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由于高校法学教育培养目标及社会对法学专业学生的能力需求的偏差,要求高校向法学学业教育、职业和就业三位一体方向发展.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构筑合理平台,提高法学教学质量,增强法学专业学生实务能力,是不断适应依法治国和人才市场需要的关键,也是法学教育能持续发展的前提和根本.  相似文献   

2.
我国法学本科教育仍然没有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的老路。以应用法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从创新法律实务教学模式、培养法律实务教育师资、构建法律实务教材体系和建设法律实务实践基地等几个方面入手,或许可以探索出法学本科生培养之新路。  相似文献   

3.
作为法学专业的学生除了系统掌握法律知识之外,还应具有诚信善良、忠于法律、坚持真理、捍卫正义、不畏强权、富有仁爱之心的法律品格;具有自觉的守法意识、公民意识、证据意识和正当程序意识;具有无师自通的学习能力、法律法规的检索能力、批判性的思考能力和说服能力以及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细心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4.
本科法学专业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法律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创新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科法学专业应在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鼓励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等方面全面建设、协调发展,以形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合力,保证法学本科教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法学专业教育总的培养目标是以律师的职业要求为基础,这样培养的法律人才将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而律师职业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职业,这就要求培养学生的方式要发生侧重点的转移.目前世界上法学教育是三种方式并存,其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紧跟律师业务知识的方法.案例分为普通的案例和疑难案件,其中旨在"触发思考、创造灵感"的案例研习和更接近司法审判与诉讼实务的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更砧近律师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6.
虽然学者对司法资格考试与素质培养之间关系的看法上存在争议,但合理的选择是在法学教育过程中贯彻素质培养和司法资格考试良性互动的理念。贯彻该理念的必要性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平衡教育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同时兼顾不同学生的利益。贯彻该理念的可行性是两者的基础相同,都在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遗憾的是,由于学生受眼前就业压力的影响难以静下心来学习与司法资格考试无关的内容,教师受利益的羁绊和自身素质的原因,实践中贯彻素质培养和司法资格考试良性互动的理念存在难度。湖北大学法学专业制定了新版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法学专业本科生法律职业素质培养缺失,应改革课程结构体系,加大法律实践课程;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法律职业教育贯穿四年教育的始终;改变专业师资来源和结构,提升法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加强法学院系与实务界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8.
法学专业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应用型和研究型之分.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确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即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培养.实际上,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已经在实施,并且有着成功的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同时,将法学专业本科人才进行分类培养是对实践呼唤的应有反应.浙江理工大学自2001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学生以来,非常重视人才的分类培养.对于不同的法学本科学生.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培养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法学教育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通过其自身不断实践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诸多经验。尤其是其明确的培养体系和目标、成熟的课程层次设置、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及实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值得借鉴。我国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做到三个结合: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如何为边疆地区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法律人才,作为边疆高校,这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边疆高校缺少内地高校优势的法律资源,更为严重的是,民族学生的语言障碍是他们学习法律的重要瓶颈,如何提高民族学生的法学教育,正是本文的研究旨趣所在。  相似文献   

11.
法学本科培养目标是确立法学本科人才课程体系、培养方式等培养方案的指针.中国5个层次的50所高校法学院系的网页资料表明,80%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8%为复合人才培养模式,2%是通识人才培养模式.数据显示,大多数高校培养目标中都有"高级专门法律人才"的提法,但是这一表述明显是不科学的,既与国家倡导的高校素质教育的政策相违背,又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在中国教育发展的新阶段,应着手构建分层次的法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985"、"211"工程高校应偏向培养研究生后备人才;一般本科院校应走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主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法律人才;至于民办本科和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应明确为培养应用型的基层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2.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除向学生传授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及科研能力。因此,对中本科学生的教育,应该在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能力培养上多下工夫,以人学科知识的学习为重点,同时兼顾其他学科知识,以汉语言的表达和运用为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法学教师是法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师资基本具有良好的法律知识背景和法律感悟能力,但是许多教师缺乏法律实际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人才的质量.这要求高校与地方法律实务部门加强合作,搭建法律职业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出台激励政策,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4.
张华 《考试周刊》2013,(91):150+167-150,167
自作者所在学院法学专业建立以来,作者在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上积极探索总结经验,特别在法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有了突破,实施并开展了平台实务教育模式,即在法学实务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平台、模拟法庭平台、法律实务培训平台、辩论比赛平台,形成四种各自相对独立又有机结合的一体化实务教育平台模式。由于这种平台教育模式紧扣法律实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也可称为"四平台"实务教育模式。从作者所在学院实行的情况来看,这种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平台模式符合法学教学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5.
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必须注重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我国现阶段法学本科教育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开展法律诊所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实践教学方法和途径。当前应在借鉴国外诊所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高校自身的教育定位逐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离不开律师这一重要职业群体.从职业道义和社会责任上来讲,为了公共利益、社会正义以及弱势群体的权益,律师有义务承担部分公益实务.  相似文献   

17.
法学教育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等院校必须以第二课堂为有效载体,积极发挥第二课堂的诸项功能,以强化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警察学院,主要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现从逻辑分析角度,以法学专业为例,从警务化管理工作现状、学生培养目标及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出发,探讨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的特色培养。  相似文献   

19.
高等院校的宗旨是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高、发展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武改革。本科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一体化的培养,必须通过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等环节的加强来改进,尤其是要加强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能力、通用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应用型本科外贸实务类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系列论文研究成果,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创新专业建设模式,实现专业与行业、技能的标准化与国际化;创新实践师资培育与引进方式,形成实践教学团队;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与机制,建立规范、开放的体系与平台;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建设,结合地方特色打造亮点等探索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应用型本科外贸实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指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