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国民党甚至蒋介石本人屡次通过朱家骅给陈独秀"巨额资助""医药费",表面看来是没有政治用意的,甚至在陈独秀逝世时,在何之瑜的《先生逝世前后用费收支表》中,还有这样的记载:膊(殡)仪费收入部分:蒋先生5000元陈立夫先生2000元……这种现象,从1932年陈独秀被捕到1942年去世这十年间国民党在陈独秀身上下的功夫来考察,不能完全排除他们对陈的"期待",当他们弄清楚陈已  相似文献   

2.
王澄 《陕西档案》2002,(5):12-12
在马列主义的鼓舞推动下,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陈独秀的倡导下,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等在北京秘密建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5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建党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8月,在中国工业和工人运动中心的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负责人陈独秀。接着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相继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在日本和法国的中国留学生和侨民中也建立了党的组织,为举行中共“一大”会议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3.
《向导》研究与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为什么说《向导》是“在陈独秀领导下”出版的?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的束缚,《向导》研究中似乎有意无意地回避提到陈独秀对《向导》的领导作用。有的中国新闻史教材的节目标题也只是《蔡和森与〈向导〉周报》,而对陈独秀对《向导》的领导却不着一字,一般的即使提到陈独秀,也多写《向导》后期曾受陈独秀的右倾影响,即使有个别正确评价说:“《向导》是在陈独秀领导下出版的”,但  相似文献   

4.
包办婚姻尝苦果 陈独秀的第一次婚姻是与即将寿终正寝的科举制度联系在一起的。1896年,18岁的陈独秀为了“敷衍母亲”勉强参加了院试。不料,陈独秀居然以一篇“不通的文字。蒙住了不通的大师”.榜列秀才第一名。  相似文献   

5.
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在大革命时期所犯的右倾错误,不单纯是一个政治问题,而且作为一个重大学术问题,成为海内外对陈独秀的研究中最具争议的方面之一.学界对这一错误的研究.集中表现为对其定性表述的演变,成为对陈独秀的研究中取得实质性成果的重要标志.胡锦涛在纪念任弼时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使用了"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的新提法,有人认为这是自1979年以来陈独秀研究的最大成绩[1].笔者在本文中沿用此种表述.近年来,从"关系"中研究陈独秀,已成为陈独秀研究的一个新的切入点,而且是从多层次、全方位展开的立体研究.  相似文献   

6.
1920年7月,袁振英来到上海,与老师陈独秀相遇,并接受陈独秀邀请出任《新青年》“俄罗斯研究”专栏主编.他由此步入中共创始人行列,由“五四运动急先锋”转变为“共产主义马前卒”.  相似文献   

7.
"一大"释疑     
陈独秀、李大钊为何没有参加"一大" 陈独秀、李大钊没有参加中共"一大",是历史上的一些偶然因素造成的.当时陈独秀担任广东政府教育委员会委员长,又兼任大学预科校长,正在争取一笔巨款修建校舍,如果他离开广州,这笔款子就会落空,所以未能出席"一大".  相似文献   

8.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振聋发聩,而又大起大落,经历了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发展过程.陈独秀晚年借胡适之口给自己定位为"终身的反对派"[1]]390,引起了褒贬不一的评说和争议,也成为后人关注陈独秀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1921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法租界被捕期间各方的营救行为,学界素有“马林营救”说和“孙中山营救”说两种对立的观点。这组分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研究者将陈独秀案的背景复杂化,而将陈独秀案的诉讼程序简单化。基于对档案资料和回忆录的考辨可知:首先,李达称案发时孙中山致电法国领事解救陈独秀。事实上,法国领事和法租界会审公廨法官与孙中山关系不佳。如果孙中山联系法领馆,后者不会满足他的要求。其次,现有资料不能证实孙中山一方通过中华银行所转款项及时用于陈独秀的保释。陈独秀的保释金可能来自马林,同时存在担保人褚辅成和张继筹钱营救的可能性。总之,不宜夸大1921年陈独秀案审理期间孙中山营救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毛峥嵘 《湖北档案》2008,(12):38-39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王明当选为中央委员.那么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为何没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呢?其实,在六大选举时并非没人提名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候选人,只是这项提名没被通过罢了。在六大提名陈独秀为中央委员候选人的,是长期被人认为存党的历史上犯了“袒护”陈独秀错误的王若飞。多年来,极少有人知晓王若飞曾为陈独秀说过不少公道话,并险些因此被开除党籍。  相似文献   

11.
陈独秀晚年写过一首小诗总结自己的一生,“酒旗风暖少年狂,笔底寒潮撼星斗.小诗聊写胸中意,垂老文章气意卑.”这首诗让人深思感叹,也是陈独秀个人命运的写照.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话题.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青年学子的精神领袖,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新文化运动中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猛烈地抨击旧礼教、旧文化,推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毛泽东称其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曾经讲“他(陈独秀)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了其他任何人”,可以说,陈独秀是毛泽东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上的引路人.但个人命运却波折不断,最终困苦孤独地病死于四川江津.  相似文献   

12.
杨飞 《湖北档案》2009,(5):37-38
陈独秀字仲甫,1879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1913年陈独秀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14年,陈独秀出狱后到达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相似文献   

13.
千秋功过,世人评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独领风骚的陈独秀,在我党历史上功过是非的评价,也因时而异。本文披露陈独秀被捕入狱后一些鲜为人知的生活片断。  相似文献   

14.
“小”报副刊除了发现和扶持基层的文学新人外,还应该积极向更高甚至中央一级的“大”报刊推荐作品。但在一般情况下,“小”报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限制,是很难在国  相似文献   

15.
1920年2月间.武昌文华大学毕业生邀请胡适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并作学术讲演。因胡适要在北京陪同杜威访华并任翻译,就转荐陈独秀。此时。陈独秀正在上海参加筹办西南大学事宜.寄居亚东图书馆.接到文华大学电邀后,即乘“大通轮”溯江而上,于2月4日抵达汉口。文华大学协进会和武汉学生联合会,派代表冒雪迎接陈独秀。当晚陈独秀留宿文华大学,备受款待。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被评价为“文学革命的发难者”(鲁迅),“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毛泽东),更是公认的中国近现代革命运动的先驱。像大多数五四时期的精英知识话语产生的复杂性一样,后人对陈独秀的革命思想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和阐释,  相似文献   

17.
过去一说起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从中共“一大”到“五大”连任五届的总书记陈独秀,就说他是造成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罪魁祸首,是“托派”,并被开除了党籍。他的名字一直只能排在中国共产党里的坏人之列,绝不能和毛泽东等其他领导人并提。因此,有人称陈独秀问题是中共历史上的第一大案。可是,今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开幕的前一天,即3月2日,新华社发了一条新闻———《全国政协委员有五十余位名人之后》,新闻列举的名单第一部分是“已故中共领导人之后”,其中有毛泽东的两个女儿李敏和李讷,邓小平之子邓朴方、之女邓楠等人,也有陈独秀之孙女陈红。陈独秀终于堂堂正正又归入了中共领导人的行列。  相似文献   

18.
●字字挟严霜1903年5月,陈独秀在他的故乡——安庆(怀宁),兴行爱国演说会。他的革命激情尚在胸中回荡,上海于7月7日发生了震惊国人的“《苏报》案”,《苏报》被查封,章炳麟被捕,邹容投案。“《苏报》案”接近尾声,陈独秀到上海。此时,章士钊正在筹办《国民日日报》。1903年8月7日《国民日日报》创刊。陈独秀等协助章士钊办报。这个报的主编是章士钊。当时,他和陈独秀总理编辑工作,并负责全部  相似文献   

19.
公理没有强权 ,便是无力的废物 ;强权不讲公理 ,终于崩溃。    题赠甲原先生独秀 (仲甫朱印 )二六年一二月二四日这幅题词现藏上海市档案馆 ,曾在上海档案珍品展上展出 ,1994年 12月 (第 3期 )《档案与史学》封二上登载彩色影印件。刊登时下注 :“1937年陈独秀狱中题词”,第 76页文字说明称 :“陈独秀在狱中给上海工商界人士甲原先生的题词”。档案馆保存这件珍贵的文物 ,并使之面世 ,对研究陈独秀抗战初期的思想 ,提供了一件重要的证据。《档案与史学》认定题词为“1937年陈独秀狱中题词”。按署年旧时有二种表达法 :一为公元 ,一为民…  相似文献   

20.
汪文忠 《湖北档案》2016,(12):42-44
在早稻田大学加入“励志社” 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城内(现属于怀宁县)一个秀才家庭.父亲是个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陈家非常贫困,陈独秀2岁那年,陈父就病逝了.陈独秀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的童年是伴随着《四书》《五经》度过的.1896年,17岁的陈独秀考中了秀才,成为当地一个响当当的读书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