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宁化客家牌子锣鼓繁衍于明代,是流传于闽西北客家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吹打乐。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的积淀,宁化牌子锣鼓逐渐形成了由南北曲以及民间小调为主的曲牌体系。牌子锣鼓的曲式结构为联曲、联奏形式,调式、调性色彩丰富多彩,还大量存在交替调式的现象。牌子锣鼓广泛应用于祭祀、庆典、灯彩、迎神庙会等场合,乐器有唢呐、小鼓、边鼓、拍板、锣、钹等组成,多为边走边奏的表演形式,深为老百姓喜爱。  相似文献   

2.
客家民俗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受到沿途迁徙地的影响,又与其它地区、其它民族的交往中形成的多样而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民俗文化经典.宁化牌子锣鼓是客家民俗文化重要的代表之一,又是客家民俗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社会基层,渗透于宗教信仰、寿庆习俗和民间游艺等客家民俗生活的各个方面.挖掘和运用民俗文化资源对本区域文化身份的确认和民族地域音乐的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对宁化客家胡氏与汀州胡氏源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通过《福建汀州岭南胡氏族谱》和《杭武胡氏族谱》这两部族谱文献梳理了汀州胡氏的源流,明确了汀州胡氏的始迁祖为万九郎,并非五郎公,并且确定了汀州胡氏源于江西的华林胡氏的忠简公胡铨的后裔子孙,在这个迁徙过程中,并未至别处(客家祖地宁化石壁村)停留,而是由江西直接迁入汀州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随着“客家热”的兴起和持续,各地客家县市都充分抓住机遇,争先发展本土客家文化旅游业,以此带动经济发展.作为客家祖地的宁化,拥有着丰富的客家资源,可发展却处于初级阶段,远低于其它客家县市的发展.本文从宁化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出发,浅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快发展宁化客家文化旅游,带动GDP增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客家妇女本质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妇女的勤劳贤惠历来被世人广为传颂,而这些优良品质传统是由其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与文化背景所造成的,本文通过分析客家妇女的品格而进行其历史探源.  相似文献   

6.
宁化客家祖地的世界级品质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客家祖地福建宁化石壁有"客家摇篮"、"客家的发祥地"之称,是世界客家人朝圣的中心,具有世界级的地位,其文化影响波及世界各地.但由于对赍源品质和产品特征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来寻根的海外华人华侨的数量在减少,因此.加快开发祖地寻根旅游产品对于福建省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当前应该立足客家祖地的文化现实.研究现代客家人的旅游兴趣、大手笔开发世界级旅游资源,还应以文化为载体,重视精神文化层面的资源开发,弘扬客家精神.挖掘客家文化精髓,展示与体验客家文化,通过构建客家文化体系,保护、传承、光大客家文化,促进其与自然风光相结合.拓展客家旅游新的形式、内容与空间,进而实现客家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客家、壮族妇女遗风对太平天国妇女习尚和妇女政策的影响巨大,主要表现在生产劳动、参军作战、参政为官、社会交际、恋爱婚姻、妇女不缠足、宗教活动、妇女服饰、妇女教育等方面。这种影响与太平天国发源地——广西地域客家和壮族妇女遗风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广西客家、壮族妇女习俗在太平天国内一种天然的继承和发展,并非是太平天国解放妇女所采取的主动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客”与“主”的辩证关系入手,论述客家妇女的生活特点及其地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客家妇女的社会地位研究正日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从民族音乐学田野调查和音乐人类学的视角切入,通过对闽西客家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聚焦客家妇女的音乐行为及其艺术特点,可窥见客家妇女音乐在客家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降童是民间信仰中的法技之一,在传统社会中的一些道教派别及巫教中均很常见,有学者认为这种习俗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消失。本文利用鲜活的田野调查资料,叙述了乡民对一个女童子的信仰及其道士在坛堂举行的一场童子醮过程,藉此说明降童习俗在广大乡间并未随着经济发展、医学进步、科技发达与民众教育的普及而消失,相反在一些客家乡村仍然十分盛行。  相似文献   

12.
客家文化旅游区是福建省重要的旅游区。客家祖地文化是闽西北文化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福建省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宁化石壁是世界客家祖地。RMP分析理论是旅游产品开发的系统理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产品优劣势明显。宁化石壁客家祖地应重视旅游产品主题性创新开发,加强RMP结构优化策略,以促进旅游资源保护、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产品创新。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客家女性具有突出的母性意识。客家女性以奉献为核心,独特、厚重、深刻的母性情怀为客家民系的繁衍、发展作出特殊贡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山歌是传统客家女性精神世界的一面窗口,展示了充满母性光辉的客家女性风采。  相似文献   

14.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为例,就苗族妇女在其民族服饰制作中所扮演的主体性角色,说明了她们在服饰民俗旅游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5.
语讳是一种特殊而复杂的语言避忌现象。同时,它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与民俗内容。从避凶趋吉和避俗求雅两个方面对梅县话语讳进行分门别类的描写,并在描写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及民俗的角度,对各语讳形成原因及避讳方式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解释。由此,不仅能引出梅县话语讳的许多特征,而且可展现梅县地域文化和民俗的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16.
贺州沙田客家话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贺州沙田客家话主要是长乐声,来自广东梅州地区。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基本送气,有舌尖前不圆唇音韵母[η],晓匣二母合口基本读[f],没有[y]音,声调6类,浊上读阴平,有两套塞擦音及同部位擦音,全浊声母今读不送气,这反映了沙田客家话的变异。  相似文献   

17.
佛经初步出现了正确的女性意识、女性观念,如佛经开始重视女性,公开宣称男女平等,女性也能成佛。但是,佛经并没有完全贯彻男女平等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女性歧视和男性霸权现象。然而,佛经这一重视女性,主张男女平等,女性也能成佛的思想的提出和形成,有力地挑战了印度传统的男权观念,为妇女解放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是佛教由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变革时期。作为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佛教,其整体上呈现出衰微与变革之势。寺院僧人无法维护其寺产,寺产经常被社会各种势力侵夺,业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民国时期寺产被侵夺的方式大概可分为外部侵夺与内部侵夺两种,以外部侵夺方式为主。民国时期的寺院僧人对寺产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其维权主要是通过佛教组织,并借助法律诉讼工具。  相似文献   

19.
中国女子职业教育发轫于清末民初,随着教会教育的渗透、西学的涌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撼动了几千年来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桎梏。广大女性有机会走出家门,走向社会,逐渐获得独立。我国目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中国女子职业教育的兴起进行研究,将会对我国现阶段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