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波兰旅游,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历史,尤其是二战的历史,它和波兰人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比如说,我们在波兰索思诺维兹市住的这条街叫利沃夫斯卡(Lwowska)大街。朋友告诉我,这街名是为了纪念利沃夫市。利沃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是波兰的城市,二战后划归前苏联,现在归乌克兰。朋友说,那里的人至今仍然说波兰语,  相似文献   

2.
波兰边界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它贯穿于二战的始终,成为战时盟国关系的晴雨表,也是一个让世界都感到头疼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苏美英出于各自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3.
二战前,犹太民族也一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19世纪末由于欧洲社会又对犹太人发起一轮迫害运动,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就此产生尤其是在二战后,并在西方的支持下在其应许之地建立了以色列,而这却对后来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的根源。  相似文献   

4.
波兰社会党自一战前就为了波兰的独立而斗争,并且遭受打压。在波兰独立之后,波兰社会党充分的团结了工人,为波兰的民主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因为种种局限性,最终成果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5.
战争,永远是炮火连天的厮杀。但是战场上,并不全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也不乏动物与人的较量。比如,以前我们介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信天翁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地与美国侦察部队展开过殊死搏斗,这里还有两个故事,大家来看一看,这次动物发挥了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6.
二战期间中国对犹太人的援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期间,德奥制定的排犹政策迫使大批犹太人再次开始了大规模的逃亡生活,而中国大陆由于远离欧洲战火,自然成了当时犹太人逃避灾难的最佳地方,因此大批的犹太人或自发或有组织地来到中国避难。犹太人在华期间,中外各界人士对其进行了大量援助,使犹太人最终回到了他们的祖国——以色列。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波兰是一场空前浩劫,约600万人在战争中死亡。对这一时期的波兰人口状况,学者多侧重于法西斯德国对波兰犹太人的种族屠杀进行研究,而较少全面分析。本文拟从德国占领时期波兰人口的状况、苏占波兰地区的人口状况和战后边界变化对波兰人口的影响这三方面,试对二战期间波兰人口的锐减和大规模迁移进行简要分析,以揭示战争对波兰人口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二战前,波兰是英、法在欧洲大军事上最强大的盟国。可德国的蓄意侵略,波兰自身的失误与弱点,英、法的坐视不救,苏联的背后捅刀子,最终导致了波兰的迅速败亡。  相似文献   

9.
二战期间,德奥制定的排犹政策迫使大批犹太人再次开始了大规模的逃亡生活,而中国大陆由于远离欧洲战火,自然成了当时犹太人逃避灾难的最佳地方,因此大批的犹太人或自发或有组织地来到中国避难。犹太人在华期间,中外各界人士对其进行了大量援助,使犹太人最终回到了他们的祖国———以色列。  相似文献   

10.
二战前,波兰是英、法在欧洲大陆军事上最强大的盟国.可德国的蓄意侵略,波兰自身的失误与弱点,英、法的坐视不救,苏联的背后捅刀子,最终导致了波兰的迅速败亡.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和平是主流,但是战火不断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吸引着热爱和平的世界各民族的注意力。此外我们翻阅世界历史时,有两个到处流浪的民族总是引起我们的无限同情,一个是能歌善舞的吉普塞人,另一个是灾难深重的而战强不屈的犹太人。吉普塞人从来就没有祖国,一直到处流浪。  相似文献   

12.
“克里木方案”是二战期间苏联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以下简称犹委会)领导人为了解决疏散到内地的大量犹太人在战后的安置问题,向苏联政府提出的在“克里木境内建立犹太族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方案[1](p.139)。尽管这一方案由于种种原因并未付诸实施,但是,在1948—1952年的“犹太人反法西斯委员会案”中,它却成  相似文献   

13.
卡拉伊姆人在当今世界人数极少,20世纪初,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中国哈尔滨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发展历程。卡拉伊姆人的主要代表人物,即老巴夺兄弟并非如学者所普遍认为的是犹太人。卡拉伊姆人在哈尔滨活动的历史不仅为哈尔滨犹太人的研究增添了新内容、拓展了新领域,而且在我国的移民史、宗教史、文化史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4.
犹太现象因其独特性和重要性成为当今世界文化、历史和现状的重大聚焦点。本文运用宗教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的有关理论,探讨了犹太教与犹太历史、犹太教与犹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历史交往和文明交往的角度论述了古代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相互关系。从前伊斯兰时代到伊斯兰时代,两大民族两大宗教以麦地那为舞台在矛盾和斗争的同时,一直存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在文明交往中,犹太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比邻而居,相互涵化,伊斯兰文明迅速崛起,由民族宗教发展为世界宗教,形成连接东西、继往开来的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相似文献   

16.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波兰被其两近邻强敌——苏联和德国第四次联手瓜分。国内外学者在探讨波兰灭亡的自身原因时,大都指责波兰未能积极参与苏联和法国等国所倡导的集体安全体系,最终导致亡国的命运。但笔者认为,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对于那时的波兰来说,它要做到既能保持其既得利益又不亡国几乎不可能实现,国际形势的发展为其提供生存下去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因而人们对波兰的某些指责是苛刻地,是波兰承受不起的。  相似文献   

17.
走出二战初期孤立主义影响的好莱坞,在1942年至1945年期间,总共生产了1700部影片,其中大约有500部是战争片。特别是美军和好莱坞电影业者并肩作战,拍摄了许多将美国的基本价值观、美国人、美国国土一律神圣化,宣扬尚武精神和爱国主义的影片,创造了许多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美军还积极配合好莱坞将这些影片播放给前线官兵与参战国民众观赏,用以激励民心与士气,并向世界传递美国为了正义与自由而战的讯息,极大地鼓舞了二战时期国内民众和全体参战国家民众的士气,民众参军、参战的热情空前高涨。直接参与电影制作和宣传的经历,为后来美军长期运用电影载体进行文化渗透和宣传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塔木德》,它既是一部宏伟的律法汇编,又是一部学巨。它有12000页,译成汉语约有550万字。中国学术界已基本上获得共识,犹太民族是“酷爱书的民族”,(The people of the book),此书指的就是《塔木德》。自该书出现以后1500多年来,无论是专门从事犹太化研究的犹太专家,还是普通的犹太平民百姓,他们对《塔木德》的学习是无止境的。这现象本身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相似文献   

19.
卡夫卡与犹太人生存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因表现出人类生存意义的悲剧性和荒诞性,被西方人认为是给人类指引痛苦的人。文章认为,卡夫卡作品能够表现出如此深刻的主题,是因为卡夫卡与现代派作家除了面临共同的客观世界(现代巨变的社会)之外,作为犹太人后裔的卡夫卡,犹太人特殊的生存境遇和他个人作为犹太人的生存体验构成他对现实主观体验的一种特殊激情  相似文献   

20.
犹太人民族是人类历史上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在其悠久的历史中,却屡遭异族的奴役、迫害、几乎未曾间断过,但犹太人的民族特性、宗教、语言、文学、历法、习俗和勤劳、智慧、坚韧的资质并未丧失,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和民族凝聚力,犹太民族人才辈出,精英遍布世界,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但如此杰出的民族为什么在历史上却屡遭迫害呢?,特别是在欧洲很多国家历史上迫害犹太人的浪潮一浪高一良。究其原因早先是由于其居住所具的战略地位及其民族群体弱小所致;继而则是由由于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所致,同时也有其深刻的经济利益上的因素,希特勒将这种迫害推向了极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