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作为人类生活和劳动的天地,与文学一直结有不解之缘。它不仅是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一个基本母题。这在我国尤其如此,自《诗经》以来,古代的文学作品就很少有不涉及自然的,古代作家几乎没有不表现自然、歌唱自然的。中古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率先把自然作为独立的审美观照对象,将田园山水引进诗歌的领域,热烈地予以吟咏,因而赢得了“自然诗人之宗”的美誉;他还  相似文献   

2.
长于言志抒情的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一贯重视对自然的描写。早在《诗经≥,就开始把自然和自然物作为客观的对象加以描绘,为以后文学中山水风物的描写建立了根基。到了东晋、刘宋之际,田园诗和山水诗的出现,更标志着自然已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观赏的对象,这比起西方则要早一千余年。它们与我国古代自然思想的流行,有非  相似文献   

3.
适性自足、本性不受任何改变或破坏的自然思想,在陶渊明对于社会、人类和自然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表现;但在强调自然时,他并不放弃人为,而是将两者相济相成,求得和谐与均衡;他的自然思想,是我国独特的社会文化传统,特定的时代、地理和家庭,以及特有的个人禀赋与经历共同造就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对于《乞食》诗,一直流行着这样的观点:它是首托言诗,表面写的是陶渊明入仕之前,挨门行乞丐食之窘状,抒发感恩思谢之情,寄寓故国旧君之思。本文认为:《乞食》纯属记事诗,所记的是诗人晚年向人借贷、感人留饮之事。对于诗题的诠释,须求本义原意,切忌以今类古。分析作品,要透彻解剖其本身,既看到显义层面,又看到隐义层面,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批评,才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论文是不容易的。鲁迅就曾指出:要顾及全篇,顾及作者的全人,顾及作者所处的社会状态,才能较为确凿。评论作家那更是困难。贴阶级标签虽然简便,却是形而上学的,凭主观印象、个别材料和一些表象而匆忙下断语,结论难免是主观片面。只有深入考察作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全面研究作家的生平和所有作品,才有可能作出较为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陶渊明《饮酒二十首》的作年,宋汤汉把它系在义熙十二、三年,宋王质则系在元兴三年,以后的陶渊明年谱和陶诗注本,皆未出此两说的范围。我反复比较,觉得系在义熙十二年最为合理。本文的目的,就是为汤汉说提供更多的佐证。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在其诗中,对其生死观有明确的流露,那就是人生观:任真、委运任化,安贫乐道,及时行乐:死亡观:忧惧、理性和豁达。陶渊明的生死观,是陶渊明生活和思想的直接或间接反映。  相似文献   

8.
汉末魏晋时期,由于整个社会陷入巨大的灾难,人们处在极端严酷的痛苦煎熬之中,因而生命悲剧的自我意识全面觉醒了。“灾难加强价值感”,士人们在对社会人生作理性的思考与反省的过程中,进一步体认人生的现实意义,肯定自身的存在价值,生命的意识得到有力的张扬。  相似文献   

9.
陶渊明并非“在主体上是属于无倾向的诗人”,“应属于非倾向诗人之列”,他的作品与行藏出处无不证明:他不仅是个有倾向的诗人,而且是个倾向相当鲜明的作家。尽管陶渊明有隐逸思想,但他却不是对人生十分空漠、高逸放浪的“隐逸诗人”,更不是如钟嵘在《诗品》中所称的“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而是关心时政、注目现实的伟大诗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与殷晋安别》一诗,前有小序: “殷先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因居浔阳,后作太尉参军,移家东下,作此以赠。” 殷景仁作太尉参军事,见《宋书殷景仁传》及《通鉴》晋纪三十七。其作晋安南府长史掾,史籍失载。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引程移衡《陶诗程传》:“殷晋安,字景仁,名铁,以字行。晋安,东汉属会稽郡,置都尉。此为南郡,三国吴属建安郡。晋太康三年,析置晋安郡。刘宋改晋平。今为福州。”“《汉官仪》:‘每郡置太守一人,丞一人;郡当边戍者,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虽身处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但其诗歌都充满着对生死问题的关注与思考,都表现出死亡之痛,这是相似之处,但二者对待死亡的态度却不相同,陶渊明借助自然来跨越生死,具有庄学之意味,达到不以生喜,不以死悲的境界;华兹华斯则通过自然一上帝的方式来跨越生死的界限,其生死观具有浓郁的基督教色彩。可以说,前者纵浪大化,后者归依上帝,究其原因,源于二者所处的相异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一在《德充符》篇中,王骀的寓言正面表现了弱者特别是遭伤残者希望以脱略外形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想,然而这样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在真实的生活中却并不容易得到承认,申徒嘉的寓言便反映了这一情况。“申徒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李颐云:“申...  相似文献   

13.
商友敬 《新作文》2004,(4):14-15
“按部就班”就是按着既定目标并拟好提纲一步一步地写——这是我们中小学作教学的基本方法,过去老师这么教我们的,我们也这样教学生,代代相传,薪火不绝。我过去教书时。常对学生说:写章好比走路,你要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比如说想到虹河公园去参观鲁迅纪念馆。从学校出发就有几种走法,或是乘18路电车,或是乘66路公共汽车,或是靠两只脚走,那就要分成几段,一段段走,到了哪里  相似文献   

14.
15.
关于艺术和人生的关系,朱光潜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严格的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所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①由此可见,艺术与人生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艺术是人生情趣的表现,人生的觉悟,人生的解释,而“人生原是广义的艺术”②,人生离不开艺术的活动——“创造和欣赏”。陶渊明的诗文充分地表现了人生的情趣——人生的感悟和人生的理想,是属于真正的人生的艺术;而陶渊明的一生,很富有创造精…  相似文献   

16.
回归课程标准 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是法制教育的重要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分类目标中把“尊重权利,尊重法律”明确规定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一。在内容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提出了“权利与义务”的总体目标:“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其中,既包括认知目标即了解法律规定,又包括情感和能力目标即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17.
读陶渊明     
在长江岸边的东流镇上,有两座陶渊明塑像,一座是坐像,安放在陶公祠内,先生头戴葛巾,身穿布衣,手拿书卷,眼望菊江,就像一位禅机了悟的菩萨,似乎有话要说,又欲说还休;另一座是站像,耸立在进东流的陶公路上,先生面露微笑,眼观世事风云,像一位心如止水的慈  相似文献   

18.
19.
20.
关于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历来有时代社会原因说,有个人思想原因说,本文提出,陶渊明直率、质朴、淡泊、自由的性格是决定他走上归田道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