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飞越疯人院》是美国作家肯·凯西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麦克墨菲在自由意识和自由思想的支配下,经历了从自觉进入疯人院,到了解疯人院,到最后飞越疯人院的过程,并做出了一系列的自由选择。这一系列的自由选择正是对萨特存在主义中的自由选择思想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郡立疯人院是19世纪英国政府为解决贫困疯人安置问题所创立的社会服务机构,其成功运营离不开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这套管理模式中,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体系为疯人院的兴起提供了制度保障,院方严密细致的内部人事设置为疯人院的运营提供了内在动力,而病人管理制度的多元化则为疯人院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环境。三者的合力作用,确保了郡立疯人院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影片表现的揭秘性主题如果仅从叙事层面看,《飞越疯人院》讲述了发生在一家精神病院里的一出带有悲剧色彩的闹剧。《飞越疯人院》改编自美国作家肯·克西发表于1962年的小说《飞跃布谷鸟巢》。据说作者为了撰写博士论文,曾在精神病院里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员,对疯人院的治疗手法颇有微词。改编成电影后的《飞越疯人院》拥有一个完备、写实的影像体系,我们完全有理由将它看做一部揭秘性的影片,它采用了现实主义甚至自然主义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精神病院里的种种丑陋现象,揭开了美国警方与精神病院暗中勾结,打着人道主义旗号残酷迫害不服…  相似文献   

4.
美国作家肯·克西《飞越疯人院》以其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描述了精神病院中监视、规训、惩罚的运作机制,表现了畸形社会控制与异化的权力机制对人性的摧残。《飞越疯人院》中的精神病院是二战之后美国社会的缩影,也是当时美国社会消极抗争的象征表达。  相似文献   

5.
《飞越疯人院》以疯人院意指美国式的社会体制,反体制意味浓烈.经移民导演勒斯?福曼之手,其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特殊的光辉,似乎有了更多可以揣度的空间尺度.本文将从影片的题材、社会背景、角色寓意、导演与演员几个方面对其予以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6.
《飞越疯人院》是肯·凯西的处女作,作为生活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位嬉皮士,肯·凯西在这部小说里倾注了他对当时阴暗、压抑的社会的讽刺与批判。作者借一位印第安人之口道出了精神病院惨无人道的体系,同时也塑造了麦克墨菲这样一位拯救他人、牺牲自己的英雄人物。通过展示小说中的三组二元对立项,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疯人院的残酷无情以及自由、善与爱的追寻主题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永不让步》出自著名小说家肯·克西之手,他的小说《飞越疯人院》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永不让步》虽不及《飞越疯人院》那么出名.却是肯·克西本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该书名源自民歌“有时冒出了一个伟大的念头.要跳入河中漂流”.故事讲述了俄勒冈州某小镇两个独立谋生的伐木工人的故事,他们信奉“永不让步”的人生准则。  相似文献   

8.
孙露露 《文教资料》2013,(22):55-56
本文以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化动荡为准,从反正统文化角度剖析电影《飞越疯人院》的叙事技巧及风格,以美国20世纪60年代时期的社会大格局为时代背景,从电影角色,台词情节两个方面展开阐述,浅析《飞越疯人院》独特的创作思路和经久不衰的文化积淀。虽然距今已远,但仍给现代人留下了非凡的价值和不朽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疯子和呆子     
《考试》2010,(1)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0.
肯·克西的小说《飞跃疯人院》是研究文学隐喻的绝好范本。贯穿小说始终的"机器"概念隐喻,以一个精神病人"异常"的感知世界的视角揭露和控诉了充斥着"机器"的疯狂世界对人性的禁锢和摧残,而精神病人布隆登最终逃离疯人院和摆脱体制枷锁的故事结局,完成了对小说主题意义的凸显和升华,使小说成为在当时"反主流文化"运动这一历史社会背景下的文学经典。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二则     
The Looney Bin Late one night at the insane asylum(疯人院)one inmate shouted,"I am Napoleon!"Another one said,"How do you know?"The first  相似文献   

12.
疯子与呆子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  相似文献   

13.
格雷·贝克是美国一家杂志社的记者。前不久,他去意大利采访了3个特殊的人。这3个人在疯人院里被关了28天,而他们全是精神正常的上班族。  相似文献   

14.
最美解析式     
史朝京 《大学生》2012,(18):48-49
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向来是大家眼中当之无愧的"疯人院",数院人的标签就是刷题:在寝室刷题,在教学楼刷题,在图书馆还是刷题……但他们眼中的数学不只是枯燥的算式、乏味的符号,他们的生活不止于追求学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人格心理及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解读由美国名著《飞越布谷鸟巢》改编并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的影片《飞越疯人院》,并对其所反映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美国六、七十年代社会文化心理变态现象,进行了表象和内涵的解剖。  相似文献   

16.
王惠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140-141
本文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元功能思想和情态值理论,分析情态词在电影《飞跃疯人院》中所体现的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以及语篇功能,认为情态词在该电影中所反映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为其语篇功能服务。  相似文献   

17.
陈染 《大中专文苑》2010,(10):17-17
尼采曾在街上失控地抱着一匹马的头痛哭,他亲吻着马头哭道:“我苦难的兄弟!”尼采被送进了疯人院,而所有无视马的眼神、马的命运甚至虐待马的人们,都被作为正常人留下来享受着现实。我万分地理解尼采的这一种痛苦。  相似文献   

18.
数字游戏有一个人在疯人院的墙外散步,突然听到有人大声数数:十三!十三!十三!禁不住好奇心驱使,那人便开始找墙上什么地方可能有个裂缝。一会儿,终于找到了,便朝里面窥望。猛然间一记重拳直攻脸面,顿时眼冒金星!  相似文献   

19.
“我赚钱了,赚钱了,我不知道该怎么花.我左手拿个诺基亚,右手拿个摩托罗拉……”我左手拿着脸盆,右手握着铁铲,爸爸和妈妈则在那里肆无忌惮地“高歌曼舞”。我们家又想起了“交响曲”,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是从疯人院里逃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在柏林》是一篇有关战争的微型小说。写一位战时后备役老兵,为了重赴前线,不得不把因遭受打击而变疯的妻子送往疯人院的故事。这位妇人由于承受不了三位儿子都死于前线的打击,精神失常,反复唠叨着"一、二、三",这看似好笑,其实是老妇人对死去的三个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