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语》中的对话固然是精彩的,但是不能因此掩盖"子曰"的独特及魅力。"子曰"作为《论语》的标志性符号,它凸显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价值。"子曰"教学艺术主要体现在:其一,孔子将个人生活史融入教学之中,以其"真诚"增强了教学的影响力;其二,教学中应用了丰富的修辞方法,以其"巧妙"提高了教学语言表达艺术水平。"子曰"教学艺术对中国古代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著名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博学多识的学者。他的主要思想学说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之中,细读《论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一生致力于"为学"。本文从好学、会学、博学三个方面论述孔子的"为学"之道。  相似文献   

3.
丁桃源 《现代语文》2008,(4):108-110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集译文.注疏一体,"帮助一般读者比较容易而正确地读懂论语"的一部书,<论语集注>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论语译注>穷尽性的查检,归纳总结出其所引用<集注>的类别和特点,同时又集各家之说,对其进行了进一步地训释.  相似文献   

4.
要想交上好朋友,不交坏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在孔子的理论里,前叫做“仁”.后叫做“知(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论语》为主要研究文本,通过“孝的地位意义”、“行孝之法”和“孝的教化作用”三个方面探讨孔子的“孝道”。  相似文献   

6.
根据“曰”字存现的有无,把《论语》中“曰”字的存在形态分为存现态与空位态;根据“曰”字的意义,把存现态分为动态与静态。并运用配价理论,对呈动态存现的“曰”字进行局部、整体、深层三方面的分析;对呈静态和空位态存现的“曰”字进行语用义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论语》中,孔子把“执中”作为处理事物的正确方法和态度。强调“因时择中”、“执中有权”,个体通过自身知行的储备积累,由自觉地“执中”到自然而自由地时时“执中”,便到这了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中庸”。这种既有既定的原则,又有能因时而变、灵活机智的处事方法,对今天的人们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语》中的"君子"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语》着力塑造了一个相当完美的“君子”形象:内省修己;别于小人;志于天下。其中凝聚了孔子对世间所有美德的向往,也是孔子自律和他律的准则。凡此种种道德修炼要求,主要是针对处于由被统治阶层向统治阶层过渡的士子们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9.
"何有"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示不同的意义."何有"最早见于《诗经·邶风》,即"何有何无,黽勉求之."在这里,它的意思是"有什么".  相似文献   

10.
《论语》最真实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世界东方文化的源头活水。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包括和平发展、导德齐礼、见利思义、教育均等、顺天应命等几个方面,对世界文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语》之“论”作“伦理”解、圆通解、“选择”解、“讨论编次”解、“编纂”解都是不对的,而应作“议”解。《说文解字》释“论”为“议”。《论语》、《孔子家语》、《孔子家语后序》和《汉书.艺文志》中的“论”也应释为“议”。《论语》之“论”的动作实施者肯定是孔子,而不是此书之编者。与《论语》同时代的其它著作中也出现了许多作“议”解的“论”字。“语”具有“言说”和“辩论”之义。《论语》书名之义就是:孔子的议论、评论之辞及其与弟子的言说、辩论之辞。  相似文献   

12.
《论语》是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献,但不是研究孔子的唯一文献依据。孔子本人首先是一个礼学家,然后才是一个道德教育家,他的道德教育是为重建礼制秩序服务的。孔子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重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秩序,为此他开门授徒,对弟子讲述礼仪,阐述礼义,最终形成了以重建礼制秩序为核心内容、以礼乐刑政为施政纲领、以心性道德修养为立国基础、以畏天命远鬼神敬亡亲为宗教态度、以“中”“和”为思想方法、以优先发展教育为治国要务、以文献古籍为制礼依据的一套完整的礼学治国思想体系。现存的孔子研究文献主要有《论语》《礼记》《大戴礼记》《孝经》《仪礼》以及上博简中的七十子作品等等,这些都可以视为礼学文献,其中《仪礼》和大小戴《礼记》中那些记载礼仪的篇章居于主干地位,而《论语》《孝经》、大小戴《礼记》中讲述礼义的文献以及近年出土的孔子师徒文献都是礼学传记。从这个角度来看,《论语》只是孔子礼学的重要传记。《论语》所记载的主要是孔子的伦理道德思想,仅凭一部《论语》来研究孔子是远远不够的。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对它的解读格外引人注目,其中重要的一面即是方法.本文认为用文本解读文本的方法来解读《论语》,即用孔子的话来解释孔子,更能维护古典文本中孔子思想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回到孔子语录的原意上去.真实而全面地理解孔子的思想。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希望孔子和弟子们的教育生活事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又要:廷注个体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5.
从《论语》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涉及的对象和基本内容以及方法来看,《论语》明显具有人类学的性质,而《论语》中的人类学思想主要表现在物质文化、社会组织、艺术文化以及宗教文化这四个方面,这些丰富的人类学思想是构建人类学本土化的重要资源,是我国人类学分支学科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是现代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回到孔子语录的原意上去,真实而全面地理解孔子的思想。真正的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正在发生着的事情,希望孔子和弟子们的教育生活事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教育,既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又要关注个体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7.
有关《论语》的章句注疏累代不绝,对其中“焉”字的用法也是各述己见。通过对前人一系列有关著述的对照比较,可以看出“焉”字的根本词性还是较为固定的,即指示代词兼语气词。  相似文献   

18.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文献,也是自春秋以来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典籍,而且它与《诗经》等许多历史经典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论语》作为儒学经典,阐述了孔子的言行和其价值观,其“《诗》学”思想在中国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将《论语》中出现的《诗经》内容,特别是孔子本人对《诗经》内容的阐述评价作为切入点,浅析《论语》“诗学”及其对古代文学理论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是可忍”之“忍”当释为“忍心”;“共敝”不当连读;“学之不讲”之“讲”谓讲习,与“习”同义;“发愤”,谓深入探究郁结于胸而未得其解的知识或学问,使烦懑之心得以开启。“荡舟”即“覆舟”,谓力能覆舟。与“用水师冲锋陷阵”无关。“穿窬”之“窬”不通“腧”,说本刘宝楠《论语正义》,实属断其章而取其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