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爷爷     
爸爸的老家在黑龙江,家里有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和三个姑姑。爸爸和妈妈抗日战争期间就参加了革命,全国解放后他们从东北调进北京工作,那以后有了我和妹妹。1960年,近十年没有回过家的爸爸思乡之情益甚,无奈公务缠身,情急之下只好托人把爷爷、奶奶接到了北京。那年我6岁。  相似文献   

2.
"爸爸、爷爷、奶奶,救救我吧……" 这是5岁女童毛毛的一段录音,在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法院法庭上播放时,几乎让所有在场之人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乖乖女。别人都这么说。每到星期天,我总是8点半起床,洗漱完毕,跳上自行车,随着一阵清脆的车铃声,直奔奶奶家。大老远看到奶奶,便甜甜地喊:“奶奶、奶奶……”这时村里人便会对奶奶说:“瞧你这孙女多干净,嘴巴又甜,学习更是顶呱呱,你好福气哟。”我拉着奶奶的手一蹦一跳回家后,一刻也不闲着,又拉着爷爷一起去散步。一阵微风吹来,吹乱了我额上的几丝秀发。我眨巴着眼睛,认真地问爷爷:“以后我长大了,你还会领我来散步吗?”爷爷呵呵地笑了笑:“乖孙女啥时候想散步,爷爷都陪你。”“爷爷真好。”我娇声地说。“爷…  相似文献   

4.
奶奶今年90岁了,她有一个白色的软布小钱包,我小时候就发现她时常摆弄着看.奶奶舍得把家里的任何东西拿给我玩耍,唯独那个小钱包不行,至今我也没能细看过.多年来不管是她居住乡下老宅,还是随着我父母迁居县城楼房,总要随身携带着它.我曾多次试图索取这个小钱包,奶奶总会说:"给不得啊,这是我二哥留给我的念想."奶奶的念想,也就是我的二舅爷爷——抗日烈士付朝俊的遗物.  相似文献   

5.
"五一"小长假,我和爱人回了辽西老家.看着熟悉的山和水,感受着乡亲们一如既往的实诚劲儿,我的心情很是舒展畅快.特别是听说小堂弟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正在冲刺重点高中,我更是打心眼里高兴. 堂弟是我叔叔、婶婶的儿子,今年15岁.从堂弟3岁开始,叔叔和婶婶就为了生计到城里打工,年幼的堂弟则由爷爷、奶奶照料.从那时起,堂弟就成为了传说中的"留守儿童".和大多数留守儿童一样,堂弟的性格非常内向,不愿与人沟通,自卑且敏感,学习成绩很不好.为此,爷爷、奶奶没少操心,但是两位老人家又有什么解决办法呢?除了吃喝,别的方面对他们来说都是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6.
案例1岁半的萧萧吃饭的时候特开心,因为平日难得凑在一起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陪着他一起吃饭,还给他买了一种从来没见过的好吃的,颜色鲜艳,吃起来酸甜酸甜的,这是果冻。刚一吃完饭,他就迫不及待地催着爸爸帮他打  相似文献   

7.
《全国新书目》2023,(6):40-41
<正>本套书展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与孩子最为常见的8种亲密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决家庭育儿的关键难题,每个故事都充满了教育意义,帮助孩子感受并接纳家庭的温暖和爱。  相似文献   

8.
我没有见过我的外公夏丏尊,他在我出生的前两年就得肺病去世了。那时候抗战刚刚胜利,他那离别了八年的女儿刚刚跟着我的爷爷爸爸一家老小,从遥远的四川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上海,妈妈的肚子里怀着二哥大奎。外公终于见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女儿和女婿,见到了他的挚友和亲家———我的爷爷叶圣陶。此后仅仅过了三个月,外公就带着无尽的忧国忧家的惆怅,离开了那个他不喜欢可又割舍不下的人世。记不起是哪一年,我还小,一次在饭桌上吃饭,爷爷和爸爸照例喝着酒,不知怎么说起了外公,爷爷忽然泪流满面放声大哭,连声说:“好人好人。”爸爸的眼圈也红了,只是…  相似文献   

9.
书香门第     
我爷爷有一种奇怪的性格,那就是不肯轻易相信任何人、任何事、任何见闻乃至于知识的性格。他的口头禅是:“有这么回事儿吗?”“你这是跟俺说故事!”“俺才不信哩。”这些口头禅一旦冲出,表示他已经很能信得过什么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摇头、拍桌子。我奶奶曾经背着我爷爷取笑他这种德行,  相似文献   

10.
少年儿童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候。每一个少年儿童都有热切求知和好奇的心理,他们总是爱向大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们)没完没了地问许多事情,比如,他们要问:人怎么生下来的?世界什么时候有人?天上为什么有星星、月亮、太阳?月亮里有人吗?太阳为什么要下山了那些星星都叫些什么名字了他们要问:全世界都有些什么国家了为什么会有各种颜色  相似文献   

11.
1994年下半年,《语文学习》准备在10月号上发一组文章纪念爷爷叶圣陶诞辰100周年。他们当然不会放过爸爸至善先生,约他写一篇纪念性的文章,内容由他自己定。爸爸那时候在做26卷《叶圣陶集》的编辑收尾工作,实在没有时间。他对我说:“小妹(注:爸爸、爷爷经常叫我“小妹”,叫我弟弟永和为“小弟”),你来写一篇吧。”我很少写文章,要写有关爷爷的纪念文章,更觉得题目太大,一时间不知道从哪里说起,觉得非常为难。  相似文献   

12.
出版社: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晨光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4-1我和亲爱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说,我的爸爸和妈妈变成了天上的星星。在我出生后不久,他们就一起飞走了。每到夜晚,我就独自一个人坐在竹楼的外廊上对着天上的星星说话。我把爸爸的星星叫作"狮子",它是夜空里最亮的一颗。我把妈妈的星星叫作"仙女",它紧紧挨着"狮子",看上去比"狮子"稍微小一些、暗一些。当我仰望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对我眨眼睛;  相似文献   

13.
为了编一本爷爷爸爸教我做编辑的书。我找出好多年前写的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字进行整理,又看到了这篇《爷爷给我改文章》(编者注:本文作者为叶圣陶的孙女)。再看一遍爷爷对文章的修改,觉得他改得真好,对那些改动的理解。也比当时还要深了。早年的文字为如今留下了珍贵的记录,更让我想起许多往事。  相似文献   

14.
序──丰收的田野。金色的谷穗。一位老奶奶和一位小姑娘从远处走来。姑娘:奶奶,这谷穗真美,像金子一样。奶奶:是呵,象金子一样灿烂。孩子,你知道我们国徽上为什么会画有谷穗吗?姑娘:不知道。奶奶:这里有一段千古流芳的故事。姑娘:奶奶,请讲给我听吧。奶奶:那是1942年冬天,正是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宋庆龄奶奶在重庆寓所为董必武爷爷回延安举行饯行茶会。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奶奶也应邀出席了。那天,尽管北风呼啸,寒风凛冽,但屋子里,却温暖如春。桌上,摆着两串麦穗,映着彤红的炉火,金光闪亮,仿佛是一幅精美的油画。…  相似文献   

15.
我们收拾爷爷爸爸留下来的东西,在杂乱的文稿中发现了一个塑料口袋,里面装着爷爷和爸爸“文革”时期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的通信。  相似文献   

16.
四月,全家人聚在鲁爷爷家过周末,菜很快就摆了一大桌,鲁爷爷轻咳了一声道:"饭前我说两句,我们下个月想去趟北京,再去寻寻亲,也许这就是最后一次回去了。"话到最后声音有些低沉。"这是你爸的一个心病,只希望能了了这个愿望。"奶奶说。"爸,别的无所谓,主要是你们年纪大了,这出远门,我们还是不放心啊。"大儿媳说。"我们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  相似文献   

17.
我猛一睁眼,一片云闯了进来.好像无意间说了一句话,这片云饶有兴致地寻梦来了. 我在村子里走动,脚步很轻,却惊飞了一只鸟.这只鸟闪动轻盈的羽翼,滴落一串翠鸣远去了. 我默默地想事情.想停在村口的那辆牛车,想长满苔藓的墙基处,幽幽开着的一朵小花.更多的还是想爷爷想过的事,奶奶说过的话. 村子里的事情多得想不完,爷爷把头发想白了,把背想成了驼峰,仍在想.在一处风雨冲刷不到的墙角蹲下来,我会冥想一阵子.爷爷总想村子里能走多少牛车,草垛能不能高过房顶和树梢.我要把夏天和冬天想短,把春天和秋天想长.把日子和岁月想成鸟的羽翼,轻盈地飞起来.我还会想一些虚无的东西,把根本不存在的事,想到村子里来.  相似文献   

18.
爷爷的儿童文学全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小沫 《出版史料》2008,(2):123-125
2003年的春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白雪静同志找到我,说社里想为谢冰心、张天翼和我爷爷叶圣陶三位儿童文学的老前辈,出版他们的儿童文学全集,爷爷的这一部想征得爸爸的同意。有关爷爷的儿童文学,我从看过的书中知道,他的第一篇童话《小白船》,写在1921年,那是他为郑振铎先生创办的《儿童世界》的创刊号写的,那年他二十七岁。《  相似文献   

19.
上海一家人     
这张全家福,录下的是普普通通的上海一家人。 中间端坐着的,是我的奶奶和爷爷的妹妹二姑奶奶。奶奶是一身浅色,而二姑奶奶的面料,看上去是传说中的香云衫。她们身后站立着的七个年轻人,是父亲和他的兄弟姐妹,还有他的大嫂。照片里没老四,那时已故。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他最小,排老七。  相似文献   

20.
家乡的大枣     
家乡人对枣子的感情特别深,有歌为证:“想枣子,盼枣子,金秋时节收枣子,树上挂满珍珠子,老少喜在心窝子。”又到了九月中旬,我和爷爷、奶奶、爸爸等人回故乡灵宝市大王镇后地村“摇枣”。走到南岭,向北望去,茂密的枣林郁郁葱葱,看不到边。到了村里,只见房前、房后、院子中都栽有枣树。抬头看,枣子像红玛瑙,又像红灯笼点缀在一丛丛绿叶中,红绿相间,诱得人直流口水。我们几人坐着三轮车到自家的责任田里“摇枣”。进入大片枣林后,我被惊呆了、陶醉了。九月是后地人盛大的节日,成熟的枣林在躁动、在燃烧,那沉甸甸、红艳艳、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