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东坡日课     
司农公去拜访苏东坡,过了许久.苏东坡才出迎。不是的。我读《汉书》,已抄了三遍。开始时,每段文章抄三个字做题目,第二遍时用两个字,现在只用一个字做题目,便可背出这段文章。吻东坡日课@孙垚  相似文献   

2.
<正>人们都说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天赋好,能"过目成诵"。其实并不是如此,而是另有其奥秘的。一天,有位朋友去看他,等了好久,苏轼才出来会见。朋友很不高兴。苏轼解释道:"我正在抄《汉书》。"客人听了反而很不理解。凭苏轼的天赋和"过目成诵"的才能,还用得着抄书吗?苏轼说:"我读《汉书》到现在已经抄三遍了。第一遍每段抄三个字,第二遍每段抄两个字,现在只要抄一个字了,客人疑信参半地挑了几个字一试,苏轼果然应声能背出有关段落,且一字不差。苏轼的"过目成诵"原来是勤学苦练的结果啊。  相似文献   

3.
学会抄读     
北宋文人朱载去拜访大文豪苏东坡,很久未见主人出来。原来苏东坡正在抄《汉书》。朱载不解:“以先生之学识,还用得着抄《汉书》吗?”苏东坡答道:“我的学识还很肤浅,不读书不行呀!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像苏东坡这样的抄录读书法就是抄读,即以写代读,以写促读,二者有机结合。抄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与默读、朗读、诵读等读书方法相比,抄读并未引起同学  相似文献   

4.
名人书趣     
抄书 北宋人朱载拜见大文豪苏东坡时,发现他在专心致志地抄《汉书》,就惊讶地问:“以先生的智慧和才学,还用得着抄吗?”苏东坡摇了摇头:“不!我学识还很肤浅,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  相似文献   

5.
名人书趣     
苏轼“抄书”有一个叫朱载的人一次去拜访大文学家苏轼,他在客厅里等了好久才见到主人出来。朱载问苏轼在忙什么,苏轼回答说正在抄《汉书》。朱载十分惊讶:“以您的才学还用抄书吗?”苏轼谦虚地摇了摇头说:“这是我第三次抄《汉书》了。”正是凭着这股“抄”劲儿,使得他成为一代名士,文坛巨擘。  相似文献   

6.
我国从古至今,读书之“三”的范例,不胜枚举。现摘编10例,以飨读者。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读书提要分“三步”:他谪居黄州时,每次读《汉书》都作“提要”。第一步是抄一段,第二步用三个字为题,第三步用一个字为题。后来,别人只要提出某段的头个字,他就能背出来。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相似文献   

7.
抄书的故事     
说起抄书,可能有同学觉得可笑。其实,抄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深入理解消化的过程。古今许多有名的人物就是靠着“烂笔头”去把整部书抄录下来,从而在某个领域成为佼佼者的。东晋人葛洪本是一个布衣,家徒四壁,但他却能孜孜以求,不断进取。他白天种田,晚上便向人借书抄阅。他抄诸子百家之言310卷,又抄《金匮药略》100卷。葛洪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道教理论家和医学家,著有《抱朴子》、《肘后备急方》等永存于世。苏东坡抄书的故事也许更能让我们惊异和叹服。有个叫朱载上的去拜访当时已成为大文豪的苏东坡,许久也不见主人出来。怎么回…  相似文献   

8.
常听到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A老师说:“预习下一课,读课文三遍。”B老师说:“把今天的字词抄三遍。”C老师说:“把刚学完的一课的《同步训练》做完。”读课文的,多半学生不会去做,这和没作业差不多;单纯的字词抄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步训练》会做完,但多数同学会抄答案。布置语文作业,还得巧妙设计,既要让学生愿做,还得让学生有收获。一、每早一诗学生人手一本《课外古诗词必背》,如果不布置背诵,没有人自学,这本书一定被束之高阁。每天早上,课代表把今天要背的诗的题目写在黑板上,学生一到校就背诗,背过…  相似文献   

9.
苏东坡:佛道求超脱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带着130多天的牢狱重创,带着“乌台诗案”未定的惊魂,死里逃生,来到了偏远而贫瘠的汉口下游小镇———黄州。到黄州后,苏轼鉴于20余年仕途的经验教训,牢记子由的劝诫:少说话多思考。他开始反思自己的个性,研究如何得到心灵的平安,而这求取平安之方,就是他的既佛又道。苏轼平时无事,往往以抄佛经、读佛书为营生。《夷坚志》载:“东坡先生居黄州时,手抄金刚经,最为得意。”此外,他经常到寺院坐禅以求“自省”。《黄州安国寺记》云:“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望,深自省察,则物我两忘,身心皆空。”事佛的同时…  相似文献   

10.
爱是双向的     
常听到有学生跑到办公室问:“老师,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什么?” A老师说:“预习下一课,读课文三遍。” B老师说:“把今天的字词抄三遍。” c老师说:“把刚学完的一课的《同步训练》做完。”  相似文献   

11.
男生阿K     
罚抄课文阿K没有认真学课文,老师对他说“:嗯,不弄懂课文不行,那好吧,我们把这篇课文抄10遍。”第二天,阿K把本子交给老师,老师一看:“怎么,你只抄了5遍?”“咦,老师,你自己说的,‘我们把课文抄10遍’,那么就该我抄5遍你抄5遍了。”从现在就开始练阿K放学回家激动地跟爸爸宣布:“爸爸,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北极探险家!”爸爸:好极了!”“我要立刻开始训练自己。”“怎么个训练法?”“每天给我两元钱买冰激凌,这样将来我就能适应寒冷的天气了。”男生阿K@小乔  相似文献   

12.
听到一位学生说:“昨天迟到了,被罚抄两遍课文。”又一位学生说:“上午因在课堂上讲小话,被老师罚抄课文三遍。”学生说的是实话。时至今日,有的教师仍把罚抄当作教育学生的“法宝”:作业未做完,罚你把某课生字词抄五遍,作业出现某些问题,罚你重做两遍。据笔者调查的30个学生说,他们都有被罚抄经历。  相似文献   

13.
【单元教学设想】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宋朝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因此,学习  相似文献   

14.
天马说笑     
各抄五遍尼古拉没有认真学习课文。下课后,老师对他说:“古拉,不弄懂课文可不行!这样吧,咱们把这篇课文抄十遍。”第二天,尼古拉把抄好的课文交给老师。老师一看,问道:“怎么,你只抄了五遍?”“咦?老师,您自己说‘咱们把课文抄十遍。’那就应该是我抄五遍,您抄五遍。”篮球赛观感系里举行迎新篮球男女分组赛。女孩子们打篮球总爱挤在一团抢球,而投篮又是一投,二投……五投,居然进不了。赛后,老师发表观感:“你们女孩子打篮球,有橄榄球的打法(抱成一团),有踢足球的分数(都是只进一球二球)。”急中生智我报名参加了口才训练班。第一天上课时,…  相似文献   

15.
【单元教学设想】 三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人向董遇请教,他不肯教,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苏东坡曾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们宋朝有“《选》烂,秀才半”的谚语。后人也仿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诸如此类的话都在说“熟读”的重要。因此,学习占诗的第一学法就是“熟读法”。  相似文献   

16.
梁小桥 《家长》2013,(1):37-38
一次我和儿子铁锤说起我的朋友给他小孩讲数学题,如果讲过三遍小孩还不明白,他就火了。铁锤听后说:“他讲了三遍都没给孩子讲明白,他自己不检讨,凭什么和孩子发火呢?” 一道题你会做是一种能力,不仅自己会做还能让别人也懂,这又是一种能力。 讲题前事先做好功课 有的家长事先不做功课,不了解孩子在这道题中的问题具体出现在哪个环节,拿过来题目就讲,几遍下来,孩子依旧是一头雾水。所以给孩子讲题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苏东坡与酒     
从此,苏东坡饮酒“不尽器”, 饮酒到量,任人劝酒,决不干杯。苏东坡在《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中说:“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他还在《洞庭春色》中说, 酒是“钓诗钩”,又是“扫愁帚”。《苏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应注重朗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人周密所著《齐东野语》卷二十载,从前有一名书生带着自己写的诗去拜见极负盛名的大文豪苏东坡。他在朗读了诗作后,便请苏东坡予以指教,并问:“这首诗有没有分数呢?”苏东坡回答说:“有十分。”这书生听罢分外高兴。东坡先生随后徐徐地说:“此三分诗七分读而已。”此虽一时戏语,却说出了善于朗读的积极效用。《齐东野语》同卷又载,王楚望素日善于朗读,纵然是篇文采一般的文章,他都能够抑扬顿挫地顺其辞句而读来,使听者陶然其中。  相似文献   

19.
李春优 《师道》2005,(6):38-38
“老师,要列竖式吗?”“老师,要不要抄题啊?”“老师。……”真烦,每当学生们安静地做练习时,他总是那么多问题。都和他说了多少遍了,照平时做,但他好像总记不住。  相似文献   

20.
苏东坡相传苏东坡少年时,博览群书,才智过人。一日,他乘兴在门前书就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没几天,有位白发老翁手持小书一本,来向苏东坡“请教”。苏东坡接过小书一看,连一个字也不识,不禁面红耳赤,羞愧地说:“小生一时狂言,请老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