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受沿海地区土地供应紧缺、劳动力价格上涨、缺水缺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台资企业正逐步从沿海向内地转移,中部地区作为连接东西部的纽带已日益受到台商的青睐.本文首先分析了台商投资中部地区的区域特征、产业偏好,接着以"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2008年的为依据,评估中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并进一步剖析该地区吸引台商投资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台商大陆直接投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商在祖国大陆直接投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新世纪后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及趋势.本文从结构演变、进入模式、经营特征、跨界网络建构、投资效应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台商大陆投资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与回顾,以期对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大陆经营环境的变迁,台商的营运模式不断有所提升,当地研发活动与合作也随之展开。本文通过对昆山制造业台商在大陆研发投资的动因、设立研发机构的性质和类型、未来趋势等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并结合台湾方面的相关实证研究文献,描述和考察台商大陆研发投资的现状与特点,并探索台商集聚区未来吸引台商研发投资的目标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邹晓涓 《天中学刊》2005,20(4):117-120
自1979年以来,中国海峡两岸逐步开始恢复了对话和往来,并取得卓有成效的进展,但是资本的流动却显示出单向性的特征,这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分析1979-2000年这一时期台商对大陆投资的阶段性及其特征,可以描述两岸经济整合和互动的趋势以及两岸经贸往来局势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5.
台商在大陆投资创业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但是以隐名投资纠纷为代表的涉台法律争议却持续增多.由于立法的缺失和法律研究的不足,使得对隐名投资行为法律效力的认定成为当前一个突出的司法疑难问题.虽然最高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征求意见稿>第十九条专门规定了隐名投资的法律效力问题,但是该条文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急需予以完善,从而明确我国认定隐名投资法律效力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传统观点认为,集聚效应对外商农业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不显著。但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台商对大陆农业的直接投资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并且由于空间集聚产生的外部性利益,现有台商农业投资对新进的台商投资具有重要的诱发作用。在因果循环的作用下,台商农业投资存量充足的地区会吸引更多的新进农业台资流入;而台商农业投资存量匮乏的地区,新进农业台资更少流入。大陆台商农业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差异在集聚效应的影响下始终存在。  相似文献   

7.
为了充分利用深圳自身的优势,挖掘深圳吸引台资的潜力,拓展深圳吸引台资的空间,使台资在深圳经济和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笔者分析了1989—2004年深圳利用台资情况,提出深圳应在充分发挥既有优势的基础上,从法制环境、产业交流环境、产业生态链、政府服务和后勤服务软环境、交流平台环境、人居环境等方面构建深圳吸引台商投资的生态环境,形成台商投资生态。  相似文献   

8.
分析台商在福建省投资的现状,归纳台商在福建投资的发展态势,认为台商在福建投资呈现以下特征:投资区域逐步扩展、投资规模扩大、投资结构升级、投资“雁群现象”、投资“本土化”趋势、福建优势弱化和台商投资区布局不合理等,在此基础上,提出福建必须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产业集群和完善产业链,合理规划建设台商投资区,强化闽台产业合作基地建设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台商在闽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高了福建产业技术水平;二是提升了福建企业的技术水平;三是提高了科技人员和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四是带来较为先进的经营理念所产生的效应。但由于种种原因,台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和学习效应还不显著,要进一步提升福建台资的技术进步效应。  相似文献   

10.
台商在福建投资的发展回顾与政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商在福建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于80年代中后期第一波台商投资热潮阶段,兴盛于90年代第二波台商投资热潮时期,至21世纪初期第三波台商投资热潮时进入调整阶段。20多年来,福建台资企业不仅涉及的领域越来越深,而且投资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行为也趋向长期化。台商投资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外向型经济的迅速起飞,而且带来了福建社会的巨大变化。在国际经济环境和两岸关系形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福建发展对台经贸关系虽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条件,但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困难。福建应充分利用两岸关系发展出现的新机遇,进一步发挥近台快攻的独特优势,率先开展对台交流,积极落实惠台政策,通过建立两地经济合作机制,构筑对台合作的前沿平台,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两岸之间形成更紧密的经贸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前浙商正面临迫切的转型任务,不少浙商依然沿袭封闭的粗放的家族式管理方式,企业制度创新处于停滞状态。台湾企业管理以中华文化为内核,又融入了西方先进的管理手段,并经受了急剧的现代化进程的洗礼,台湾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给浙商转型可以带来诸多的启示。台湾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特点包括台湾企业管理模式特点,台湾企业集群化发展特点以及台湾企业权杖交替方式特点。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浙商对台湾地区经验的吸收与消化,可以推动浙商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推动浙商产业集群的升级与融入全球生产体系,推动浙商企业权杖交替方式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
台商投资福建已有20多年历史,其间几经波折。目前,投责规模日渐扩大、区域进步扩展,投资结构日趋合理,并出现投责“群聚现象”。今后进一步吸引台商对福建投资既存在两岸不同政策态度、市场竞争压力加剧、台商投资“北扩”及周边省份博弈等不利因素,同时也存在加入WTO两岸合作有更多商机、福建的天时地利人和、日臻完善的政策制度和投资环境以及福建经济发展的后劲等有利因素。应该抓住台湾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良机,在政府投资政策上,不断完善软硬件环境,创造更好的吸引台商投资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对台方针政策经历了从武力解放台湾、和平解放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以及处理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变化过程。中国共产党关于两岸关系政策的演变和发展,可使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突破单纯评价内地电影的局限,从更广泛的意义上,阐述了内地、香港和台湾三地电影的不断融合和发展;并试图从中国电影历史的阶段性出发,探讨和分析三地电影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来的面貌和特征。在对内地、香港、台湾三地电影进行回顾的同时,展望中国电影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十大商帮之一的徽商,曾在中国商界舞台上盛极一时,它的成功归因于其所具有的徽商精神。这些精神品格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加以传承和弘扬。本文分析了徽商的精神品格,包括贾而好儒的文化追求、以义取利的诚信品格、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和回报社会的感恩情怀,并分别从这四个精神品格探讨对当今社会和企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义取利、崇尚节俭、富而好礼和均贫思想是儒家经济伦理的中心内容,以儒家的这些价值观念为指导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就是儒商,而这些价值观念就构成了儒商精神的主要内容,儒商及儒商精神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处得以形成,在“二战”后的东南亚地区得以发展,它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道德的构建提供了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的徽州盐商,在流通领域赚取了巨额的商业利润。但在政治、经济一体化的中国传统社会里。商人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不得不在政府超经济干预的环境下,把利润的绝大部分都用于封建性的畸形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