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军 《教学与管理》2002,(12):27-28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念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同时也推动学校工作方方面面的改革。“评语”这个以前鲜为人重视,学期结束时班主任例行公事般地写上几十个或一百多个的文字,告诉家长其子女在校的表现,几年前一下子被推到改革的风口浪尖上。那种千生一面、用词单调、称谓生硬、模式化的评语,受到人们严厉的批评。改革的深入也改变了人们的看法,目前人们已充分地认识到“评语”虽然字数不多,它却给学生以巨大的影响,评语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就日前来讲,  相似文献   

2.
老师每个学期(或学年)都要给学生写评语,家长总是以教师的评语为标准鼓励孩子发扬优点,督促孩子改正缺点,学生也是以教师的评语矫正和鞭策自己的行为。但是,过去的操行评语大都是千人一面,古板生硬,缺乏针对性,很少体现学生的个性或特长。如何改革操行评语,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中国教育报》今年3月11日发表烟台市改革操行评语的一些做法,对我们很有启示,现摘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供大家研究与借鉴。全面·准确·激励烟台市教委改革操行评语的指导思想和做法,可概括为“三性”、“四化”、“四步走…  相似文献   

3.
时下,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既是一句醒目的标语,也是非常流行、十分吸引人眼球的口号.仔细琢磨这句口号,可“喜”之处在于,它提示和号召人们关注孩子、重视孩子,以孩子为主体,彰显一种“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而“惑”则在于践行起来很难做到.在三个“一切”中,“为了一切孩子”应当做;“一切为了孩子”难做到;“为了孩子一切”做到难.对待这一口号的正确态度应是,它可以作为行动的参考标准,但不能成为行动指南.否则,将会适得其反,即由善意的引导变为可怕的误导,变成一种忽悠、虚饰与矫情.  相似文献   

4.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正在逐步转变,教育评价制度也发生了变革。传统的操行评语的僵化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操行评语必须改革。长期以来,操行评语被班主任仅仅视为一项工作任务来应付,敷衍了事,再加上期末时小事多,致使操行评定中普遍存在以下几种弊端:一、千人一面,缺乏针对性。由于平时对学生缺乏观察、了解,觉得这生与那生差不多,写不出个性化的内容,只是用“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等常用几个词来搪塞,似是而非。二、冷漠淡然,缺乏情感性。操行评语惯用的开头往往是“该生怎样怎样”,有的甚至还出…  相似文献   

5.
金铭莉 《云南教育》2005,(13):43-44
改革对学生的评语是新课改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然而,在边疆农村中小学,不少教师并未重视对学生评语的改革。有的班主任平时不记录、不积累,到学年结束时(甚至学生毕业时)才“想当然”地拼凑几句评语,有的班主任则“放手”让学生干部去写本应该由教师本人写的评语。这类“拼凑”、“代笔”写出的评语,态度生硬、呆板,无血无肉,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多数老师对许多学生的两学期评语一直唱着一成不变的“高”“中”“低”调子,把成长中的孩子毫无顾忌地用老眼光框在了一年又一年的白纸上,由此以来“鉴定评语”也就要么成了“喜报”,而掩盖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无从找到自己的新起点;要么成了“控状”,而抹煞了孩子努力后的闪亮点,让学生怯懦、家长灰心。  相似文献   

7.
“评语”虽然简短,但一词一句总关情。  不过,我们有的班主任没有正确认识到“评语”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分量,对评语不是仔细推敲、字斟句酌,而且信笔所至,完成任务了事。在这类老师笔下,“评语”成了新一套的“八股文”,空话、套话多,抹杀了学生的不同特点,几乎每名学生评语的开头都是“该生如何如何”,结尾是“希望怎样怎样”,不痛不痒,千篇一律。  还有个别老师,对于一些差生,在评语中“另笔相待”,他们把评语当作惩罚学生的手段,当作发泄的工具,字字句句“语罚”孩子,这类评语是悖反师德的。“评语”最终还是要…  相似文献   

8.
改革小学生操行评语□大连市实验小学丁延黎传统的小学生操行评语,大家并不陌生,那成人化的内容,形式主义的词语,教训人的口气,人们记忆犹新,以至到目前,还困扰着一些学校。教师的“劳而无功”、学生们“无动于衷”、家长们漠不关心,已经使评价的作用荡然无存。传...  相似文献   

9.
只言碎语     
日前读到一条消息,讲的是某地一所小学,要求每个班主任给孩子写评语,要从以往“居高临下”的结论性论断变为充满温馨的个性化评语,变成和孩子推心置腹的娓娓而谈。一个好的评语,不仅要反映出孩子的真实情况,更要捕捉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增强自信心,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以交流、希望和赞赏为主的评语,乃是对孩子个性和特点的尊重,这也正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寻找终身受益的财富。说今天出现在评语上的亮点,会成为学生将来人生、事业上的亮点,恐怕也不是夸张。(据《人民网》)老师的评语像镜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挥长处,所以请老师们“笔…  相似文献   

10.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重大改变。源于赏识教育的激励性评语受到广泛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采用,如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期末的操行评语等。“你太棒了”、“太好了”、“有进步”“我相信你行”等等。这些能够催人奋进的话语越来越多地回响在学生的耳旁。出现在作业本、通知书中。  相似文献   

11.
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江泽民同志说过:“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禀性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现在人们对应试教育的看法已有些转变。正用新的理念来看待教育。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相似文献   

12.
卢望军 《班主任》2013,(4):12-14
“评语”在某种程度上是家长最盼而班主任最怕的事。对于家长来说,一个学期结束了,孩子在学校发展得怎么样,评语最能说明问题;对于老师来说,一个学期结束了,对学生了解得怎么样,评语也最能说明问题。学生对评语的态度恐怕是又盼又怕吧,既想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印象,又害怕班主任在爸爸妈妈面前“参上一本”。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儿童教育里的“宽容”有多个含义。“宽容”首先体现在自信心培养上。小学生每做一点突出的事情,老师就把一个代表荣誉的贴纸贴在孩子胸前。做得更好的,校长会亲自颁发“校长奖章”贴纸。老师从不因孩子犯了错误就用一通道理把孩子说得体无完肤。评语也从来没有“差”这个字眼。对学生没有学会的技能,用“有待学会”说明;写算能力欠佳,就用“还需要练习”等字眼描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学生评语研究的日益重视,现在的中小学生评语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评语的指向对象”、“评语的全面性”这两大重要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大家在认识上分歧很大,直接影响了评语的教育效果。“评语的指向对象”:评语写给谁看?“评语的指向对象”问题,也就是评语写给谁看的问题。笔者在做过班主任的10位教育学硕士中做了一个小调查,结果发现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一半赞成评语应面向学生,另一半则赞成评语应面向家长。产生如此大的分歧,与人们对评语的功能和目的的认识有关。1. 两种评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评语评价改革是新课程试验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评价改革重要方面。传统的学生评价往往过分的强调评价的选拔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评语是评价中的一个环节,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有时教师的一句好的评语如同甘露,使学生心灵复苏,可使懦弱学生变坚强,冷漠变热情,好的评语不仅指导学生扬长避短,完善自我,还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有积极的影响,甚至一生都会因此而改变。为了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为了所有的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评语评价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而由此所引发出的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渐露头角。蛮横、任性、早熟等特征已经在这些孩子的身上表现出来。如何教育好这些学生,成了当代教育工作共同关心的话题。在这种形式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以及“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赏识学生”而得以提出来。于是,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等越来越热,社会舆论也大声疾呼:教育要“以人为本、敬畏生命、善待学生”,并反对教育中的一切惩戒性教育行为,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惩罚”二字成了教育中不可触及…  相似文献   

17.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最流行的一句话,它生动而又深刻地揭示了课程改革思想的精髓。笔者认为,这一观点也应该是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落实《课标》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我们如何在优化课堂阅读教学中,具体有效地贯彻“课改”思想落实好这三个“一切”?下面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千人一面”的短语式操行评语正在被逐渐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因人而异”的散文式操行评语。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已接受给学生写散文式评语.这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是值得肯定的。但通过几个学期散文式评语的尝试.我又体会到:开始写一两次这种评语,还觉得新鲜有趣.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9.
为“宏志班”叫好姚玉成1995年北京市教育界出了二件新鲜事:该市广渠门中学为了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能进入高中的大门,在全国大中城市首创了“宏志班”,使几十个家境困难的孩子圆了“高中梦”,进入学校继续学习。广渠门中学的这项举措一时轰动全国,被人们...  相似文献   

20.
鲁慧茹 《上海教育》2013,(4):125-125
今天的课堂,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努力做到目中有人,学生的学习发展是第一位的。“一切为了孩子”是愉快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一师附小办学的灵魂。综观目前的课堂教学,有两大问题亟待改进:一是如何让教师少讲,使学生多参与、多体验;二是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实实在在,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上下工夫,真正做到减负增效有收获。要达到这两个目标,我们认为必须要有针对性的措施跟进,要研究学生的认知特点,以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起点,从而使课堂有真正的改变,使教学有质量的提升。这几年我们在静安区教育局的支持下,在愉快教育研究所的指导下,把课堂教学的改革聚焦在愉快教育理念下“学习设计”的研究和实践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