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钱荣  季春花 《职教通讯》2012,(23):76-78
校企文化交融是职业教育深入发展的必然途径,是优秀企业对未来员工的必然诉求,是中职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文化交融为学校提供了丰富的德育资源,也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对此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校企文化交融下德育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德育管理的观念开放融合;德育管理的内容职业引领;德育管理的主体全员参与;德育管理的关键规范约人;德育管理的抓手多元评价;德育管理的愿景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2.
文理交融 打造“数学文化”特色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文化,教育就是文化教育;“数学文化”的教学不仅应揭示数学的人文性、科学性与哲学式的思维,而且还可以从数学的科学性中揭示数学的美,生动而深刻地进行人文教育。从本质上讲.数学教学的任务是要有助于完善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文化”教育的任务与重点是既要提高数学素质、提高科学素质,又要提高思维品质,提高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朱群 《快乐阅读》2012,(22):106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每个人、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特色。以美育德,以德促学,寓德育于轻松活泼、没有说教形式的艺术教育活动之中,使学校德育工作从对学生说教和灌输等传统的、单一的教育模式向轻松活泼的艺术教育活动转化,也使学校的美育和德育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正是我校艺术教育的鲜明特色。目前我在通过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德育的内蕴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文理交融 打造“数学文化”特色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学果真只是一个科学工具吗?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果真只能将数学作为科学工具来进行教学育人吗?从高校数学工作者的实践中得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5.
“在地性”通过课程在高校与地方之间进行双向流动与转化,逐步形成有地方特色并获得地方高度认同的课程文化,促进高校与地方的共同发展。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课程设置缺乏地域特色、乡土情怀缺失等导致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制约了“接地气”的人才培养。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决定了其课程文化的“在地性”,“接地气”课程文化追求与地方形成了共生模式,在地化教育为地方提供了“贴地式”的人才培养,因而课程文化“在地性”追求成为地方高师院校的必然选择。地方高师院校课程文化“在地性”追求的实现路径是:立足本土,继承与发扬地域文化,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教师;文化扎根,自觉践行文化自觉,构建文化落地的课程体系;生命在场,贴地行走的“课程扶志”,实现乡土教育理想。  相似文献   

6.
刘飞 《科教导刊》2022,(5):42-44
时代发展对高校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着重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积极推动美育教育融入艺术设计学科教学中。所以,高校应详细分析实施艺术设计学科“立交桥”式交融互动美育模式的重要意义,并针对性提出此教育模式的实施路径,打造交融互动美育模式,推动美育更好地融入艺术设计学科中,实施艺术设计学科教学新生态,稳步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道、释对此都作了深刻的阐释。中华"和"文化有着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它不但启示着人们去获得和平、安康与幸福,而且指引着人们通达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电工课是工科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面向文科大学生开设"电工技能"课程是"文工交融"教学的探索。通过探讨"电工技能"课程的课程定位及内容设置,提出"电工技能"课程将工科的技能素养向文科课程中进行融入,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院校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而要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关键在于教育。为此,笔者所在学校提出了建设十字德文化(即仁、义、礼、智、信、忠、孝、笃、悌、恕)的教育理念,并把该思想渗透到学生德育中去。在教育实践中,笔者深刻体会到,义对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它对容易叛逆的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义气一词在《辞源》上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刚正之气,二是指忠孝之气。围绕义的主题,笔者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德育活动。一、以文化环境影响人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大城市里都居住着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的子女也随着父母的流动而流向各地。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都有着或深或浅的区域文化烙印,他们有着独特的方言口音、各异的生活习惯甚至有别的宗教信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求同存异,实现务工子女的乡土文化同当地文化、学校文化的有机融合,是广大教学工作者亟需解决的教学难题。面对生源地区文化差异较大的情况,小学语文教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小舞台阵地活动的“因地制宜、丰富活动;与时俱进、探索模式;引进义工、发挥主体”等途径和方法,探索“交融型”校外阵地教育活动运作模式,即形成中心小舞台“世博欢迎你 快乐才艺SHOW”为主题的“交融型”阵地活动模式,从而构建多元智能,充分发挥广大青少年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南阳汉画是汉代流行在南阳地区贵族、地主、商人阶层间的一种墓葬装饰艺术,是南阳本地传统文化和春秋战国时期楚、巴蜀、中原文化等长期融合的结晶。汉画"牛虎戏"图像充分体现了这种交融:牛作为辟邪神兽映射出南阳地方文化因素,白虎作为辟邪图案映射出巴文化因素,熊作为辟邪图案映射出楚文化因素。文化交融是南阳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南阳的地理位置、人口的流动性以及发达的商贸经济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是这种文化交融的基础,正是这种交融促成了南阳文化的个性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依托国际学生留学所在地区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地域文化教学,对国际学生进行中国国情教育,可以拓展国情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丰富国情教育的课程体系,从而提升国情教育效果。以《上海城市文化》课程为例,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效四个方面,通过地域文化教学的个案分析,对国情教育的在地化教学进行系统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吴才兴  李成浩 《文教资料》2009,(23):109-111
中学历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拥有丰富的美学资源,因此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出其美育功能.历史教学中的美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掘出这些美及实施美学教育,不仅可以使历史更加具有吸引力,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美和道德是"亲姐妹"。在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中,美育与德育互相渗透、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以美辅德",是当前完善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点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结构和性别话语的转型,双龙村女性"自我"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即年长者是包容他者的,其个体几乎被淹没;中年人则在他人和纯粹个体间矛盾着与纠结着,体现出非常复杂的混合性;年轻一辈主体性越来越明显,关照他人减少,为纯粹个人谋划增加,且独立性和自主性最强。这种代际差异与她们的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的发生、过程及结局不同是紧密相关的,而其根本则是不同的社会结构和规范在个体生命中的影响和不同所致。当代双龙村女性"自我"呈现出"村庄传统文化"、"国家文化"和"市场文化"并存与交织状态,同时"市场文化"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更强劲的优势,继国家之后对村庄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年轻女性的"自我"呈现成为所有女性"自我"变化的趋势。从两性真正意义的平等及和谐相处来看,村庄传统塑造的"包含他者"的女性"自我"对此有积极意义,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7.
关于“美”的言说已有千年历史,对此的研究更是一个值得探讨却让人倍感沉重的课题。中西美学五彩缤纷的“美是什么”的思考、追问与回答,可分为两种方式:叙述与描述。叙述是对“美是什么”的回答,描述是对“美在哪里”的回答。由于先在逻辑与提问方式的局限,“美”的言说方式尚不能无限接近美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以东盟国家华人华侨谱牒文化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全球在地化理论基本分析框架“特殊性空间”、“寻找基本教义”、“存心怀旧”和“在地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东盟国家华人华侨通过谱牒这一重要载体传承、传播中华文化,将谱牒文化嵌入到东盟当地的历史发展脉络、文化传统中,对谱牒文化进行文化再生产,中国的谱牒文化与东盟国家实现和合共生。中国-东盟谱牒文化的建设与推广、延续与传承,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鸡西大学学报》2022,(1):49-52
随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探索和推进,地域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日益彰显。结合新形势下高校育人模式不断探索创新的新要求,创建有益于学生全面成长的育人模式非常必要。以黑龙江工业学院为例,围绕“一心五环”交融式地域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的创建,从建设意义、模式定位、资源整合、教育功能定位、实施路径等角度开展实践探索和理论研讨。  相似文献   

20.
校企一体化发展是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化交融,互利互惠,一体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是实现校企互惠双赢的根本保证和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