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捣鬼心传》是鲁迅《南腔北调集》中的一篇杂文,它精辟地分析了野心家、阴谋家的“捣鬼精义”,深刻地揭露了他们所玩弄的阴谋诡计的欺骗性和反动性,正确地总结了阶级斗争的重要规律。当前学习鲁迅这篇杂文,对于提高我们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觉悟,掌握阶级斗争的规律,揭露“四人帮”的阴谋诡计,把反对“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进行到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是反动的“第三种人”办的刊物,那为什么鲁迅的这篇文章还发表在上面? 《现代》的确是自称为“第三种人”的施蛰存、苏汶主编的刊物。鲁迅在上面发表文章,双方都是利用而已。当时(一九三三年)“左联”所办的刊物大概已全部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鲁迅无处发表文章,只好利用《现代》杂志,发表自己的意见。而“第  相似文献   

3.
对敌论战,鲁迅向来主张“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与致命的重伤”。《“友邦惊诧”论》正是鲁迅众多的匕首和投枪式的杂文中的一篇。这篇近千字的文章紧紧抓住了反动电文的要害:“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逐层加以批驳,既揭露了“友邦人士”的真面目,又揭穿了国民党反动政府的奴才相。仅以一击把电文批驳得体无完肤,使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阴谋和实质大白于天下,真是精悍犀利,切中要害。  相似文献   

4.
《自嘲》作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是鲁迅诗作中最为光辉的战斗篇章之一。鲁迅写作《自嘲》的年代,整个中国阶级搏斗空前剧烈;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广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从一九三○年底起,蒋介石反动派即调集重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与此同时,还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了空前酷烈  相似文献   

5.
张君平 《上海教育》2011,(13):63-63
引入课文《为了忘却的纪念》 师:在龙华烈士陵园碑林区的南壁碑碣,刻录了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全文手稿。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又发动了反革命的文化围剿。1931年1月17日,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了五位“左翼”作家并于2月7日秘密枪杀了他们。得知这一消息,鲁迅悲愤至极。  相似文献   

6.
伟大的革命先驱者鲁迅曾经说过:“某一种人,一定有这某一种人的思想和眼光,不能越出他的本阶级之外。”(《鲁迅全集》第四卷《南腔北凋集·谚语》)老投降派张春桥在三十年代初期写的《学校生活素描》这篇黑文,正是张春桥的反动阶级“思想和眼光”的又一次大暴露,同时,也是他早年充当国民党鹰犬,破坏抗日救国运动的一份自供状。  相似文献   

7.
《“友邦惊诧”论》是鲁迅针对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八日国民党反动政府通电各地军政当局的电文而写的驳论.大灭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风,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一篇短小杂文,何以竟能起到如此的作用呢?与敌论辩,鲁迅不赞成“历举对手之语,从头至尾,逐一驳去”,而主张“正对‘论敌’之要害,仅以一击给与致命重伤者”,本文不是罗列事实,而是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抓住电文“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的要害,进行层层驳斥.  相似文献   

8.
十一月二日,鲁迅作杂文《火》。文中写道:“一场大火,几十里路的延烧过去,稻禾,树木,房舍——尤其是草棚——一会儿都成飞灰了。还不够,就有燃烧弹,硫磺弹,从飞机上面扔下来。”这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向根据地人民纵火杀掠罪行的愤怒斥责。十一月四日,作杂文《反刍》。反动文人施蛰  相似文献   

9.
“杀人如草不闻声”一九三三年,在鲁迅先生和瞿秋白同志并肩战斗的日子里,他俩曾以《王道诗话》为题,并于文后缀以七绝四首,义正辞严地揭露了买办资产阶级反动文人胡适替国民党反动派涂艏抹粉的卑劣行径。《诗话》虽短,但义理精辟,字字金石,掷地有声;每当我们读到“杀人如草不闻声”这一诗句时,无不服膺其发奸(扌适)伏,真是妙语惊人!然而,事实上,鲁迅先生亦  相似文献   

10.
四、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反对帝国主义大战大会的战斗活动一九三三年一月,鲁迅参加宋庆龄主持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执行委员。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当时一个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为保障人权而努力的人民团体。“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不但直接援助了许多在蒋介石狱中的革命者,使他们得到辩护或释放,而且对蒋介石的反动恐怖统治作了严厉的抨击。”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的历史背景,是一九二七年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反革命战争,在全国各地狠毒地残杀革命战士、工农大众和进步的知识分子。国民党又先后成立了  相似文献   

11.
鲁迅在后期所写的诗歌,闪耀着无产阶级革命的战斗光辉。这些诗歌的精神实质,都是爱无产阶级之所爱,憎无产阶级之所僧。鲁迅曾高度评价殷夫的诗“是对于前驱者的爱的大囊,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 (《白莽作〈孩儿塔〉序》)。这同样也可以借用来评价鲁迅自己的诗歌。鲁迅后期诗歌,首先对国民党反动派祸国殃民的滔天罪行,对国民党反动派分崩离析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如四言诗《杀人有将》: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大都避免了性格的单一化倾向 ,即使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也力求同中求异 ,各显千秋。高中教材选用的《阿Q正传》和《祝福》里的两个人物赵太爷与鲁四老爷的塑造就是如此。我们在分析这两个人物时 ,应该把握这一特点以免误解了鲁迅先生创作他们的真正意义。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 ,赵太爷与鲁四老爷的形象有着许多共同点。比如 ,在政治上他们都代表着反动的地主阶级的利益。从老太爷的不准“革命”到鲁四老爷的大骂“新党” ,就可以清楚看到他们极力维护着他们作为“人上人”的阶级地位之思想观念 ,骨子里他们又都是…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重要人物之一贾雨村,是作者精心塑造的艺术典型。这个没落贵族阶级的代表人物,是孔孟之道熔铸出来的活标本。他为了“再整基业”,袭用孔老二“克己复礼”的反动政治纲领,与四大家族结成死党。贾雨村一生投机钻营,玩弄两面派手法,爬上了“兵部尚书”的宝座,骗取了一部分权力。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一切腐朽没落阶级的反动本质:阴险、狡猾、虚伪、狠毒。一切反动派,都可以从贾雨村身上找到影子。  相似文献   

14.
选入高中第五册语文课本的鲁迅先生的杂感《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不到六百字的短小精悍、深刻凝炼的战斗文字。它以雄辩的逻辑力量,精湛的论战艺术,有力地批驳了反动谬论,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投降卖国、自欺欺人的无耻行径,热烈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前仆后继的战斗精神。文章在第一部分(1、2段)引述谬论之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将“中国人”这一概念区分为一小撮中国反动派和广  相似文献   

15.
一、从鲁迅的《三月的租界》谈起1935年初,正当我国人民处于国难深重和民族存亡危急的时刻,鲁迅于“三月二十八日之夜”,为田军的小说《八月的乡村》写了一篇序文。鲁迅在序文中用含蓄的笔法,热情地歌颂了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所进行的英勇抗日斗争,同时又尖锐地揭露了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荒淫与无耻。鲁迅肯定了《八月的乡村》这部小说,是“说述关于东三省被占的事情的小说”中的“很好的一部”,并且指出:  相似文献   

16.
<正> 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年后的一九三四年。三年来,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我大片国土沦丧。对于日寇的入侵,国民党反动政府开始寄希望于国联,而“国联正和日本人是一伙”,他们在《国联调查团报告书》中,明目张胆地充当日本帝国主义的辩护人。之后,国民党反动派一些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大搞求神拜佛。一九三四年四、五月间在杭州举行的“时轮金刚法会”,历时二十天,报纸广播也为之吹吹打打,喧嚣一时。求神拜佛自然无济于事,很快又发生了华北、平津的危机,一时间,悲观失望的空气笼罩了整个国统区上层社会。就在同时,我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帝  相似文献   

17.
如何加强语文课的词语教学,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仅就教学实践中接触的一些问题谈谈心得体会.围绕主题 有的放矢在进行词语教学的时候,有些课文难度比较大,如果教师忙于释疑、疏通,就会影响课文分析的完整性、系统性.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是要围绕主题,有的放矢地进行同语教学.试以《“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一文为例.鲁迅从“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三个方面着笔,运用了一系列极其准确、生动的词语,深刻地揭露了以梁实秋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御用文人的反动本质,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文章的题目正是主题的形象概括.我在分析课文时,紧紧扣住了题目里的三个限制词进行  相似文献   

18.
鲁迅与韬奋     
韬奋和鲁迅相识是在1932年冬,那时韬奋参加了宋庆龄和鲁迅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和鲁迅一起被推举为执行委员。从这以后,鲁迅那种“战而不屈”的斗争精神,坚强勇敢的共产主义战士形象给韬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处处以鲁迅为榜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不渝地以自己的笔和实际工作,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暴行,维护人民利益,激励和鼓舞人民向反动统治作斗争。并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最后也成为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鲁迅和韬奋所走的都是从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道路,他们亲密的战斗友谊也正是以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自嘲》诗中的“指”字,应如何理解,历来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指”是动词,是指责。这显然欠妥。有的同志指出,“指”是名词,却又说“指”是反动派的压迫,陷害。其实,压迫,陷害,是动词,不是名词。这仍然不够确切。照我们学习这首诗的体会,以为“指”是名词,乃手指之指,意即魔爪, 《自嘲》诗写于一九三二年十月。那时,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对鲁迅的迫害是极  相似文献   

20.
《拿来主义》的教学设想庞晓丽《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一篇具有强烈战斗性和高度艺术性的杂文。鲁迅先生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奉行的卖国主义政策,针对封建复古主义和卖国来荣的“全盘西化”的主张,针对左翼文艺队伍中存在的是否继承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混乱思想,运用辩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