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鲁迅杂文的文体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鲁迅杂的体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裁问题,本根据古代论关于体包括体裁、语体、风格三个层次的理论,提出和论证了鲁迅杂的体特点:体裁杂多而统一于杂质,语言特色繁多而统一于诗化,风格多样而统一于战斗性。  相似文献   

2.
论鲁迅杂文中比喻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杂文成功地创造了一系列的比喻形象,具有典型性、哲理性和意境美。比喻形象的成功塑造,使鲁迅杂文增添了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鲁迅杂文使用了大量的幽默笔法,人们通常认为鲁迅的幽默是当时险恶环境下的一种“曲笔”,是避开国民党新闻检查的一种手段,本文通过对幽默的美学机制和作者的创作心理的分析,认为幽默不是鲁迅创作杂文的被动手段,而是一种主动选择,是鲁迅的一种积极的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杂文语言是具有独特艺术审美性和思想深刻性的话语方式.他在语言的创造主要体现为,利用“陌生化”策略激发语言的活力,创造出形象、新颖的语言形式,同时利用语言的隐喻性特征,挖掘篇章的深层内涵;用“反理论化”的表现方式将作家的思想和情感艺术地体现出来.通过这种创造,鲁迅杂文表现出了独特的思想和情感魅力.  相似文献   

5.
鲁迅杂文具有爱憎分明的政治情感,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力和犀利深刻、诙谐幽默、新鲜奇崛、善于独创的语言魅力。读鲁迅的杂文,使我们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6.
运用意象学说分析了“象”是鲁迅杂文中“意象”生成的客观基础和现象来源,历史典籍、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动物等皆为所用。运用心理学的意象原理,阐释了鲁迅杂文意象生成的心理模型,即经验模型、素养模型和个性情感模型。指出心理模型是破译鲁迅杂文意象生成的密码。  相似文献   

7.
本从当代杂作家的嬗变中,重新审视杂“现实主义”和“韧”的战斗精神这两个特点,号召当代杂作家从人格的嬗变中挣脱出来,重读鲁迅。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杂,以强大的逻辑力量.铸成了对敌斗争的“投枪”、“匕首”和“钢刀”、“利刃”,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一次次围攻,鼓舞着中国人民为革命事业而奋斗。  相似文献   

9.
10.
鲁迅杂文的艺术境界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杂文是哲理与诗结合的硕果,是现代中国现实主义散文与浪漫主义散文的集大成者。她既具有史诗的品格,也具有人学的规范,她同时也是古今中外艺术智慧的结晶。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成就,在很大的程度上代表了现代中国散文已经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1.
鲁迅十分重视为杂中的类型形象命名,他为人物命名的手法堪称为一种艺术,在鲁迅的杂中,人物名称不只是简单的代号,它和人物的内在本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往往可以通过名称去认识人物。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家 ,特别是杂文中 ,处处渗透着深刻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文章就这个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鲁迅,可谓"一代之杂家",杂家乃其本色,杂学乃其当行,其杂学的知识背景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杂文创作。其杂文的观念、杂文文体的多样化、及其杂文区别于他人杂文质素的"个人性",都与其丰赡的杂学学养紧密相关。杂学的志趣决定了鲁迅的文化气质,使得鲁迅成为有史以来杂文领域内创造这种文体的大宗师。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概述1925年5月以前鲁迅杂文写作全貌的前提下,结合鲁迅其他体裁的创作和人生遭际,探究了鲁迅自1900年代初期至1920年代中期在“杂文”写作方面几经跌宕的原由和各阶段杂文作品的形式及主题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学角度解读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是一位卓越的语言大师,他既承传了古语的精华,又开启了灵活运用现代汉语的通途。从鲁迅的语言着手,分别从词语选择、语法活用、修辞技巧三个方面分析和解读鲁迅杂文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个方面简要论述了鲁迅精神的具体表现,即他对中国封建文化的剖析和批判、对中国新文化的建构和指引以及在这两个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对传统、对外国文化的态度和策略,并简要讨论了鲁迅精神的实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新闻基本理论入手,从真实性、时效性、典型性、传播性等方面阐发鲁迅杂文的新闻价值,分析其杂文的时代特性,挖掘其深层意义上对民意的提炼与表达。鲁迅杂文正是依靠其内在的新闻属性,通过揭露、批判为民众塑造现实可行的行为模式,从而改造存在于一般国民中的劣根性。这种改造,显示出鲁迅杂文的广阔性与深邃性。  相似文献   

18.
吴钧 《西北师大学报》2007,44(6):101-104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特有的价值概念,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对人间忧患的悲悯情怀。鲁迅是20世纪中华大地上最具有忧患意识的思想家、文学家之一,他的精神始终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变革与文化发展的方向。本文从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与翻译思想着手来论说鲁迅的忧患意识,进而分析其历史渊源及传统,以及在新世纪继续保持忧患意识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中所塑造的狂人母亲、祥林嫂、单四嫂子、夏四奶奶、华大妈、女娲始母等一系列母亲形象建构了独特的母亲意象群落。此意象不仅涵融了深广的历史化内蕴,又浸透了创作主体深层内心的复杂意识,表现了鲁迅小说创作的几个重要母题。  相似文献   

20.
鲁迅杂文与林语堂小品文思想艺术的异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2、30年代的中国现代学史上,鲁迅杂和林语堂的小品创作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潮流和倾向,对现代散的发展,各自做出了不同的贡献。本试图通过对鲁迅杂与林语堂小品的比较,领略鲁迅杂和林语堂小品的不同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