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九年级学生的母亲提出:“现在就在课堂上公开跟孩子们讲述家庭生活,特别是关于夫妻之间那些不便公开的事情,是否为时过早?”针对她提出的问题,我反问道:“请告诉我,您和您的丈夫在家中是否常跟孩子们谈论有关男女青年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你们希望他或她将来有一个怎样的家庭一类的问题呢?”这位母亲答道:“当然不。”  相似文献   

2.
……我有个幸福、美满、令人羡慕的家庭,我们夫妻的感情一直很好,工作上相互支持,可我做了对不起她、伤害她的事,我没有珍惜美好的感情和生活,却陷入了无聊的网友交往游戏。这件事对妻子造成的痛苦是无法想像的,我真不知道如何去做才能偿还这笔“心债”。……  相似文献   

3.
宝莲灯     
玉帝的三女儿三圣母与凡人刘彦昌结为了夫妻。不久,玉帝知道了这件事,大发脾气:“我的女儿怎么可以嫁给一个凡人呢?二郎神,快去把她抓回来!”二郎神找到了三圣母,可是三圣母坚决不肯回去,她说:“我不回去当神仙了,我要和我的丈夫一起生活。”二郎神就用法术把三圣母压在了华山的一块巨石下面。  相似文献   

4.
异国恋曲     
第十二节:不是一张纸手绢, 更不是一个伊妹儿不是一张纸手绢经过上一课的补习,中法关系快速进入“大跃进”阶段,接着就是“中法友谊地久天长”。她终于对她发现的“中国产品”爱不释手。我也摇身一变,从舞伴变成了她家的坐上宾。犹如金姑娘卧室里堆放的那一大堆中国制造的洋娃娃和小狗熊一样,我也终于在她家占据了一席之地。作为成熟的老光棍,我得陇望蜀,根本不满足于我少年时代柏拉  相似文献   

5.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年仅16岁的私生女,她想通过我的笔端,向父母多年来对她的关爱表示敬意和感激之情。其实,我对于有关私生子的故事并不陌生,大多是面对私生子的事实,夫妻一方无法容忍,要么追根溯源,要么反目成仇,原本幸福的家庭“风生水起”,妻离子散。可是,在听了她的故事后,我被她的父亲、母亲那超越血缘的爱深深地感动了……  相似文献   

6.
爱是春雨     
照片上的她名叫赵小飞,生活在一个条件优越的农村家庭里,爸爸大学毕业后没有服从国家的分配,而是南下独闯“江湖”,几年后事业有成。她上小学二年级时,妈妈也随爸爸南下了。她和姐姐跟着姥姥生活,养成了任性、倔强的性格。家人对她的学习放任自流,她成绩很差。她是全班年龄最小的学生。三年级时,班里有一位男生叫了她一声“小不点”,她给了那个男生一记响亮的耳光,从那以后班里同学都怕她三分。升入六年级后,我担任她的数学老师,第一次上课,40多分钟的一节课她竟睡了30多分钟。几个星期过去了,我多次与班主任谈起她的情况,也多次与她谈心,结…  相似文献   

7.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年仅16岁的私生女,她想通过我的笔端,向父母多年来对她的关爱表示敬意和感激之情。其实,我对于有关私生子的故事并不陌生,大多是面对私生子的事实,夫妻一方无法容忍,反目成仇。原本幸福的家庭“风生水起”,妻离子散。可是,在听了她的故事后,我被她的父亲那超越血缘的爱深深地感动了……  相似文献   

8.
2014年7月12日,我了迎我来的美国伙伴Monse,她在一与个月的交流过程中,会我了学一些与美国人交流巧的,技发现了我们许多的异同之处,思考了如何建立中美同学的友谊。初次见面和互赠礼物Monse是学习成绩优异的美国女孩,有机构赞助她到中国来参加AFS项目。记得当时我到机场去接Monse,上了校车后,跟她坐一排,我先发起话题:“Well,how about your family?”(对了,你的家庭怎么样?)她立马就来劲了,给我  相似文献   

9.
记得小学时,我有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她叫晴。我和她的友谊长达5年,我俩好得像一个人。她活泼开朗,生活乐观。记得她曾对我说:“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害怕,‘天无绝人之路’。”但老天却偏偏要捉弄她,那是一个晴朗的夏天,我在班里坐着。晴急冲冲地跑了进来,对我说:“我现在就要离开这儿了,要去上海姥姥家,爸爸妈妈昨天正式办理了离婚手续,妈妈今天要带我去上海姥姥家。”她就这样走了。  相似文献   

10.
“小聪明,真机灵,长大要当大学生,制造导弹和卫星,驾起飞船游太空……”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这首由姐姐自编自唱的“儿歌”。姐姐是我自小崇拜的偶像。小学、初中她都是校内数一数二的好学生,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没能上高中(父亲一人教书,供着我们兄妹三人上学),一九八八年她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沧州师范学校。在三年的师范生活中,她门门功课成绩优秀,还在师范的第二年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学考试。当时参加自考的在校生可谓凤毛麟角。我曾问她:“师范的功课本来就多,你又自考,多辛苦,图个啥?”“还记得从前我教你的那首…  相似文献   

11.
一九二七年,在枫叶红了的季节,斯霞从杭州女子师范毕业了。一天,她雇了一辆人力车,拉上自己的行李和日用杂物,走向学校——绍兴的五中附小。在路上,拉车的问她:“你到绍兴去干什么?”她兴奋地回答说:“去当小学教师!”那位拉车的人有点吃惊似地仃住了脚步:“什么,你这样好好的小姑娘,怎么去当小学教师?!”斯霞看到他这付惊奇的样子,很不理解,禁不住象是反驳,又象是抒发自己积久的抱负一样说:“当小学老师多好呀,我做梦都想当老师!我要当我们老师那样的老师!”说完之后,她自己也感到好笑了,这个人怎么知辺我的老师是什么样子呢。  相似文献   

12.
当我用手指轻快地敲击键盘的时候,不由得想到当代人在虚拟的数字化世界里如何真实地生活的问题。我想到一个女人,她只因一本地理杂志的吸引,就独自走进了撒哈拉沙漠;她只因如实袒露了对家庭在经济、体力、精神方面的感受和婆媳之间的琐事,居然也吸引了千万读者的眼球;她为无拘无束地逛街而惬意,她为施舍给流浪汉一张船票而牵肠挂肚,她为普通的石头痴迷,甚至差点落水……说实话,我并不是三毛迷,“三毛热”似乎也早已经退潮,而吸引我的,完全是三毛对生活的那份真实、坦诚!君不见,中原某省三任建设厅长无一例外地“前腐后继”,一面高举“廉政”…  相似文献   

13.
一天,我和老伴闲聊。我问她:“嫁给我这些年,你后不后悔?”老伴笑而不答,反问我:“你娶我这些年,你满不满意?”“满意,很满意,非常满意!”我脱口而出。老伴深深地一笑:“如果你满意,那咱们来世还做夫妻。”与老伴四目相望,我情不自禁地揽她入怀,连亲了两下:“但愿如此!”老伴的脸一下红了,娇嗔地把我推开:“都一大把年纪了,还这样,多不好意思啊!”  相似文献   

14.
“苹果”和“橙子”的友谊问:我是一个非常开朗、喜欢呵呵傻笑,而且还很重友情的女孩。可是现实的一次次打击让我变得不敢相信友谊,总是怀疑自己的友情被人愚弄。我曾经有一个室友,住校的时候她对我非常好,我们经常谈心事,交流观点。她是个心思细腻的人,  相似文献   

15.
1 有一年,我班转来一个四岁女孩,她人小脾气大,常与人争吵,或者自个儿生闷气不理人,老师私下里都称她是“小倔丫头”。不久,我们了解到她父母不和,经常吵架,甚至对打,过后又长时间的互不理睬。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希望他们为了孩子和睦相处,但不起作用。“三八”节到了,我在图画课上引导幼儿画“三八节”的主题画,别的小朋友都兴高采烈地画出—幅幅充满童稚情趣的图画,向妈妈祝贺节日,而“小倔丫头”却拿着笔,低着头,眼泪簌簌地落下来。原来一周前她的父母已办了离婚手续,她已失去了同其他孩子那样在父母关怀下愉快生活的权利。家庭和睦是促使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不幸的“小  相似文献   

16.
女儿14岁的生日一过,我和爱人商量后决定对她实行AA制经济管理。原因有三,一是女儿大了,有了一定的选择能力,大人买的东西不一定符合她的心意;二是每月固定给女儿一定的经费,让她管自己的“家”,理自己的财,学会节约;三是培养女儿经济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五一”节假期里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不错。以前女儿吃的用的,家里爷爷、奶奶以及我和她爸都在买,生怕满足不了她的需要。明明知道巧克力、饮料吃多了不好,女儿一嚷便让她满足。钢笔、圆珠笔、铅笔,多得用到大学毕业她都用不完,但有她中意的照  相似文献   

17.
2002年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今天,我尝试着上了一节“特别”的课——将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个学科的第一课时合并在一起,上了一节连我自己也没能起出名字的“综合性活动课”。  相似文献   

18.
在苏格兰的格拉斯哥,有一个年轻的女孩,像今天十几岁的少男少女一样,她厌倦了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束,厌倦了她家庭那种宗教色彩浓厚的生活方式,便说:“我不稀罕你们的上帝,我受够了,我要走了”。  相似文献   

19.
当“官”会比友谊更重要吗?不,永远不会。罗曼·罗兰说过:“友谊是毕生难觅的一笔财富。”但有的人当了官,就不要这笔财富了,整天就比谁的官大。同学小晶就是这么一个人。平时小晶、佳莹和我三个人几乎形影不离,因为我们家都在一起,所以上学、放学总是一块走,一路有说有笑。小晶最喜欢讲笑话了,常常逗得我们笑破肚皮。有时,她看见我们背书包有气无力的样子,还自告奋勇,说:“来,我帮你们背书包,算是减肥运动吧。”看看她那特大号的身材,我们觉得让她背书包也是我们在成全她,于是,我们就心安理得地跟在她后面,而她却累得满头大汗。最近,小晶当…  相似文献   

20.
师:我们通过课外有关资料的阅读,课内读书感悟,深深地感受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人格,被他们之间的友谊所感动,感谢他们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间最伟大的友谊赞歌。在感动之余,你们想说点什么吗?生:我觉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建立友谊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生:学习了《伟大的友谊》,我不由地想起我和李青之间的友谊。上次她在成语竞赛中获一等奖,许多同学向她祝贺,我心里忌妒极了,还一连好几天不理她呢。而马克思和恩格斯“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而感到骄傲”。和他们相比,我是多少渺小啊。生:在未学《伟大的友谊》之前,我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