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体、主体性等原哲学概念开始在教育界生根发芽.教育中的主体性研究呈阶段性如火如荼地展开.其相关话题至今未绝于教育理论的论坛。然而经过文献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大陆地区主体性教育的相关文献大多立足于学校教育的视野.对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关注较少.对于家长教育的主体性研究还未见涉及.所以本文就此不足发表拙见。  相似文献   

3.
本就教育的主体性问题在已有的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全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在对人的主体性的实质做出一个有心理学意味的界定之后,又提出人的主体性的普遍性与差异性,并在其差异性中提出量与质的差异的存在、表现与其意义以及提高人的主体性的心理学条件和途径;第二部分则把教育的主体性分为教育培养目标中的主体性与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并论证了二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的核心问题即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问题,从其发生、实现的条件以及其发展的不同水平和阶段性进行了分析说明,并提出加强、提高这种主体性的要求与建议;第三部分则是在已有的议论的基础上再提出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进人全面实施阶段。根据人才预测学的观点,21世纪需要的是整体素质好、有特长、有个性的人才,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适应力、自主性、独立性、合作性、责任心和创造精神的人才,即人的主体性、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才,而我们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所欠缺的正是一种内在精神,即创造精神、自主精神,我们的教育必须有一个大的变化才行,首先应该是教育思想的转变,使人的主体性在教育中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与主体性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本论文着眼于该问题,就教育信息化与主体性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由教育信息化入手,从它的概念内涵,宏观的信息环境资源的建设,到具体的信息技术的利用三个方面,逐层渗透人的主体性的参与,最后认为:只有人的主体性的参与,教育信息化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活动和人的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教育信息化与主体性教育是当今教育发展的两大主题。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难免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因此,本论文着眼于该问题,就教育信息化与主体性教育的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由教育信息化入手,从它的概念内涵,宏观的信息环境资源的建设,到具体的信息技术的利用三个方面,逐层渗透人的主体性的参与,最后认为:只有人的主体性的参与,教育信息化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活动和人的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所谓科学认识就在于力图排斥主体性因素的干预,以保证科学知识不依赖于任何主体而具有客观实在性,认为科学知识就是对经验材料及观察事实的纯客观描述,因而不应该把人的主体因素渗入其中。而现代科学,尤其是量子力学的发展却证明,主体性因素乃是科学理论内容中不可缺少的构成部件。科学的理论内容实质上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基础上又按照其内在的思维结构(知识的、逻辑的、思维方式的,甚至包括非理因素的各种内在结构),对科学观察事实所作出的解释和分析规定。而在观察事实中,实际上,也包含  相似文献   

8.
关于主体性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现代教育是与现代社会相对应的。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把培养人的主体性作为根本目标。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教育在本质上是对个体主体性的培养,是一种主体性教育。这也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工具性教育的根本特征。主体性德育正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逐步确立和社会发展的强烈呼唤中成为了当代德育的重要课题。一从根本上说来,人的主体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人们大多倾向于这样一个原则,即必须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中来界定主体与主体性。这个共同的出发点也引发出另一个看法:即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  相似文献   

9.
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近十余年来,主体教育论的讨论成了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这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教育内外的现实原因和理论依据的。教育的主体性问题,是主体教育论的核心问题。提出并研究主体教育论,实质上是希图从肯定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与人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出发,探讨和阐明教育的主体性,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中的积极的能动作用。这切合我国的现实国情与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也蕴含着我们的远大理想,对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实践的改革具有深层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下面从主体教育论的角度简要谈谈我对教育的主体性的理解和看法,以期引起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主体性是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根本前提条件。农村教师主体性的发挥不但影响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直接影响着农村教育质量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速度.而影响农村教师主体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加大扶持力度才能加强农村教师主体性地位,才能更快地解决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何跃利  马霞 《文教资料》2007,(14):123-124
主体性教育理论是一种时代的哲学,是本体的、价值的和实践的,促进着中国教育思想和实践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对主体性教育这一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进行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性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在于对教育者、受教育者主体意识的唤起和对教育功能的拓展及对面向未来教育的选择;主体性教育的实践必须塑造自觉的学习主体和建构有效的进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主体性教育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包括:教师定位——缩小规定性,扩大选择性;学生定位——增强主体性,提高创造性;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培养探究兴趣、注重实践操作、鼓励思索感悟。  相似文献   

13.
主体性教育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独立活动,把人类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财富、智力和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方法结构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主体性教育这一当前教育界的热点问题进行哲学思考是很有意义的。主体性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促进人的主体发展,主体性教育的价值在于对教育,受教育主体意识和唤起和对教育功能的拓展及对面向未来教育的选择;主体性教育的实践必须塑造自觉的学习主体和建构有效的进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教育中师生的角色定位包括教师定位--缩小规定性,扩大选择性;学生定位--增强主体性,提高创造性;主体性教育的基本思路是培养探究兴趣、注重实践操作、鼓励思索感悟.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性教育把发展人的主体性作为其自身的价值取向,其根本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发展人就要发展人的本质属性.教育作为发展人、培养人的途径、手段,必须以此为指导,才能完成自身肩负的社会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关于实施主体性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和能动的反映过程.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相似文献   

18.
冯敏 《考试周刊》2013,(24):28-28
新课程改革下,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营造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环境,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并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吸取精华的语言,优化学生对语文的主体性阅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网络语境、主体对话以及网络对话所遗留问题三方面论述网络对话的主体性,认为网络对话极大张扬了人的主体精神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陈祥春 《教育导刊》2008,(11):58-59
传统的学校德育,较为关注学生对规范的熟悉、接受与遵守,因而在教育中主要使用“灌输式”。当代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单一使用“灌输式”来进行德育已显得无力与低效,对学校德育进行改革是必然的应对策略。我们认为,实施主体性德育也许是解决德育困境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