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归园田居(其一)》凝聚着陶渊明对人生理性与自我实现的理解与感悟,通过“误入”与“三十年”的知行错位、“叙事”与“抒情”的表达错位、“虚”与“实”的感知错位这三重错位结构,展现他在仕与隐的矛盾冲突中徘徊挣扎直到超脱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2.
3.
陶渊明的诗歌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浓厚的艺术感染力,皆缘于"真".真乃诗之本.其诗《归园田居》(之一)就是"真人写真言传真情"的绝好体现.既写出了作者对官场仕途生活的厌倦,也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句淡泊朴实,字字入心.  相似文献   

4.
启功先生曾说:"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人诗是嚷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启功韵语>)话虽诙谐,语诚允当.古诗"长"到陶渊明,已然根深叶茂,而郁葱之中又自有其复杂.南宋<蔡宽夫诗话>云:"<渊明集>世既多本,校之不胜其异,有一字而数十字不同者,不可概举."尤其是陶诗的语言看似冲淡自然,实则意深旨远.有些语词蕴涵哲理,倘若仅按一般意义理解,必然失之肤浅.人教版教材对<归园田居>的注释,可议之处即不少.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生活是其矢志不移的精神追求,《归园田居》是解读陶渊明思想的总纲。自立自爱,坚守风霜般高洁的节操;自尊自强,不做笼中鸟,不做池中鱼。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人栖息的圣殿。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通过时代背景、诗人生平,了解其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其鄙弃黑暗官场、渴望回归田园之情。  相似文献   

7.
<正>【教材分析】《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归园田居》是陶渊明归隐后所作的一组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这首诗描写了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宁静祥和的农村生活,流露出热爱自然、厌恶官场、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感,体现了诗人坚守自我、不违本心的人格魅力。诗歌的语言质朴无华,格调清新,细细咀嚼,颇耐人寻味。【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一些诗歌作品,能够在较浅层次上欣赏诗歌。接下来的诗歌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二册《归园田居》一文,有两处注释新旧教材说法不一,颇值得推敲。 1、“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中“三十年”的理解: 新教材认为,自上句“少无适俗韵”的“少”时计算,至渊明归田之年(41岁),约有“三十年”。旧教材认为, “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指从初入仕到写这首诗时相隔的时间。元代刘履认为: “三,当作  相似文献   

9.
古诗教学也要有所取舍,有所突破.《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突破点在中八句;教学中应以此为重点,多策并举,以体会陶渊明田园诗平淡自然而又浑厚含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是何许人也?请看陶渊明的“自画像”: 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已志,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阶段,语文写作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在中学的语文考试中,议论文写作占有着重要的比例。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议论文写作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成为了不少学生难以克服的写作难题。因此,议论文写作被当做是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难点内容。所以,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中学语文议论文写作教学问题进行了探究,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我们看到了其优势,同时也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困惑。为了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广大教师也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但总是感觉力不从心,那么如何才能教好高中语文,学生又该如何学习呢?这是教师最大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客观科学地评价《牛津高中英语》(江苏版)教材speaking部分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教材,并运用自编问卷对某校高一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测试,之后用SPSS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教材speaking部分需进一步完善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高中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及其他教育部门的关注,尤其是高中语文课程,承担着继承我国优良文化传统的重大使命,更加需要得到关注与精力倾注。因此,本文对高中语文教育现状及创新性教育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教育部门在高中语文教育方面提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成人学员在学习汉语时,会把已有的本族语知识推广到汉语中,这种推广有时有利于两种语言的对比,有时则会导致对汉语学习的干扰。本文通过例句分析,阐述了"不"和"没"的认识误区及核心意义,指出了避免少数民族学员混淆这两个否定副词的思路及如何准确、得体地运用否定副词等汉语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国际背景和教改形势的宏观角度考察,“新大纲”有五大特点,其中弘扬民族文化教育,明确文学教育,将影响一代语文科教育思潮;从学科基础理论和实践理论角度分析,“新大纲”在学科性质、目标、教材、单元观、方法论原则乃至评估等方面,都提出了若干新理念、新问题,对此,从理论上做了一定的阐述,提出了方法论原则的新概念,取代原有教学原则,并试做若干新的规律性概括;同时对高师院校中文系语文科教育学系列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调查显示高职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不深,解函数综合性题普遍感觉较难。建议在教学中多将函数概念"实际化",多加强兴趣性教学,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多和专业知识联系,注重知识间横向的联系,重视函数应用化教学。  相似文献   

18.
"问题教学法"遵循了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它在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课堂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形成自觉地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意识,从而猜想、归纳、综合,找到规律,逐渐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莉 《天津教育》2021,(3):149-150
在学生习作遇到困难时,把支架引入习作教学中,能降低学生习作难度,使学生产生习作自信。我们要明确不同类型支架的特点及设计原则,根据教学任务和学情准确设计习作支架,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多种习作支架,真正为学生习作助力。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典诗学视野中的诗味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味”作为诗歌审美之本的标树,二是对诗味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对诗味创造与生成的考察。古典诗学对“味”的论说,为我们今天更好地把握“味”审美范畴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