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积贮疏》(高中《语文》第三册)中“可以为富安天下”一句,课本注释是“(本来)可以使天下富足安定……为,做、形成。富、安,指食用充足和政治安定。”对此注释有三点值得商榷:(一)“可以”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二)注“为,做、形成”,译句中“为”的意思不见了,可以吗?(三)“富”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做“为”的宾语,还是同“安”  相似文献   

2.
说“孰与“     
1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人教社《教学参考书》译这句话为 :“诸位看廉将军和秦王谁(更)厉害?”课本注“孰与秦王”为 :“比秦王哪一个(厉害)。孰 ,谁 ,哪一个。孰与 ,何如 ,比……怎么样”。注释的前一部分和译文一样 ,是对的 ;后一部分说“孰与 ,何如 ,比……怎么样” ,就似是而非了。这样注释给读者一个错觉 ,似乎句中的“孰与”既可当“何如”讲 ,又可当“比……怎么样”讲。当作“比……怎么样”在句中讲得通 ,当作“何如”在句中就讲不通了。一些工具书 ,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孰与”为“与……比 ,哪一个……”、“哪里…  相似文献   

3.
《烛之武退秦师》中有这样一句话:“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句中的“鄙”字,课本注释为:“鄙,边,这里作动词用。”没有说明是怎么动法。但根据全句的注释“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来看的话,“鄙”似乎应释为“把……当作边邑”,亦即“以……为鄙”,“鄙远”即“以远为鄙”,由此,许多参考书都把此“鄙”看成是意动用法。  相似文献   

4.
初中课文《南郭处士》“廪食以数百人”注释云:“用几百人的口粮供养吹竽的人。”此注不妥。此译似乎表明吹竽者人多,俸禄厚。其实,前文“必三百人”已交代了吹竽者人多,此句“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廪食以数百人”专写南郭处士。从语法上说,“廪食以数百人”的宾语是南郭处士。因为此句宾语在原文中承前省略,前句“宣王悦之”中  相似文献   

5.
“旋其面目”注释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工农业余初中语文二册《望洋兴叹》篇的一条注释,我以为注得不妥。原句“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旋其面目”,课本注释为转过他的脸来。按此注,译文是:于是河伯转过他的脸来,仰头向海神感叹地说:“……。”这样译,从情节上分析是不合道理的。试想,河伯是“东面而视”大海,如果转过脸来,又怎么会“望洋向若而叹”呢? 从词义上分析,“面目”译做脸是不妥当的。“面目”就其本意是“脸”的意思,而“脸”又包容着形、神、色。所以本文中的“面目”  相似文献   

6.
的注译欠妥新编语文教材高中第二册《问说》一文第七段(283页)有“……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一句.课本对“道之所成”注释为“学行方面的成就”,《教学参考书》也将“唯道之所成而已矣”一句译为“只要求学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课本的注释和《教学参考书》的翻译,笔者以为欠妥,现就句子结构与前后文意的联系两方面试述拙见。课本的注释显然把“成”解释为名词“成就”,并成为“道之所成”这个偏正词组的中心词,“所”字该作何解,却未谈及。《教参》的翻译也沿袭课本注释,把“成”译为名词“成就”,对“所”字同样避而不谈。这样的注释与翻译只能让人莫名其妙,实在难以令人信服.众所周知,“所”字是一个特指代词,通常用在动词前面,和  相似文献   

7.
课本对《六国论》第二段最后一句“此言得之”是这样注释的:“这话对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从这条注释上看,“之”被当做代词。“之”字在这里是不是代词?这句话的主语是“言”、谓语是“得”。“之”如果当做代词,那么就一定是“得”这个谓语的宾语。要证明“之”是不是代词,只看“得”在这里能不能带宾语就行了。注释以“得”为“对”是正确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得”字条释为:“得到、获得。事情做对了。”“得”用“对”义,是形容词,表  相似文献   

8.
说“书”     
高一语文课本《师说》中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句,其中“书”字,课本注释及教学参考书上一向都把它当“书本”、“课本”解,并据此译该句为“那些童子的老师,教授他们书本并且学习书中的句和读”。我认为此种解释是望文生义。既然老师已教给童子书本上的知识了,当然也就教了句和读,因为句读当然包话在“书本知  相似文献   

9.
课本注释《触龙说赵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一句为:“气冲冲地答应接见他。揖,原意是拱手,这里表示接见的样子。”但读了这条注释仍有不少疑点。“揖,原意是拱手”这是不错的,不过说得不够具体。《辞海》释“揖”说:“拱手为礼也。”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凡拱其手使前曰揖……《礼经》有揖有厌。推手曰揖,引手曰  相似文献   

10.
《滕王阁序》中有言曰:“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教材对此句的注释是:“意思是说,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王将军的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我认为这种解释欠确切,其不妥之处有二:一是把“武库”译解为“兵器库”欠确切,与文章骈俪对偶的句式特点也不相吻合。二是把“紫电清霜”译解为王将军“兵器库里藏有锋利的宝剑”不确切,没有解释出“紫电清霜”在句中的用意。这是个对偶句,组成对偶句的两个分句又是两个倒装句,句子的谓语“腾蛟起凤”和“紫电清霜”,…  相似文献   

11.
近日读《论语》,中有一句,“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冥想许久,“肉”字当作何解释,终不可解。看注释,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解释,或说是“肉的味道”,或含糊其辞。问诸同学,同学也说就是吃的肉;且举例以证: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七十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五蠹》一文中有一句“天下大水而鲧禹决读.”课文注释:“……传说鲸治水以  相似文献   

13.
一、“道可道”就是“道可言”吗 老子《道德经》开头有两句很有意思的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通常把首句解为“道”不可言说,可以言说者即非“常道”之意,释“可道”之“道”为言说。高亨《重订老子正诂》、张松如《老子校读》、任继愈《老子新译》均持此说,实为因袭前人旧注如王弼《道德真经注》魏源《老子本义》等。然而从《道德  相似文献   

14.
《孔雀东南飞》一课中,对“媒人去数日,……承籍有宦官”几句注释道:“这里可能有文字脱漏或错误,因此这四句没法解释清楚。”由于这四句的阻塞,接下去的几句也无法解释清楚。对此,我们的意见是: 一、在“说”和“云”之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三册《庖丁解牛》中“技经肯綮之未尝”一句 ,课本注释为 :“此句为谓语省略句 ,又是宾语前置句 ,应为‘未尝 (碰 )技经肯綮’。之 ,助词 ,起提宾作用。”把此句看作是用“之”提宾的宾语前置句显然是正确的 ,但若说它亦是谓语省略句 ,笔者认为值得商榷。要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是弄清“未尝”在句中的确切含义。“未尝”在古汉语中可以作为一个表示否定的凝固形式而出现 ,可解释为“不曾”或“没有过”。如同一篇课文中的“三年之后 ,未尝见全牛也”句及《战国策·魏策》中的“臣未尝闻也”句 ,其中的“未尝”就都是这种凝固形式。…  相似文献   

16.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商榷辽宁刘荣义一、“故人西辞黄鹤楼”应如何译?诗的首句,小语教参第十册注释;盂浩然由酉向东行,所以说“酉辞”;译为: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唐宋诗选讲(绝句)》则译此句为:“老朋友向西北告辞了黄鹤楼”。这两种译法都欠...  相似文献   

17.
“自疏”     
《屈原列传》中“死而不容自疏”一句,高中课本五册注释为“虽死而不肯苟且疏忽”,把“自疏”解为“苟且疏忽”,似近望文生义。我认为“自疏”一词原出于《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这里作“自  相似文献   

18.
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捕蛇者说》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课本对这句的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显然,注者是把“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就连现行的一些文言注本,如《中学语文文言文译注》、《文言文译释》、《文言文释译》、《初中古文译注》等,也都将“苛政”解释为“苛酷的统治”“残酷苛刻的政治统治”或“残酷的统治”,这些注释,既没有弄清“苛政”的具体意义,也不符合文章的主旨,看似通顺,实质上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文注释,是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一件必做的事情。一个词,一个词组,一句句子,为什么这样注?注释是否完善?还有没有别的注释方法?必须让学生弄清楚。否则,只要求学生死记注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读书的能力是很不利的。怎样才能教会学生读注释呢? 一、指导学生联系句、篇阅读注释,理解注释,帮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词语和句子。例如《最后一课》中有一条注释:“哽:声气阻塞。”单是这样告诉学生“哽”的含义,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相反,如果是联系句子“‘我的朋  相似文献   

20.
(课前组织男女生赛诗)师 :从刚才同学们的赛诗可看出 ,大家的积累相当丰富。今天 ,我们一起学习宋朝苏轼写的《题西林壁》。请同学们伸出手在桌面上与教师一起写课题。(师生同写课题)师 :自己把课题读一次 ,看看哪个字的意思不明白?生 :“题”是什么意思?生 :“西林”指什么?师 :真会思考 ,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书中的注释。生齐 :“题”是书写。“西林”指西林寺。师 :把每个字的意思连起来 ,自己说一次。(生练说)谁来说给大家听?生 :在西林寺的墙壁上写诗。生 :题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师 :学古诗一定要看书中的注释。注释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