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华期间,积极倡导中国大兴教育,主张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并举,增设西学课程内容。其教育言行有利于催生中国近代教育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但其教育处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次系统研究李提摩太的社会改革思想,认为:李提摩太来华十年后于1881年发表《近事要务》,提出了全面变革中国社会的主张,并且具有关注民生、崇尚科学和重视教育的特点,这一思想的形成既与他的神学观点和传教方式有关系,也与他的家境、传教经历和接受中国文化密不可分。李提摩太的社会改革思想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形成带来了积极影响,不失为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  相似文献   

3.
壬寅之年(1902年),无疑是中国近代大学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一所所大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出现,但旋即相继夭折,其中只有山西大学堂一枝独秀,坚持了下来。“山西大学堂还以其独特的办学模式、教学风格和组织形式,对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而西方传教士李提摩太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年,以林乐知、李提摩太等为代表的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通过书籍和报刊不断阐述教育兴国思想。当时正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人受到了西教士关于教育兴国思想的启发,产生了教育救国、教育改革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不可能单纯依靠教育实现救国目标。但对推动包括中国教育改革在内的早期现代化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提摩太是近代英国来华的著名传教士,他将基督福音的传播与兴办世俗事务有机结合,编书办刊宣传基督教的传教特点,力图实现在中国基督教传播的本土化,引导更多的中国人皈依基督。他的传教过程,大大推动了由利玛窦开创的基督教传播的本土化(或称为中国化)路线,走上了一条"李提摩太式"的传教路线。  相似文献   

6.
7.
晚清基督新教盲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吝建平 《培训与研究》2007,24(4):99-101
晚清新教入传中国后,传教士们发其悯心,以基督博爱胸怀,设学办校,救济盲人。以盲文教习盲人识字,又授之以各种技艺,实现其生活自养。尽管以传播宗教为主旨,但这项活动本身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首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迈克尔·富兰通过《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变革的力量》(续集)和《变革的力量——深度变革》以及《教育变革新意义》(第三版)、《学校领导的道德使命》等一系列教育变革著作,形成了包括教育变革的动力、复杂性、内在机制和学校管理者的道德使命等在内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有助于加深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以及影响教育改革的各种因素进行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近代英国传教士以在华传播西学的主导者自居,积极推动晚清中国教育改革,李提摩太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位。面对当时中国危难的时局和蒙昧的民众,李提摩太通过发展教育的方式来挽救中国的时局和民众。他通过结交清政府的官员、著书、译著,以及出版报刊和参与学会等途径提出改革清末中国教育的主张:建立现代学校,变通教育章程,并借助山西大学堂的建立直接参与中国的新式教育运动。然而李提摩太参与的"西学东渐"因受制于其自身的宗教价值观和强烈的传教使命感,使得他对英国教育思想传播的客观效果与其主观愿望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晚清教会学校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时期,来华的传教士创办了一批教会学校,它们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着推动作用.这些教会学校以其独具的特点,在中国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教会学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招生对象、教学工作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李提摩太是英国的一名传教士,在晚清时期来到中国传教。他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在当时是其他传教士所不能相比的。我们通过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文章,对他的思想进行分析,并且公允地评价他对晚清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后外国来华传教士花之安撰写的《德国学校论略》、丁韪良撰写的《西学考略》、李提摩太撰写的《七国新学备要》是晚清研究西方教育的几部代表作。它们不仅介绍了西方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方法,而且开展了中外文化教育的比较考察,曾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知识阶层中广为传阅,对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时期,浙江书院全部被改为学堂,但书院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并未消殒.例如天目书院的创建延续了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研究能力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4.
皮锡瑞较早认识到国家富强的根本,不在选拔任用人才,而在大兴教育、培植人才,因此对八股取士制度十分不满, 对兴办新式教育生出浓厚兴趣。戌戊变法期间,他极力推动湘赣两省废除八股,改革书院;在清末新政中,他更积极参加湘中兴办新学,为湖南教育的近化代做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鸿章本是科举之路的成功者,却在接触西学后批判科举弊窦,主张以经世致用为标准培养和选拔人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具有"抡才大典"之称的科举制度。他还极力奏请清政府设立算学一科,推动了晚清的科举变革,为之后的科举变废奠定基础。可以说,李鸿章不仅是科举时弊的批判者,也是科举制度的冲击者,还是科举之变的推动者,更是清季科举变革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6.
晚清来华传教士李提摩太沿袭了利玛窦等耶稣会士"文化适应"策略,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寻找儒、耶两教的共性,进行佛、耶对话,提倡知识传教,形成与同时代的传教士不同的观点。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想界有着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来自于其理论对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之间关系的科学揭示。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学者迈克尔·富兰多年从事教育变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著有大量关于教育变革思想方面的书籍,并就为什么需要变革、需要怎样的变革、怎样变革以及怎样变革更有效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分为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当今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三个部分,意图对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9.
李提摩太是英国的一名传教士,在晚清时期来到中国传教.他在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在当时是其他传教士所不能相比的.我们通过李提摩大在<万国公报>上发表的文章,对他的思想进行分析,并且公允地评价他对晚清中国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学者迈克尔·富兰多年从事教育变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著有大量关于教育变革思想方面的书籍,并就为什么需要变革、需要怎样的变革、怎样变革以及怎样变革更有效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分为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对当今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三个部分,意图对迈克尔·富兰教育变革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