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学校权力与学生权利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作为具有法律地位的行政主体,拥有行使公权力性质的"学校权力"。在学校管理活动中,学校权力行使与学生权利享有形成了由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特权理论、宪法理论、特殊契约理论所描述的复杂关系,并产生学校管理权与学生受教育权、学校管理权与学生隐私权、学校管理权与学生救济权等矛盾和冲突。寻求学校权力和学生权利的平衡,关键在于建构学校权力运行与学生权利保护的内部平衡机制和外部平衡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高校应该实行依法治校,依法对大学生进行管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按照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开展各种管理活动。明确高校的义务,限制高校的权力,不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把确立学生权利主体地位作为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同时,大学生也应提高权利主体意识和自律意识。这样才能平衡协调好高校管理权与学生权利之间的矛盾,促进高校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这一要求,无论是从依法行政观念上看,还是从依法行政实践上看,都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权利,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我国是一个封建积习甚深的国家。在封建社会,身份等级关系是法律权力义务关系的基础。当官者享有无义务的权利,并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来保障和扩大这样的权利,形成权力本位;老百姓有义务而无权利,没有办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形成义务本位。封建社会的权力义务观念,仍深深地影响着现代人。建国后…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自治权是学生成立学生自治组织而拥有的一种在学校内部的、经过多数学生认可或默示的、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并独立行使的权利与权力.法律属性上,高校学生自治权的"法定权"不明显,更多地体现出"拟制权"色彩;法律特征上,高校学生自治权具有权利性与权力性、自主性、民主性、教育性等特征;内容上,高校学生自治权包括高校学生自治的自由权、要求权、福利权、参与权、管理权等内容;限度上,高校学生管理权、教师的学术自由、高校学生自身的局限性等是高校学生自治权的限度.  相似文献   

5.
正教师,作为一个特定的职业人,在与国家、学校、学生的相互关系中,既享有一定的权利,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一方面,教师要明确所享有的法定权利及界限,更好地行使权利,自觉抵制各种侵害教师合法权益和权力的现象,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其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增强教育教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一、异化的教师"权力"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在教育教学中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相似文献   

6.
传统理论根据特别权力关系说与大学自治理论,认为高等学校对学生享有高度的自主管理权,为了实现大学的培养目标,学生有义务放弃部分个人权利。但由此而出现的高校滥用管理权,侵犯学生基本权利的纠纷大量出现,引起学界的广泛争议。本文通过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与反思,探讨对高校学生管理权进行法律规制的合理性,以期推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管理权的行使与学生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对学生学籍的管理是高校行使管理权的内容。高校管理者的自主权不是民事权利,而是法律授权和政府下放的准行政权力;学生的受教育权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剥夺这种权利的理由应由法定,非依法不能被剥夺。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一年,"去行政化"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第一热词,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更是将关注化成实际行动,纷纷建议通过修改《高等教育法》来迈出去行政化的第一步.代表委员们认为,从法律层面来看,我国高等教育法中存在的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制度不健全,权力分工、权力配置和权利救济制度不完善等缺陷,是导致行政化的法制原因.应通过修改我国高等教育法,完善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保障制度;确立学术权力主导地位;实现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和教师民主管理权之间相互制衡和相互配合;完善教师民主管理制度;构建师生权利救济制度,为我国高等学校去行政化改革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与高校的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的权力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集中表现为:重视实体法权利而忽视程序法权利,彰显行政权力而忽视行政相对人权利,政府与高校权利与义务脱离而导致政府对行政相对人权利的侵犯等.高校与政府行政法律关系的治理,核心是解决二者的权力分配.要达到权力的合理分配,应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以"平衡理论"作为权力分配理论,实现对政府与高校权限边界的法律确认与规制.  相似文献   

10.
加强高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需要依法理清有关权利义务关系。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和激励高等学校教师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维护高等学校教师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是工会的权利和义务,支持、协助、管理、督查高等学校教师继续教育是国家及其有关行政机关的权力和责任,实现高校教师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需健全法律制度体系、抓住主要形式、建设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关系着国家文化的独立性,更关系着一个民族的政治主权和独立地位。文化主权与反对西方的文化霸权是相伴而生、相辅相成的。在新的复杂国际形势下,我国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形势,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个国家在国际法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其"软实力"就越强,获得的"文化安全"系数也越高。要充分利用国际法和国际法律体系,依法维护中国的文化安全,实现国家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12.
从国家应具备的要素阐述“台湾”是一个国家,从历史事实上、国家法规定上,阐述台湾自古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国际法上的主权是有不可分割性,中国政府目前未对台湾实际行使领土主权的事实绝不意味着台湾拥有部分主权,绝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没有国际法上的权利或没有力量来实现中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税收主权是国家在税收方面拥有的对内至高无上、对外独立平等的权力。经济全球化浪潮导致税收主权在观念、主权者、税法内容、权力行使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税收法律制度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主动变革,着力普及人本主义税收主权思想,确立税收立宪观念,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价值平衡,坚持法律主权与让渡税收管辖权相结合。在税法制度层面,应当约束税收主权者的权力,调整税法内容,包括转换税制结构、变革流转税、创建电子商务税制,并逐步实现税收征管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4.
地方立法权问题折射的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从权力配置观念向双层权力与权利观念的转变,其背后的话语是公民权利。在“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宪政背景下,地方立法制度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保障地方的自主性,更符合人民主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论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法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从全球化概念的剖析入手,阐述了全球化与国家主权关系的几种不同理论,讨论了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相互影响。文章最后指出,全球化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家主权,但国家主权必须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作者还就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家主权最基本的内涵在于它是国内的最高政治权力。一般的传统观点认为,基于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洛克最早系统地论证了议会主权说,是议会主权论者。洛克虽然没有明确地提出“人民主权”的概念,但他在另一种意义上表达了人民主权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魁北克就"独立"议题所举办的两次公民投票属于分离性公民投票。事后加拿大政府规定了启动公民投票的复杂程序,无疑等于在事实上限制甚至取消了魁北克分离出去独立建国的可能。该案例表明,一个主权国家的内部的某个地区欲通过公民投票的形式来获取分离独立,中央政府有最终的权力决定是否允许其脱离出去。因地区分离势必会影响到母国的利益,为此,母国对分离性公民投票一般持以反对的态度。该案例还启示我们:对分离性公民投票不能迁就让步,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遏止分离主义,要建构妥善解决"差异"问题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8.
古典政治哲学将国家学说建立在自然法基础上,自马基雅维里以来的近代政治哲学则是将国家学说建立在"国家理由"的基础上。如果说格劳秀斯还严格遵循着自然法传统,那么霍布斯对自然法的情感则非常复杂,他认为国家是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社会契约论的逻辑前提遵循了自然法。但在他论述国家主权和国家功能时却遵循了"国家理由",这影响了斯宾诺莎。"国家理由"后来逐渐演化为主导国际关系原则,不仅产生了积极作用,也产生了消极作用。为了人类发展需要,反思"国家理由"观念,应该把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世界作为人类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9.
由于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反向协商一致”决策方式的采用,从而使WTO争端解决机构(DSB)事实上获得了对WTO成员方贸易争议的强制管辖权;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最为首要的原则,其在司法领域的表现为任何国家不得被强迫违背其意志进行诉讼。DSB的强制管辖权与国家主权原则表面上似乎是相矛盾的,但实质上两是一种并行不悖的关系,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对主权的自我限制或让渡。DSB的强制管辖权仍然是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但近年来出来了贬低和否定国家主权原则的理论和主张以及随意践踏他国主权的事实。同时,随着国际组织的数量增加和职能的扩大,的确也对国家主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但所有这一切,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国家主权原则是构成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神圣地位。国家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在可预见的将来国家主权原则仍然是国际法的一项最为有效、最为根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