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交互主体性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属于交往实践活动或实施交往活动。师生关系是交互主体性关系;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他们的相互作用是教育交往,而教育的客体是教育的内容和教育辅助设施,师生与它们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关系,发生的作用是教育实践。在高等教育中,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和对教育过程的主导上,而学生的主体性则主要表现在对教师工作的主体性选择、理解与内化、借鉴与超越上。在高等教育中,教师与学生在语言、非语言符号理解上的不一致是师生交往的障碍之一。而不健康的情感碰撞也会产生误解性教学交往。从教师方面看,注意语言符号在教学交往中的合理运用,树立民主的教学交往思想,确认学生在教学交往中应有的主体地位,平等地进行教学互动,对于克服误解性交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移情在高校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陈 《江苏高教》2004,(5):72-74
教育教学中的移情是指教师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分析教学、审视教学;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体会他们的所思所行,体察他们的各种需求和情感;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及时妥善地调整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移情对解决高校教学中存在的教育交往的缺失,师生情感投入的缺失和学生知识获得过程中知识人文意义的缺失等弊端具有积极意义。移情在高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表现在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中、课堂组织方式的运用中和师生的课堂交往中。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中,师生交往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左右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被看作是整体的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之中的,双方在认知上进行沟通的同时,情感、人格等方面也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交流。这种交流,使师生从首次接触逐步发展到形成相对稳定的交往关系。其中起决定作用的,除了教师的态度外。就是师生双方的心理状态,即师生的人际认知、人际情感和人际行为等心理成分。教师了解和认识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并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注意利用这些心理状态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自我监控和调节。将极大地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的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与交往技能相关。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对学生进行课堂交往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5.
赵勤 《上海教育》2006,(7A):47-47
校长通常以领导者的角色与教师交往,相互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但是,随着教育发展对学校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校长与教师之间固有的交往经验,在课程改革的挑战中发生了变化。今天的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更是校长与教师共同成长发展的新天地,教师和校长要走“教学做合一”的成长之路。这一现实的变化与要求,是每一个校长、教师都要直面的问题。我将这看作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并带着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共做共学。原来我和教师之间相互依存的传统关系,也在教与学的相学相友中,生成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课堂话语在教育实践场域中是教师表达个人知识常用的载体,以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形式时刻影响着师生交往。透过教师课堂话语可以透视当下课堂生活中师生交往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切入点转变教师与学生交往的观念和形式,探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交往方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只重视学生知识目标达成的倾向,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形成以师生发生多向、充分的课堂交往学习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体现出合作与交往、强调个性化学习的教学特征。这对教师的基本素养以及人格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姑为“双主”教学结构理论,强调教学的交往互动性,教学中的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相互矛盾等是教学交往的不同表现形式,而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出新、自我生成、自我繁衍的过程,是在一定的时空中由教师与学生交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教育创新的平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舞台。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探究问题的设计者,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进入历史情境,主动获取知识,参与问题探究,提升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成人教育教学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交往方式单一 优质的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成人教育形式下学生参加面授学习的重要动力。优秀的教师往往通过有效的交往提高教学质量,吸引、启发和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但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师生交往关系的公共性建构意指将公共价值原则贯穿于教师与学生的交往生活当中,从而保障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的民主性与平等性。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民主、平等、协商、理性等公共价值原则并没有主导学校空间中的师生交往生活,教师与学生在学校空间中所享有的公民身份、课程权力以及话语权利依然处于不对等的地位,从而会造成师生之间的心灵阻隔,导致师生交往愈来愈成为扭曲的交往。扭曲的师生交往会损害学校教育的公共价值取向,阻碍教师与学生的公民身份认同。重建师生交往的公共价值取向,必须以协商性、民主性、批判性和无强制性等公共理性原则为基础,保障师生的平等权利,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公民身份认同,最终推动师生交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交往是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意志的行为主体之间通过表情、语言、举动而发生的关系。课堂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在教学实践中,不论是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还是学生在教师讲课时毫无表情的沉默,交往总是客观存在,无法避免的。正是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中,教学任务才得以完成,教育本身的价值才能得到实现,人类文明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一、教学交往的必要性1.从教育本身的基本内涵来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交往。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的情感传递、知识共享和智慧交融…  相似文献   

12.
生生交往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相互理解以达到共同理解。然而无论是教学理论还是教育实践中,师生交往都是占据主要地位,生生交往只是作为构成教学交往的一个完整部分被提及却没有具体的、深刻的探讨。本文从我国的课堂上生生交往的现状出发,试图通过对生生交往的理论基础的分析和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讨,回归其在教学交往中的应然位置。  相似文献   

13.
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交往也蕴涵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教育交往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围绕教学内容而共同参与的对话、沟通、合作并产生交互影响的过程。作为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师生交往不仅是语言的对话和肢体的互动,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灵魂和思想的交流,在师生交往与交流的过程中,知识得以传递,生命的内涵得以领悟,人文精神得以继承和发展,文化得以解读和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4.
论教学交往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教育实质就是师生交往的过程,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要提高师生的交往能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需要提高交往能力,应该是学校的所有人,主要是教师(包括校长、主任等)和学生。他们所需的交往能力,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个性。从交往的类型来看,有教育交往和日常社会交往之分;教育交往中,又有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之分,它们都需要一些共同的交往能力和专门的交往能力。本文将着重探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能力。一、交往能力的构成从不同角度,可以把交往能力分为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调节能力,或分为思维能力、行动能力。本文…  相似文献   

15.
交往是教师生命的本质需求和工作开展的根本途径,交往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质量以及教学的质量。在现实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外界社会之间都存在较为严重的交往困境,自我开放是消解教师交往困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大学交往教学视教学为一种交往过程。交往过程乃是大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师生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交往教学追求的目标,交往教学过程是一个民主的教育过程。 在此过程中,会受到诸如化心理、教学传统、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干扰,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交往的教育价值和转变教师职责则能消除这种种干扰。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中师生交往是老师与学生间的一种互动关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作用。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这种信息包括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往,使学生在有效课堂交往中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教学中师生交往现状和师生交往的重要性入手,阐述了现代教育背景下师生交往的特点,探索构建和谐师生交往的对策,以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师生交往在学校教育中的深层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蒲蕊 《早期教育》2002,(17):43-43
现实学校教育中由于对师生交往意义的片面认识,使师生交往缺失了其应有的深层意义。表现在:(1)把师生交往理解为教师与学生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背景、条件和手段,只重视交往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它的目的性价值。(2)把教育窄化为教学,把教学窄化为知识教学,进而把师生交往简单理解为一种知识传递活动。(3)在关系范畴内,教师把学生置于不平等的地位。习内容的全面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课堂教学交往的缺失与追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课堂应是整个教育系统中交往活动开展最充分最彻底的领域.由于大学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技能,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原因,今天的大学课堂教学交往表现出教学交往单边化、教学交往形式简单化以及交往载体不可超越性等不足.我们必须确立交往双方的主体性,加强对话,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大学课堂教学交往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交往,就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论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不应有高低、强弱之分。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得以建立和表征的最基本形式和途径便是交往,离开了交往,师生关系就只是外在的,而不能成为教育力量的真正源泉,甚至反倒成了教育的阻力。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