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式语义学和语用学从不同角度研究句子的意义,前者以真值条件为基础来理解句子逻辑语义,后者结合语用原则分析句子的会话含义。量的准则是影响句子语用意义的重要因素,它直接造成了自然语言交际中理解的语义与形式语义学中语义之间的矛盾,这也是人们理解直言命题和假言命题的某些真值条件时常常存在疑惑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康灿辉 《考试周刊》2007,3(43):33-34
本文首先阐述语义学和语用学之间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任务,然后以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为例,说明在具体语言分析中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3.
含义是Grice意义理论的核心,包括规约含义和会话含义。由于Grice在界定规约含义时语焉不详,因此如何区分规约含义和会话含义一直存在争议。文章基于Grice意义理论的基本哲学精神,并以近些年来中外含义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为依据,探讨了规约含义和会话含义的本质和特征,进而以可鉴别特征为标准区分了规约含义和会话含义,从言者意图的基本事实出发,阐释了二者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从意义理论的视角看,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的焦点是语句的真值条件是否是观的超越证实的。反实在论采取了两个策略对实在论发难:一是否定某些论说(例如伦理)的语句不具有真值;二是否认语句有客观的潜在超越证实的真值,为此反实在论提出了三个基于语言理解的反驳。该反驳存在的主要不足是它假定的前提仍需要论证,但它从语言分析入手探究形而上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我国的哲学研究无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义学对于预设的研究主要依据句子内的命题关系,定义了预设的规约性意义,即不可辨性。本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语义学所未能解释的非规约性预设,将预设的意义延伸到语篇中,试图反映预设行为和语境的关系,并将语用预设的功能纳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揭示预设行为作为一种话语策略,在语篇的组织和经验的表达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称呼语的动态使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呼语是人类交际行为中必不可缺的环节。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在Brown&Gilman的“权势和等同”理论与Verchuereen的“语言顺应”理论基础上构建了称呼语的动态使用模式。在这一模式下,通过分析称呼语的规约性使用与非规约性使用,称呼语的动态使用过程得到了充分解释。  相似文献   

7.
根据后格赖斯版本的真值条件语义学,语义是非充分确定的,需用推理或某些方法中的缺省形式的语用加工结果补充之.此框架仍然可解释Carston(2002)提出的概念转换的情况,此概念转换体现为概念范围缩小或概念范围扩大.然而,这两个基本的跨范畴的情况中词汇编码的概念如何移向临时概念的问题仍待解决.Carston 认为,抽象概念利用了已有的抽象图式,然而,虽然可以在话语中明说的内容的层面上分析这样的"非字面"义,但这样的概念构建未必需要有意识的推理,因为概念图式可自动引发意图表达的非字面义,具有认知语义学之潜意识意象图式之特征.在carston的语用学充实的语义学中,对言语意义的真值条件式的语用充实的分析可以与认知图式角度的解释相容.不过,如果被编码的意义并不与被传达的意义紧密联系,那么话语的命题表征就不应过于依赖于句子的语法形式.在缺省语义学的理论中提出了语义表征独立于意义信息的特定源头(包括词汇和句法),此理论在这些不同信息源所使用的表征类型问题上持灵活态度.可以认为,既然认知语法的语义表征可被视为人类认知的表征,那么,真值条件语义学和认知语义学是相容的.  相似文献   

8.
语用预设与规约含义形式上很相似,规约含义与预设一样都是由触发语触发,又区别于声言(assertion)。但是,二者主要的区别在于:与预设不同的是,规约含义不影响语境的真值。规约含义的特征在于:(1)规约含义是语言约定俗成的一部分,因此无法预测(unpredictability);(2)规约含义在任何语境中不变,因此无法取消(noncancelability);(3)规约含义依附在词汇上,因此可以和语句分离(detachability);(4)规约含义不必推导(non-calculability)。  相似文献   

9.
从语义与语用学在意义研究上的分工入手,分析了格莱斯的非自然意义理论,探讨非自然意义理论与会话含义理论的关系,说明格莱斯非自然意义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的提出有力地促进了语用学的蓬勃发展,为世界语用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问句逻辑是新近发展起来的逻辑学分支学科.问句逻辑研究经历了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的转变,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进路:还原论进路、语义学进路和语用学进路.还原论进路试图将问句归约为陈述句,恪守真值条件语义学;语义学进路则把"问题"视为独立的语义范畴,用"答案条件"替代真值条件;语用学进路将问答视为一种会话行为,将问句转换为祈使句,对之作信息博弈论分析.三种进路视角不同,各有偏颇,三者相比而言,语用学进路更为贴近实际,特别是从信息博弈论的角度来研究动态问句逻辑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