

8.
一、指导思想 本课设计体现新课改的基本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能力和习惯,让每个学生收获一定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课程标准》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培养、激发和保护学生的运动兴趣……。这不仅是学校教育的指导思想,也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它为我们的体育  相似文献   

10.
刘勇 《体育教学》2012,(7):59-60
一、指导思想本教学设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掌握跨越式跳高技能学习为主要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跨越式跳高中两腿相继过竿的技术有机地渗入到各种活动之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灵敏素质及弹跳能力,并让其  相似文献   

11.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认为,要创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新体系。构建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注重学生情感优先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的多种收获与体验,促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2.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从文化学视角探索健美操教学的内涵,设计并实施了“学生创编健美操教学模式”。同时对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可行性及其优越性作以论述,旨在拓宽健美操教学的育人功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赵健 《体育教学》2008,(8):123-124
一、指导思想 贯彻素质教育,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以人的主动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它不仅担负着增进学生体质健康的重任,而且还担负着辅导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责任,因此,我们的体育健康课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具有时效性、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教学,让学生适应社会的生存挑战,并且要在教学中紧扣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锻炼中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提高相应的社会心理、生理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锋 《体育教学》2008,(10):41-42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相应的基础。又根据选项教学的有关理念,注重对田径项目健身价值的运用,锻炼发展学生的速度、下肢力量和弹跳力。提高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充分地挖掘田径项目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任伟 《体育教学》2011,31(2):59-60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的目标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出发,唤醒学生原有的运动技能,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高校体育专业教学模式分析(1)体育专业教学模式的类型:①“三基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注重传授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其教学组织形式以原教学班为主。②“一体化型”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是:在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注重  相似文献   

17.
邢俊平 《精武》2011,(5):56-58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问法,网络阅览等阐述了体育教学活动中存在活泼不足,统得过死的教学现状,围绕发展学生个性的作用,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发展个性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致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一、指导思想 1教学内容的开发 本节课依据新课标精神,结合水平二(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创新学习的品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自我评价;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位学生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诱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去体会、去享受快乐,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互动教学模式在篮球教学中的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江 《体育师友》2003,(5):11-11
体育教学是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而学生的主要任务则是学习和掌握"三基"。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往往将体育教学过程看成是从教师→学生的单向流程,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则处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成绩评定的实施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新大纲体育与健康课成绩评定的指导思想 1)、评价理念。应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查与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以及是否刻苦锻炼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评价目的。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