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朱光潜《咬文嚼字》)我们说语言身上附着着这种联想的  相似文献   

2.
古诗古文往往不是一读就懂的,特别对于中学生来说,存在的语言障碍更大,我们教学时仅凭课本中现成的注释和教学参考书并不够,因为课本中的注释难免有错误,教学参考书也做不到尽善尽美。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一要勤于动脑,二要勤于动手,即多思考多翻阅,力求把古诗文中的词语讲得准确、透彻。语言是意义的载体,每个词语都有某种意义,而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也不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词语教学的目标是这样定位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里实际上提到了两类词语的教学:一是“关键词”,是能够体现文章特点,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在教学中要体会它们表达情意的作用;一类是“生词”,是学生不认识或不熟悉又要求识记的词,在教学中要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来理解它们的意义.这两类词语在同一篇课文中有时会出现交叉,即有些词语既是生词,又是关键词;当然也有时是分开的,如学生并不陌生的词,在某课非常关键,要重点研读;或有些词并不特别重要,却是学生难写难记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区别对待,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在这里我们着重研究如何突破关键词的教学.  相似文献   

4.
词语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有两方面的任务:一是指导学生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二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词语。而前者又是后者的基础,只有准确理解,才能正确运用。准确理解词语意义,有一个理论问题不应忽视:要注重区分词语的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中学语文教材中,对一些词语的意义作了注释,这些注释一般是教师进行词语教学时的  相似文献   

5.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词汇教学远比语法教学重要得多,也难得多。对一个一个词的意义的理解,关系到对一个一个句子的意义乃至一篇文章的意义的理解。学生阅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正是这大量的不同的词汇(特别是实词),而不是语法规律。要进行词汇教学,就必然会碰到如何看待课文注释、如何看待词典给出的有关义项的问题。遗憾得很,相当多的学生并不会看注释,更不善于利用词典。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学生这样问道:“老师,这个字的意思怎么从《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不出来?那么多义项中竟没有一个合适的?”老师,这个词按课本注释翻译起来为什么那么别扭不顺?这是怎么回事?”这里涉及的问题可能很  相似文献   

6.
理解词语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培养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是中年段词语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耿益松 《教师》2012,(30):22-2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就说明“小学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实际的词语教学却远离目标,进行架空词语教学,主要反映在对间语的理解靠字典和死记硬背来完成,而且还缺乏对词语的应用训练。针对上述情况,我在进行词语教学时主要从自主式阅读教学、词语复习教学、课外阅读三个方面来使学生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词语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在阅读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文章中的某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而这种表现力又不是翻翻字典或词典所能了解和掌握的。因此,我认为,中学生要提高阅读能力,就必须懂得怎样根据语言环境去揣摩词语。一、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因为词语在文章中的地位是固定的,它的具体含义与语言环境密不可分,所以必须把词语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放在句子和语段中去理解它的具体含义。有些词语的含义不能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否则就可能与作者的本意相悖。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叙述日本学生写给作者一封匿名信,信中的第一句话是:“你改悔罢!”托尔斯泰曾…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文注释,是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一件必做的事情。一个词,一个词组,一句句子,为什么这样注?注释是否完善?还有没有别的注释方法?必须让学生弄清楚。否则,只要求学生死记注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读书的能力是很不利的。怎样才能教会学生读注释呢? 一、指导学生联系句、篇阅读注释,理解注释,帮助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掌握词语和句子。例如《最后一课》中有一条注释:“哽:声气阻塞。”单是这样告诉学生“哽”的含义,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相反,如果是联系句子“‘我的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理解”的阅读理解,是提倡阅读要重视基础,重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意.将“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的发现落实到阅读文学作品中去,或理解语句的背景意义,或理解语句的目的意义,或理解语句的象征意义,或理解语句的联想意义,而且意义所在不同,理解思维方法有别,故需要具体问题具体观照.  相似文献   

11.
审视当前的词语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是许多老师在课堂尽力回避或“滑”过的一个环节。常见的词语教学模式是,老师带领学生认读之后,让他们谈对词语的初步理解,然后就进入课文内容的分析。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这样的词语教学,呆滞而缺乏生命活力。为此,新课标提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小学阶段是学生理解、积累和运用词语的起步阶段。所以词语教学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不同学段理解语词的要求和方法是不同的:第一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语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第三学段对词语教学的要求是“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3.
根据符号语义学理论,词语的语义涵盖了多个层次的意义。其中概念意义是词语的核心意义,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个概括性的描述;语用意义是附加在词语概念意义上的意义,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意义,反映了语言使用者所属的文化特征。同一概念意义的词语在不同的文化中语用意义或有对应,或有不同。汉语“秋”和英语“autumn”的语用联想意义就体现了中英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重点:1.从分析关键词语的含义入手,进而分析全句、全诗的意境。2.运用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二、教学难点:1.结合诗歌,理解“意象”和“意境”,“联想”和“想象”的含义。2.本文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说明的难以言传的意境的。3.作者为什么说《咏柳》一诗是“借咏柳而咏春”?  相似文献   

15.
读就是念读。要求学生熟读熟念每一个重点词,让学生看清字形,读准字音,特别是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并弄懂词义。 写就是抄写。要求学生抄写重点词语,了解字的结构,弄清笔画笔顺。对有些生字词,还要求学生借助字典查出正确的拼音,然后与生 组成词一起抄写。 解就是理解。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加深理解。不 课文中已注释的重点词语要加深理解,而且对课文中未注释的重点词语也要通过查词典或老师的讲解加深理解,并引导学生对某些词的多种义项做出选择,同时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记就是记忆。要求学生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练习,特别是在理解词义的基  相似文献   

16.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词语训练不仅要指导学生懂得词语的意思,还要启发学生认真读书,引导他们联系上下文领会词语的感情和韵味,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以上认识,我在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词语训练。一、吟诵品味,领悟用词的形象性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课文文质兼美,形象鲜明,词语丰富而优美。其中有一些词语具有文学味,能让人读了感悟到作者在“表达上”有一种“不可言语,只能意会”的情味。对这些词语,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以…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词语教学模式是: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认读,说说对词语的初步理解,并以词条解释,之后就开始品析课文内容。这样的词语教学,词语的意义、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显得干瘪抽象而缺乏生命力。如何让词语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而是让它“获得感性的含义,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气勃勃的细胞”(维果斯基语),“还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查一查。为了更好地了解作者用词的精当之处,有必要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本义,必须查一查字典或词典。如《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中“敌机在上空吼叫”,句中的“吼叫”在字典里的意思是“猛兽大声叫”,课文把敌机发出的响声比作猛兽大叫,准确地表现了敌人来势汹汹,...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详略,关涉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它的条数的多少,一是它的解说的繁简。一般地说,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每篇都附有详细的注释,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便利。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用怎么翻阅字典、辞典就能够约略地读懂课文了。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节省许多解释词语的时间,用来从事课文的其  相似文献   

20.
文中自注说     
词义的考释有多种方法,其中依据上下文意来考释词义是我们常用的方法之一。这一方面是因为词语是要受到它所处的语言环境的制约的,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运用这些词语的人——即作品的作者,为它们创造了一定的语言环境。由于作者是在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这些词语来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作者在行文中,常常会以各种方式对自己所使用的某些词语加以“解释”,这就为读者和训释者提供了正确理解这些词义内容的途径。由于这种“解释”是在作者的“文本”中出现的,可以说是由作者自己所作出的一种“注释”,因此,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